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0篇
  免费   1519篇
  国内免费   75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572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1086篇
内科学   816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3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68篇
综合类   2698篇
预防医学   333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2614篇
  45篇
中国医学   716篇
肿瘤学   2499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769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693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872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668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CPL)的主要筛查手段。由于上述传统筛查方法,仍然存在对CCPL漏诊的风险,因此寻找有效识别CCPL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具有序列相似性家族19成员A4(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可有效检出CCPL组织,较传统筛查方法有较高特异度,有望成为CCPL筛查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笔者拟就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定量检测,在CCPL筛查中应用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推进CCPL筛查方法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2.
骨膜蛋白(periostin)是近年被发现的一种多功能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成骨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分泌,也可由肿瘤细胞及癌旁细胞分泌。该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质,参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并与肿瘤细胞黏附、转移和生长密切相关,属于分泌型可溶性ECM蛋白。periostin促进肿瘤细胞生存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可为肿瘤的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新靶点。笔者拟就periostin的结构与功能,periostin高表达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在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研究,以及periostin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靶点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3.
载阿霉素磁性白蛋白纳米粒:—一种高效靶向抗肿瘤系统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29  
本世纪 4 0年代以来 ,细胞毒性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的化疗 ,而这些药物对癌细胞和人体的健康细胞的非特异性 ,使它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 ,也产生了全身严重的毒副作用。而且 ,多数化疗药物都存在明显的疗效 -剂量依赖关系[1~ 6 ] ,即加大药物剂量能明显提高疗效 ,但增加化疗药物的剂量 ,势必增加全身的毒性反应 ,使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 ,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 ,减少全身的毒性反应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年来由于靶向药物载体研究的飞速发展 ,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然而 ,目前大多数药物运载系统的主要局限是它们…  相似文献   
104.
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肝动脉给药与肝动脉给予高剂量的游离药物在体内生物分布上的差异。通过直接测量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进一步证实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的靶向性。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实验组:肝动脉注射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相当0.5mg/kg阿霉素)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场去除后,动物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10倍于实验组剂量的阿霉素(5mg/kg),30min后处死。动物处死后,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心、肾、脾和肺捣碎、匀浆,用乙醇提取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实验组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浓度较非磁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明显升高,磁共肝组织阿霉素浓度为非磁区肝组织的2.6倍,对照组靶区肝组织和非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心和肾组织的阿霉素浓度平均为实验组的9倍以上,脾为4.6倍,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只有磁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1/4。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纳米粒加磁场的方法从肝动脉给予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比肝动脉给予10倍剂量的游离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高3倍。而在心、肾和脾的阿霉素浓度比对照组大为降低。另外,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和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意义若在靶区产生同样的阿霉素的浓度,实验组肝外脏器的阿霉素浓度将大大降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5.
在人体消化道中,偶氮键仅能被结肠厌氧菌代谢的偶氮还原酶还原在耐断裂,偶氮聚合物可作为潜在的高定位性的结肠靶向药物缓释载体,根据合成方法和最终的释药方式,偶氮聚合物药物释放体系可分为水凝胶体系,胞衣体系和聚合物前药体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核苷酸、有机盐、内酯、有机酸、内源性植物激素、氨基酸和13个其他物质。通过聚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天葵不同部位的DAMs代谢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代谢途径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ABC转运途径、氨酰-tRNA合成途径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通过天葵不同部位间DAMs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析,确定天葵茎、叶、花富含多种具有药用功效的代谢活性物质,可为天葵茎、叶、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用于治疗RA的常规剂型存在诸多局限性,例如非特异性、疗效不佳、用药剂量大、给药频繁以及全身性副作用。目前,纳米技术已经能够解决传统治疗的局限性并简化疾病的复杂性,因此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正逐渐成为一种用于RA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其可使负载的抗炎药物通过主动和被动靶向至发炎区域,实现对关节的特异性、克服剂量和给药频率的增加以及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该文旨在对近年来基于纳米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在RA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如何使用纳米系统将治疗药物输送到发炎关节以控制RA进展。通过探讨目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解决的挑战,为未来深入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共递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在现代制剂药物输送系统的设计中,使用活性物质作为制剂辅料或代替其他辅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这也促进了“药辅合一”理念在中药制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采用“药辅合一”理念来设计药物输送系统可减少制剂辅料的使用,减少制剂成本,同时具有协同增效、靶向递送、多组分同步递送、降低药物毒性、增加药物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势。然而“药辅合一”在中药制剂新型递药系统中的研究仍显不足,在现代递药系统的应用研究中举例文献相对缺少;具有“药辅合一”特性的中药活性物质整理不够。该文就以中药活性物质为“辅药”制备的递药系统类型及其应用展开综述,并阐述其常见的构建方式与机制,为现代中药制剂递药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发病率低、预后差,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管理,美国甲状腺学会于2012年制定了第1版《甲状腺未分化癌病人管理指南》。随着分子检测和靶向治疗结果的不断积累,2021年美国甲状腺学会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新版指南强调了BRAFV600E分子检测在诊断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增加了靶向治疗的内容,对晚期无法切除的 ATC病人更加推荐靶向治疗,而化疗则被更多的用于过渡性治疗和最终治疗。此外,新版指南也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0.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总体疗效欠佳,目前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传统治疗方法,疗效的改善已到了瓶颈。随着基因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和可作用靶点被发现,相应的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胰腺癌的治疗模式正在逐渐向靶向治疗方向发展,进入精准医疗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