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36篇
  免费   2789篇
  国内免费   671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104篇
基础医学   624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4734篇
内科学   2225篇
皮肤病学   261篇
神经病学   355篇
特种医学   8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2704篇
综合类   14138篇
预防医学   2573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12778篇
  205篇
中国医学   2397篇
肿瘤学   1955篇
  2024年   406篇
  2023年   1630篇
  2022年   1437篇
  2021年   2127篇
  2020年   2057篇
  2019年   2353篇
  2018年   1065篇
  2017年   2166篇
  2016年   2178篇
  2015年   2318篇
  2014年   3608篇
  2013年   3315篇
  2012年   3630篇
  2011年   3411篇
  2010年   2613篇
  2009年   2222篇
  2008年   1996篇
  2007年   1638篇
  2006年   1321篇
  2005年   1015篇
  2004年   693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挫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接受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试验组50例接受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 HP 根除率,做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观察发现,试验组接受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溃疡有效率位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试验组 HP根除率94.0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具有更明显的疗效,临床不良反应小,HP 根除率高,较适合临床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药效比较。方法: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8周后统计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粘膜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胃镜下粘膜愈合分别为62和56例,显效为6 和 7 例,愈合率为88.6%和80.0%,总有效率为97.1%和9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和10.0%,(p <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药效优于奥美拉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埃罗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埃罗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对照组接受GP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血清VEGF含量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治疗后1、2、3年时,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三个亚型VEGFA、VEGFB以及VEGFC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化疗方案联合埃罗替尼靶向治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降低VEGF含量,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P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用生理盐水4ml稀释);对照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注生理盐水4ml。两组术后均采取舒芬太尼PCIA。其余麻醉方法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h各时点的VAS疼痛评分、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拔管后10、15、20、30、6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需追加芬太尼的患者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P组均低于C组,BCS评分P组高于C组,Ramsay评分组间差异明显。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芬太尼追加量P组均低于C组。P组不良反应较之C组明显减少,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使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对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手术(PLIF)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患者9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三组患者麻醉全麻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4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1.1~1.4MAC和丙泊酚4~6mg/(kg·h)维持。术毕瑞芬太尼组患者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患者则持续泵注等容量0.9%生理盐水,均直至气管拔管后停止,观察麻醉前(T0)、给药前1分钟(T1)、拔管时(T2)、拔管后5分钟(T3)和拔管后10分钟(T4)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各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记录拔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在T2~T3时点的MAP和HR较T0显著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不同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气管拔管时间要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瑞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患者清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均可为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提供安全有效的气管拔管条件,减少应激反应。但使用瑞芬太尼术后拔管时间更短,在临床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以下手术的90例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接受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炎症反应指标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1)生命体征:观察组患儿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和心脏与收缩压乘积(RPP)均低于对照组(P<0.05);(2)炎症反应:观察组患儿的磷脂肌醇3激酶(PI3K)、内皮素-1(ET-1)含量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应激反应:观察组患儿的皮质醇、醛固酮以及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缓解炎症和应激反应,是小儿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后预防苏醒期躁动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与辅助术后镇痛对曲马多在妇科腹式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式手术,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3组,T组:曲马多15 mg/kg,格拉司琼3 mg稀释到100 mL; TD1组: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之后以0.5 μg/(kg·h)的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镇痛泵配置同T组;TD2组:曲马多15 mg/kg,右美托咪定4 μg/kg,格拉司琼3 mg稀释到100 mL?3组设定持续剂量1.5 mL/h,单次自控剂量1 mL,锁定时间10 min?采用VAS及Ramsay评分分别评价3组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术后48 h有效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曲马多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T2?T3各时点VAS评分T组明显高于TD1?TD2组(P < 0.05),T4?T5时点TD2组低于T?TD1组(P < 0.05);Ramsay评分T1时点3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 0.05),T2?T3?T4?T5各时点TD2组高于T?TD1组(P < 0.05);术后0~24 h 有效PCA次数T组多于TD1?TD2组(P < 0.05),24~48 h时间段有效PCA次数TD2组少于T?TD1组(P < 0.05);术后48 h曲马多用量T组明显多于TD1?TD2组(P < 0.05);与T组相比,TD1?TD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 < 0.05),多汗?头晕及心动过缓等发生情况无差异(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和辅助术后镇痛均可增强曲马多在妇科腹式手术术后PCA效果,同时减少曲马多用量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相比而言,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早期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入住综合性ICU未出现肠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有4例及对照组有5例因不符合病例研究标准,最终被剔除本研究。除接受基础治疗外,治疗组患者入组第1天开始,鼻饲或者口服培菲康及马来酸曲美布丁,连用7 d以上,对照组则给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治疗前及第3、5、7天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在治疗后第5、7天评定2组肠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2 9、0.340 3,P>0.05),治疗第7天,治疗组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均低于对照组(t=7.560 8、5.502 3,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前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2项指标均逐渐下降(P<0.01,P<0.05)。治疗后第5、7天,治疗组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485±0.312)分vs.(0.634±0.363)分;(0.216±0.354)分vs.(0.425±0.367)分,P<0.05]。而组内比较,2组第7天肠功能评分均低于第5天(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早期治疗有助于保护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舒利迭与无创通气(NPPV)联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价值。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R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加NPPV,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舒利迭,疗程均6个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流速(PEF),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呼吸困难评分,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EV_1、FVC、PEF、PaO_2、PaCO_2和呼吸困难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_1、FVC和PEF分别为(1.36±0.38)L、(2.19±0.67)L和(3.22±1.27)L/s,好于对照组的(1.16±0.22)L、(2.02±0.43)L和(2.73±1.01)L/s(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CO_2和呼吸困难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为10.0%(6/60)高于对照组的6.7%(4/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NPPV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合并RF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入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并得出最佳使用剂量。 方法 纳入140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5例,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A组),右美托咪定中剂量组(B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A组、B组、C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5 min内分别以0.4 μg/kg、0.7 μg/kg、1.0 μg/kg的剂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D组患儿以相同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随后各组患儿采用潮气量法诱导,面罩和呼吸回路先预充8%七氟醚,扣面罩,自由呼吸或者深呼吸,入睡后行气管插管。麻醉机压力模式为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术中七氟醚保持2%~3%浓度范围。观察记录各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及Ramsay镇静评分。 结果 各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A组、B组、C组分别为14.3%、2.9%和2.9%,与D组(34.3%)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AED量化评分,A组(7.5±4.8)、B组(6.3±3.4)、C组(6.1±3.9)与D组(9.8±3.7)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A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降低七氟醚麻醉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率。0.7 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