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清对氧磷酶(PON)1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老年人112例,分为CAS组及非CAS(NCAS)组,比较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清PON1活性等指标。结果 CAS组BMI、收缩压(SBP)、尿酸(UA)显著高于NCAS组(P0.05,P0.01);CAS组血清PON1活性显著低于NCAS组(P0.01);CAS患者血清PON1活性与年龄、SBP呈负相关(r=-0.300,P0.05;r=-0.354,P0.01)。结论老年CAS患者血清PON1活性降低可能与年龄老化及SBP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浆PAI-1活性测定.结果通过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脑梗死患者4G/5G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在PAI-1活性测定中,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中4G/5G基因者的PAI-1活性均大于4G/5G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结论PAI-1及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与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ainogen activator inhibit-1.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用发色底物法和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脑梗死患者52例(2001—06/2002—12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和3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AI-1活性和PAI-1 4G/5G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PAI-1 4G/4G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8%(25/52)和23%(7/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PAI-1活性分别为(10.77&;#177;0.80)和(10.05&;#177;0.86)kU/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8622.P(0.001);PAI-1活性与PAI-1 4G/5G基因型及血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提示PAI-1 4G/4G基因型及PAI-1活性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一个成分,它的主要功能为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从而调节机体纤溶系统活性。PAI-1与多种血栓性疾病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PAI-1与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1 PAI-1的生化基础和基因结构 PAI-1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分子量52kD,成熟的PAI-1含379个氨基酸。PAI-1主要由血管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为宏  方晶  沈仙娣  李威 《上海医学》2005,28(4):322-32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严重,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最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两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P<0.00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01)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1)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预测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4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4月龄SAMP8和同龄正常老化小鼠(SAMR1)分别分成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小鼠给予连续4 w,每天2 h的束缚性应激。4 w后各组小鼠分别进行Y迷宫实验和海马DG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检测。结果应激组SAMP8 5 d Y迷宫测试总的正确反应数明显少于应激组SAMR1(P<0.01);应激组SAMP8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应激组SAMR1小鼠(P<0.01)。结论与同龄SAMR1小鼠相比,4月龄SAMP8小鼠存在对慢性应激损伤的易感性,这种应激易感性可能是SAMP8成年后快速老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143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CCCI)143例,男性76例,女性67例,年龄63±8.9岁,予养血清脑颗粒4g(1袋),po.tid,连服4~8周,分别于4周和8周时随访一次.结果治疗8周时头晕、失眠及头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88.2%及83.3%.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周时,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病理生理变化,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α2-antiplasmin complexes,PAP)水平进行测定。方法:设立脑梗死组(n=48)和对照组(n=44),前组按梗死体积不同分为较大体积梗死亚组和腔隙性梗死亚组,分别测定急性期血浆TM,PAP水平。检测法为ELISA法。结果:脑梗死组TM为(3.98&;#177;0.86)μg/L,PAP为(474.30&;#177;191.54)μg/L,较对照组(3.51&;#177;0.32),(345.11&;#177;174.20)μg/L,明显升高(t=2.954,2.901,P&;lt;0.05)。较大体积梗死患者PAP为(553.9&;#177;148.63)μg/L,较腔隙梗死组(364.78&;#177;115.52)μg/L显著升高(t=4.239,P&;l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M的水平升高,反映局部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可根据PAP水平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伤中占有重要地位。脑梗死时局部组织和循环系统中都可产生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目前认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可测得TNF-α的迅速升高,但对其外周血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变化则意见分歧。我们用ELISA方法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各期的血清TNF-α水平,评价它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介导病理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脑梗死的不同时期,监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变化,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2-07/2003-02收治脑梗死患者28例,发病24h内入院,在脑梗死发病的不同时期测定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21例比较,检验该因子与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根据非参数统计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IL-6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5),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不同梗死体积组之间无差异。脑梗死急性期IL-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计数有相关性(r=0.43425,0.6173,P&;lt;0.05),与梗死体积、梗死部位、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无相关性(r=0.2587,0.1225,0.18353,-0.0279,P&;gt;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与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