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9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6篇
基础医学   79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1118篇
内科学   338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35篇
综合类   2273篇
预防医学   449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058篇
  38篇
中国医学   393篇
肿瘤学   170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418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联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心理指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与普外科收治的54例LA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应用IGRT联合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对照组24例,应用卡培他滨/吉西他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局控率及生活质量和心理指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41,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4.065,P<0.05)。结论:IGRT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LAPC在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的基础上可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指数,胃肠毒副反应增加,但安全性可控。  相似文献   
72.
河北56岁的张先生2年前做了胰腺癌切除手术,当时检查显示并没有出现转移的迹象,自己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谁知今年3月他到医院做例行复诊时,彩超显示肿瘤已经发生了肝转移。之后张先生经常感到腰部疼痛,有时走路都有些困难。人也越来越消瘦,吃东西没有食欲,慢慢地黄疸也出现了。医生说不能手术,只能做放化疗。看着张先生痛苦不堪的样子,家人十分揪心。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后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行同步放化疗的肺癌患者30例。记录放化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根据放化疗方案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为4级;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开发的QLQ-C30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30例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疲乏。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处于较低水平,仅(46.90±16.75)分。Pearson分析显示,总体生存质量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呈正相关(均P<0.05),除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之外,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3个维度以及总体生存质量中均有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肺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后生存质量偏低,减轻治疗期间患者疲乏感、纠正贫血、严格戒烟有利于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4.
研究发现,增加体育活动和锻炼,可显著提高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IIEF-5评分(评估勃起功能量表),改善勃起功能。在缺血性心脏病、代谢综合征、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等合并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单纯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体育活动和锻炼,尤其是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估68Ga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探讨68Ga-PSMA PET/CT对术前制订保留血管神经束(NVB)和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46例初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50(60.00,69.25)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15.97(8.58,33.10)ng/ml。46例中,41例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肿瘤,6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5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46例中40例同期行mpMRI检查,33例诊断为肿瘤,6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6例中17例同期行^11C-胆碱PET/CT检查,12例诊断为肿瘤,4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1例PSMA-PET/CT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高危22例,中危19例;其中37例行mpMRI检查,15例行^11C-胆碱PET/CT检查。41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68Ga-PSMA PET/CT显示的肿瘤位置,术前制订NVB处理策略:若肿瘤邻近前列腺单侧包膜,则保留健侧的NVB;若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则保留双侧NVB。共16例保留了NVB(单侧6例,双侧10例)。对中高危组患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采用配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68Ga-PSMA PET/CT、mpMRI、^11C-胆碱PET/CT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68Ga-PSMA PET/CT的SUVmax值与Gleason评分和治疗前PSA值的相关性。结果 41例行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手术切缘均未见癌组织;中位Gleason评分8(7,9)分;病理分期20例≤pT2c期,21例≥pT3期;7例淋巴结阳性(11枚阳性淋巴结)。术后30 d内7例(17.1%)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均≤2级。41例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6(12,20)个月,术后1、6、12个月分别有19例(46.3%)、39例(95.1%)、41例(100.0%)恢复控尿。5例未行手术的患者中,4例行抗生素治疗后PSA下降;1例PSA未下降者行穿刺活检,病理未见癌。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100.0%(41/41),显著优于^11C-胆碱PET/CT[80.0%(12/15),P=0.016]和mpMRI[83.7%(31/37),P=0.009];特异性为100.0%(5/5),与^11C-胆碱PET/CT[100.0%(2/2),P=1.000]和mpMRI [33.3%(1/3),P=0.10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例中,68Ga-PSMA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71.4%(5/7)]与^11C-胆碱PET/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3/4),P=1.000],与mpM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1/6),P=0.016]。Gleason评分≥8分与<8分患者68Ga-PSMA PET/CT的原发灶SUVmax值分别为19.60(9.58,24.38)与8.55(5.18,12.88);治疗前PSA值≥20 ng/ml与<20 ng/ml患者的SUVmax值分别为19.40(13.00,23.5)与8.40(5.35,1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8Ga-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原发病灶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术前可根据PSMA PET/CT显示的肿瘤位置,制订是否保留NVB的处理策略;但其对淋巴结转移灶诊断的敏感性还不足以指导术前制订淋巴结清扫策略。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对术后早期控尿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肿瘤学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20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泌尿外科采用LRP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共292例,将其中采用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83例纳入观察组;对另外209例接受经典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选择其中83例纳入对照组。全组共166例,年龄45~75(64.0±7.3)岁,BMI 21~31(24.4±2.4)kg/m2。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切缘阳性(PSM)率;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3年、5年无生化复发(BCR)累积生存率;根据术后每天使用的尿垫数量进行控尿功能分级评估,分别于拔除导尿管后的当天(第1个24 h)、1周及1、3、6、12个月时,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危险分级、膀胱颈和神经保留与否等临床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166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TNM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术后留置导尿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PSM率为10.84%(9/83),低于对照组的13.25%(11/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 P=0.633)。2组患者术后随访12~71个月,平均33.7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年、5年无BCR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和73.2%,对照组分别为91.4%和7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 P=0.535)。在拔除导尿管后当天、1周及1、3、6个月,观察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39.76%(33/83)、53.01%(44/83)、66.27%(55/83)、90.36%(75/83)和97.95%(81/83),对照组为16.87%(14/83)、21.96%(18/83)、38.55%(32/83)、53.01%(44/83)和68.67%(57/83);观察组控尿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4、-4.09、-3.78、-5.61、-4.99,P值均<0.001);拔管后12个月,2组完全控尿率分别为98.80%(82/83)和93.98%(78/83),控尿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P=0.094)。术后3个月,观察组控尿(完全+社交)率达100%(83/83),高于对照组的73.49%(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6, P<0.001)。结论 LRP中解剖性保留控尿肌群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且不影响手术的肿瘤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关系及FIB对根治切除术后H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566例HCC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FIB预测MVI的能力,并确定FIB预测MVI的最佳临界值;依据该临界值分为低FIB组和高FIB组,采用χ2 检验分析FIB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价HC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FIB预测MVI的最佳临界值为2.7 g/L。根据临界值分组,高FIB组(FIB>2.7 g/L)MVI阳性率高于低FIB组(FIB≤2.7 g/L)[64.0%(183/283)vs 47.0%(133/283),P<0.01],高FIB组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低于低FIB组(两组1、2、3年RFS分别为68.6%、47.0%、35.4%,以及71.5%、60.0%、48.3%,P<0.05),但两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B是HCC的RFS危险因素(HR=1.37,95%CI 1.07~1.75,P=0.011),MVI是影响HCC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6.65,95%CI 2.78~15.87,P<0.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微血管侵犯呈正相关,与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0.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3):I0011-I0014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最佳标准Kawai,Kazushige;Shiratori,Hiroshi;Hata,Keisuke;Nozawa,Hiroaki;Tanaka,Toshiaki;Nishikawa,Takeshi;Murono,Koji;Ishihara,Soichiro翻译:鲜振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审校:许晨天津市人民医院背景:尽管目前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先行放化疗再行根治手术,不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基础上增加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对可疑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有益。然而,放化疗后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最佳适应证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