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家庭健康促进模式,探索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容易忽视自身健康的男性进行的家庭健康管理。方法项目组在广州市南沙区某镇6个村居开展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中老年男性生殖健康促进工作,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1 134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生殖健康问卷调查、专科体检,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评估、诊疗指导以及家庭成员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 1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中吸烟、饮酒、高嘌呤饮食人群比例较高,健康意识较差,缺乏对自我健康状况的正确评价及认识。2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尿酸异常人数比例较高。3通过培训基层工作人员,根据体检发现的疾病针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家庭饮食健康理念,戒除危害生殖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家庭健康观念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家庭生殖健康促进项目过程中应重视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成员间相互健康状况的了解和协作能力,对促进男性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p5 3、bcl- 2蛋白在鼻 NK/ T淋巴瘤表达 ,及其与细胞凋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 ,检测 2 4例鼻 NK/ 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和 p5 3、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5 3、bcl- 2蛋白在鼻 NK/ T淋巴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6 2 .5 % (15 / 2 4 )和 16 .7% (4 / 2 4 ) ;细胞凋亡与 p5 3蛋白明显负相关 (P<0 .0 0 5 ) ,与 bcl- 2蛋白表达无关 (P>0 .5 )。 p5 3表达和细胞凋亡与患者的预后无关 (P>0 .0 5 )。结论 :鼻 NK/ T淋巴瘤细胞凋亡调控及其发病机制是受多基因调节的复杂过程 ;突变型 p5 3是抑制该肿瘤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因子。但瘤细胞凋亡和 p5 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30岁,因“停经41天,阴道点滴状出血11天”就诊。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式,阴道畅,见少量咖啡色血性分泌物,子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无压痛,活动好,右侧附件增粗,轻压痛。左侧附件未及异常。血 HCG >5000 miu/m1。既往无特殊病史。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旁见一大小19 mm ×13 mm稍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内可见一大小8 mm ×6 mm孕囊回声,囊内可见卵黄囊,未见明显胚芽。诊断:右侧卵巢旁稍高回声团,考虑异位妊娠。临床以异位妊娠收入院,并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呈紫蓝色,大小3 cm ×2 cm ×2 cm。切除右侧输卵管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RH)大鼠血压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建立RH大鼠模型,并设假手术组(control,n=8)。术后2周,选取鼠尾动脉收缩压升至130 mmHg以上的大鼠32只为RH大鼠,随机分为4组(n=8):高血压模型组(RH model);GSP低剂量治疗组(low GSP,50 mg·kg-1· d-1);GSP高剂量治疗组(high GSP,200 mg·kg-1· d-1)和卡托普利阳性对照治疗组(captopril,30 mg·kg-1· d-1)。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大鼠血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腹主动脉中内皮素-1(ET-1)的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6周后,与control组相比,RH model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与RH model组相比,GSP能显著降低RH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MDA含量及主动脉组织中ET-1的蛋白表达(high GSP组),升高大鼠血清中SOD活性、NO含量(high GSP组)和T-AOC。结论: GSP能显著降低RH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大鼠抗氧化能力,增加NO的产生和释放,降低血管内皮中ET-1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s/Raf/MAPK信号通路和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与皮肤瘢痕癌的相关性。方法 (1)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进行K-ras、H-ras、N-ras免疫荧光双标记;(2)提取DNA,检测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3)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MAPK、Cyc-lin D1蛋白的表达;(4)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组组织中MAPK mR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 (1)免疫荧光双标记K-ras、H-ras、N-ras在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较弱荧光为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较强荧光为强阳性;(2)在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中未发现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3)MAPK和Cyclin D1的蛋白及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在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瘢痕癌组表达水平(阳性面积)、表达强度(平均光密度)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皮肤组与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Ras、MAPK、Cyclin D1基因的高表达与瘢痕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各种基因共同发挥了协同作用;(2)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与瘢痕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Bcl-2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转化及转移有关,50-80%的滤泡性淋巴瘤,10-25%的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中有Bcl-2蛋白的表达,EB病毒(EBV)与免疫缺陷相关性BCL密切相关,而与非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相关性较小,EBV在体外可以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Bcl-2蛋白。该病毒可能通过LMP-1诱导Bcl-2的表达参与了免疫缺陷相关性BCL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as/Raf/MAPK信号通路及其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D1与病理性瘢痕癌变的相关性。方法 (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组织进行K-ras、H-ras、N-ras免疫荧光双标记。(2)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和瘢痕癌三组组织中MAPK、Cy-clinD1蛋白的表达。(3)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三组组织中MAPK mRNA、CyclinD1 mRNA的表达。(4)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病理性瘢痕上皮中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结果 (1)免疫荧光双标记:K-ras、H-ras、N-ras在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现较弱荧光,为弱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组织中呈现较强荧光,为强阳性表达。(2)MAPK及其mRNA和CyclinD1及其mRNA在正常皮肤表皮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皮肤病理性瘢痕上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瘢痕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瘢痕癌组表达水平(阳性面积)、表达强度(平均吸光度)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皮肤组与病理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病理性瘢痕中未发现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结论 (1)Ras、MAPK、CyclinD1蛋白及其MAPK mR-NA、CyclinD1 mRNA不是瘢痕上皮癌变的早期信号。(2)K-ras、H-ras、N-ras第12、13位密码子突变与病理性瘢痕上皮癌变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ai1蛋白与不同类型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5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1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46例乳腺癌和64例大肠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Kai1蛋白在皮肤BCC和SCC中的表达分别呈阳性和阴性或弱阳性,BCC组的表达显著高于SCC组(P﹤0.01);②Kai1蛋白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大肠癌中均呈阳性表达,而在有转移的乳腺癌、大肠癌中均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无转移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有转移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与SCC组比较,Kai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BCC几乎不发生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有关;②乳腺癌和大肠癌中Kai1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力量.“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随机选择我校区2007-2009年度初级职称教师13人次为对照组,病理学教研室1名助教为实验组,以学生调查表、专家调查表和教学竞赛为评判标准.结果显示:该模式对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效果明显.“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对病理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胰腺炎(又称为猝死型胰腺炎)是急性死亡的原因之一。来势凶猛、迅不及防。有些病例未经确诊就已死亡。一般认为本病与胆道疾病、饮食因素、精神因素、感染等有关。我院妇产科最近遇到一例分娩后六小时突然死亡。因死因不明做了尸体解剖。发现患者死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为使临床医师警惕分娩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生,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特报告如下: 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