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1例有长期癫痫发作病史的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与结果患者为男性,48岁,因头部外伤而致长期癫痫发作。3个月前左侧颞叶出血,CT检查显示左侧颞叶占位性病变伴出血;MRI影像呈团块状混杂信号影,边界不清,肿块明显强化,临床诊断为胶质瘤。手术中可见肿瘤边界不清,质地红色、呈鱼肉样,血供丰富,与脑膜无粘连。组织病理观察,大部分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形成乳头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结蛋白、肌浆蛋白,平滑肌特异性抗原、上皮细胞膜抗原、CD34、S100蛋白以及抑癌基因p5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8%。手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患者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长期癫痫发作病史与肿瘤发生无直接关系,其组织形态具有特殊的乳头状结构,须注意与室管膜瘤和脑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2.
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收集9例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EB病毒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证实其肿瘤细胞本质;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特征性DNA序列(EBV DNA);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9例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EBV DNA阳性7例(77.8%),EBER1/2阳性6例(66.7%)。结论:淋巴母细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非鼻腔及鼻咽部CD56+与CD56-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例CD56+与14例CD56-非鼻腔及鼻咽部淋巴瘤,用免疫组化SP法确定瘤细胞本质,使用的抗体包括CD3、CD20、CD45RO、CD56等。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EBER1/2检出率在CD56+的TCL中占18.2%(2/11),在CD56-的TCL中占28.6%(4/1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52)。结论:非鼻腔及鼻咽部TCL中EBV感染与CD56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34.
对纸质病理报告归档流程进行再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省去人工派送环节,使临床医师从归档工作中解脱,方便医患及时查询打印。再造流程实施后,病理报告归档率由改造前的88.24%上升到99.32%,缺失现象明显改善;病理报告接收时间平均缩短1.1个工作日。流程再造为解决病案中病理报告缺失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5.
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对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特征是确定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克隆性及其细胞来源的可靠依据。近年来开展的PCR法基因重排检测技术,能从DNA水平更早期、敏感、精确地在亚病理与亚临床阶段检测出肿瘤性克隆,对淋巴造血组织疾病的良恶性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目前已用于淋巴造血组织疾病良恶性诊断、肿瘤性病变的追踪及复发预测等方面。本文就基因重排检测技术和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体会、改进意见、注意事项以及与病理形态学诊断有关的一些问题做一简单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36.
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中bcl-2与EB病毒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BCL)中EB病毒(EBV)与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原位杂交(ISH)技术,分别检测63例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中的bcl-2、LMP-1蛋白以及EBV编码的核内小RNA(EBER1/2),并且对bcl-2、EBER1/2双阳性的病例进行双标记.结果63例中,bcl-2蛋白阳性49例(77.8%),其中42例(85.7%)呈高表达.EBER1/2阳性6例(9.5%).LMP-1阳性1例(1.6%).双标记显示2例喉部浆细胞性淋巴瘤均呈EBER1/2、bcl-2双阳性(其中1例LMP-1阳性).结论bcl-2蛋白的表达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密切相关;而EBV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关系不大;EBV通过LMP-1诱导bcl-2蛋白的表达,在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发病中的意义有限,可能与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有关;bcl-2蛋白高表达可能有多种诱导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与bcl 2蛋白的表达及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16例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中bcl 2、LMP 1蛋白及EB病毒编码的E BER1/2表达水平。结果 bcl 2蛋白阳性表达 13例 (81.3% ) ,均为高表达 ,其中 7例低度恶性MALT型淋巴瘤均为阳性。EB病毒编码的EBER1/2及LMP 1均为阴性。结论 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特别是低度恶性MALT型B细胞淋巴瘤 ,与bcl 2蛋白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而与EB病毒的感染似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中线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EB病毒在中线T细胞淋巴瘤中的感染情况,作者对遵义地区46例中线T细胞淋巴瘤进行EBV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V特征性的DNA序列(EBVDNA),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EBVDNA阳性率为76.1%(35/46);EBER1/2阳性率为67.4%(31/46)。鼻腔、鼻咽、口咽T淋巴瘤EBER1/2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71.4%(5/7)、47.6%(10/21)。在多形细胞性淋巴瘤中,中多形和大多形细胞性EBER1/2阳性率为80.0%(16/20),小多形细胞性为73.3%(11/15)。结果表明EBV感染与中线T淋巴瘤关系密切,它在该肿瘤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中线T淋巴瘤的EBV感染率与解剖学部位有关,多形细胞性淋巴瘤EBV感染率较高,特别是中多形和大多形细胞性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77岁,以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6月余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内侧肿块,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感,局部皮肤无红肿,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发现肿块逐渐肿大,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全身不适,否认外伤病史.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中部伸侧见一肿块,略高于皮面,大小约3.5 cm×3 cm×2 cm,界限欠清楚,局部无压痛,皮肤颜色暗红,表而无破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杳肝、脾不大,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