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L-22 在肛周脓肿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取50例肛周脓肿患者(肛周 脓肿组)和50例无感染的混合痔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术中留取病变组织标本。术后观察患者转归,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22 表达、RT-PCR 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 的表达,观察IL-22 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IL-22在肛周脓肿组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肛周脓肿组根据不同转归分为治愈组、脓肿复发组、肛痿组,3 组患者IL-22 表达阳性率比较,治愈组显著降低,而肛瘘组最高(P<0.01)。肛周脓肿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肛周脓肿组中随着疾病的进展,肛瘘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愈组(P<0.01)。肛周脓肿组中IL-2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均P >0.05),而与脓肿直径(P<0.01)、创面愈合时间(P<0.05) 及进展为肛瘘有关(P<0.05)。结论 IL-22在肛周脓肿局部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增强,在其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4例病理确诊II~III 期的直肠腺癌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外放1cm 予放疗,剂量55Gy,每次2.2Gy,盆腔放疗剂量为45Gy,每次1.8Gy。卡培他滨化疗按每日500、750、1 000、1 250、1 650、1 800 及2 000 mg/m2 共7 个剂量梯度(每个梯度3 例)爬坡进行,于放疗d1-14 及d22-35口服。观察患者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放化疗后6~8 周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结果 在卡培他滨第1 至第4 剂量梯度未见剂量限制性毒性出现。在第5 剂量梯度组中1 例出现3 级腹泻,新入组3例患者无剂量限制性毒性发生。在第6剂量梯度,2 例患者分别出现3级腹泻和3级放射性皮炎,故第5梯度卡培他滨剂量[1 650mg/(m2·d)]被推荐为进一步研究使用剂量。24 例患者手术均达R0切除,5 例(20.8%)到达病理完全缓解。术后出现会阴部感染及肠梗阻各1 例,术后30d无死亡病例。结论 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推荐新辅助治疗中卡培他滨剂量为1 650mg/(m2·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位于前列腺及其周围区域盆筋膜层内的神经网络较确切解剖定位和神经纤维的数目分布。方法 使用6具盆腔结构正常的男性尸体,每具尸体取10处邻近前列腺周围的盆筋膜组织样本,每个样本 1 cm×1 cm大小,按时钟的点位编号并分区。分布如下:前列腺尖部(与膜部尿道交界)区域:1区1点钟,2区11点钟;前列腺中部区域:3区2点钟(右侧骨盆侧面),4区10点钟(左侧骨盆侧面),5区4点钟,6区8点钟;前列腺基底部(与膀胱颈交界):7区5点钟,8区7点钟;9区(位于前列腺尖部尿道后背侧)6点钟,10区(位于前列腺基底部腹侧)12点钟。比较这10个解剖区域单位面积(1 cm2)内的神经数目和直径大小。结果 共获得60个盆筋膜组织样本。神经数目平均为(13.4 ± 13.3)束。前列腺基底腹侧12点钟10区(平均5.3束)与前列腺中部8点钟侧6区(平均9.8束)神经数目分布较少,两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区与其他8个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剩余各区之间分布均衡(P>0.05)。神经纤维直径平均为(90.4 ± 61.8)μm。前列腺尖部1点钟1区(平均119.2 μm)和中部2点钟3区(平均101.3 μm)神经纤维较粗, 1区与中部10点钟4区(平均77.7 μm)、尖部背侧6点钟9区(平均81.1 μm)、基底部腹侧12点钟10区(平均79.4 μm)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区(平均77.7 μm)与对侧2点钟3区之间(平均101.3 μ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区之间分布均衡(P>0.05)。结论 前列腺周围盆筋膜内神经网分布表现为在前列腺基底部(与膀胱颈交界)腹侧12点钟区域神经纤维数目较少,其他区域均匀分布;神经纤维直径在尖部腹侧区域朝向顶点较粗,左右不对称分布。骨盆筋膜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保留神经的关键性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然而,ERCP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并致死。有报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在1%~40%,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可高达70%。其中约10%PEP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认为蛋白酶活性在AP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抑制蛋白酶活性可对AP起治疗作用。Cavallini等报道在ERCP术前用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进行预防性治疗可降低PEP的发生,而其他一些研究认为该药仅有边缘效应。因此,有必要用荟萃分析方法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的综合分析,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66例宫颈鳞癌、20例CINⅢ、12例CINⅡ、12例CINⅠ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Syk、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颈浸润性鳞癌中Syk的表达阳性率为56.1%,而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Syk的表达阳性率则分别为100%、100%、91.7%、80.0%。浸润性鳞癌、CINⅢ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性鳞癌和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子宫颈鳞癌VEGF—C表达阳性率为68.2%,而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则分别为0、8.3%、41.7%、40.0%,浸润性鳞癌、CINⅢ、CINⅡ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性鳞癌和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宫颈从正常到CIN、浸润性鳞癌的癌变过程中,Syk表达减弱,VEGF—C的表达增强,二者呈负相关(r=-0.584,P=0.000)。Syk和VEGF—C表达都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yk表达减弱、VEGF—C的表达增强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恢复情况。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将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LRP)的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保留耻骨膀胱复合体的观察组(n=53)和未保留的对照组(n=51)。2组年龄、体重指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行保留神经的LRP。根据每天使用尿垫数量评估尿失禁恢复情况。尿失禁完全恢复定义:每天使用尿垫0个。拔除导尿管后至少随访12个月。结果 拔除导尿管当天(24 h),1、3、6和12个月尿失禁完全恢复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9.6%(21/53) vs.17.6%(9/51),P=0.013;66.0%(35/53)vs.35.3%(18/51),P=0.002;84.9%(45/53)vs.56.9%(29/51),P=0.002;92.5%(49/53)vs.70.6%(36/51),P=0.004;98.1%(52/53)vs.84.3%(43/51),P=0.0...  相似文献   
7.
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和胃炎:附5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临床上肝硬变合并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患者日渐增多。我院1982~1989年收治此类患者54例,本文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问题。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9例,年龄21~74岁,平均50岁。按病变分为三组:Ⅰ组为肝硬变合并胃溃疡,Ⅱ组为肝硬变合并十二指肠溃疡,Ⅲ组为肝硬变合并胃炎,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静脉炎动物模型,探讨静脉炎形成机制,为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1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只。模型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在兔双耳缘静脉行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连续5d静脉注射甘露醇10mL并在15min内完成,以形成条索状静脉(Ⅲ级静脉炎)为观察指标,拔除留置针,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正常对照组不进行静脉留置,但同样进行双耳包扎,共5d,腹腔麻醉下活体留取标本。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连续注射甘露醇能形成兔耳缘静脉静脉炎,其形成机制与TNF-α、ICAM-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68年1月至2001年9月本院收治的142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2例小肠肿瘤中,良性43例,恶性99例。良性以平滑肌瘤为多,占53.5%(23/43);恶性以腺癌和淋巴瘤为多,分别占45.4%(45/99)和34.3%(34/99)。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及便血是小肠肿瘤的四大常见临床表现。本组术前确诊37例,仅占26.1%。十二指肠镜、CT和B超对十二指肠肿瘤有较高的诊断率、小肠造影、DSA对诊断空回肠肿瘤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临床上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96年开始进行经胰腺供血动脉置管灌注5-FU、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动物实验研究,取得成功后,于1999年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胰酶抑制剂组合应用方案、临床适应症以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系统化研究,现归纳如下:1.动物实验研究将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5-FU组、奥曲肽组和5-FU联合奥曲肽组,各组参照Aho法经主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量按1ml/k计算,制备成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之后,经胃网膜右动脉插管至胃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