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11篇
  免费   4003篇
  国内免费   1020篇
耳鼻咽喉   216篇
儿科学   397篇
妇产科学   299篇
基础医学   1457篇
口腔科学   692篇
临床医学   5744篇
内科学   2819篇
皮肤病学   429篇
神经病学   1326篇
特种医学   10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64篇
综合类   552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851篇
眼科学   290篇
药学   6324篇
  143篇
中国医学   3536篇
肿瘤学   1403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854篇
  2022年   1351篇
  2021年   1997篇
  2020年   2110篇
  2019年   1518篇
  2018年   1421篇
  2017年   1681篇
  2016年   1729篇
  2015年   1542篇
  2014年   3207篇
  2013年   3307篇
  2012年   2604篇
  2011年   2467篇
  2010年   1961篇
  2009年   1702篇
  2008年   1492篇
  2007年   1457篇
  2006年   1292篇
  2005年   1073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08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3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系统评价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重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结果 纳入14项RCTs,共1 0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RR=1.23,95% CI=(1.15,1.32),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RR=1.52,95% CI=(1.14,2.02),P=0.004];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NIHSS=-2.70,95% CI=(-3.80,-1.59),P<0.000 01;MDNDS=-3.87,95% CI=(-4.64,-3.09),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NIHSS=-1.87,95% CI=(-3.27,-0.47),P=0.009];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14.60,95% CI=(6.17,23.02),P=0.000 7]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36.11,95% CI=(27.04,45.18),P<0.000 01];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0.29,2.58),P=0.79]。GRADE系统评价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证据等级为低或极低,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 消栓肠溶胶囊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证据等级较低,故需要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作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索阿霉素不同的给药剂量和注射次数对模型的影响,确定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最佳造模条件。方法 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及模型A、B、C、D、E、F 7组,对照组于造模第1天尾iv生理盐水;模型A、B、C组于造模第1天分别尾iv阿霉素5.5、6.0、6.5 mg/kg;分别于造模第1、8天,模型D组尾iv阿霉素4.0、2.0 mg/kg,模型E组尾iv阿霉素4.0、2.5 mg/kg,模型F组尾iv阿霉素4.0、3.5 mg/kg。观察注射阿霉素后大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摄食量;于造模第4周末麻醉并处死大鼠,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血清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部分出现脱毛、腹泻、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于给药第1周ACR开始升高,且模型C、E、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次造模组于第3周达峰,并于造模第4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而分次模型组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于第4周达峰。除F组尿素氮(BUN)高于对照组外,各模型组BUN、肌酐(C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大部分模型组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病理切片显示,各模型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损伤,且随造模剂量上升病变加重。结论 经改良间隔1周2次重复尾iv阿霉素可以高效、成功地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较其他造模组肾功能及病理改变更为典型、稳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讨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某院治疗的7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展开研究,以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有36例。参照组接受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观察组接受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观察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A125(糖类抗原125)以及CYFRA21-1(细胞角质白19片段)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蛋白尿、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毒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优选消瘿散结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 (34)正交设计,以丹酚酸B、橙皮苷、迷迭香酸的含量及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消瘿散结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根据综合评分的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准确可靠,提取率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儋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凝血因子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66%(52/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4%(4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及IN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79%(8/58)vs.10.34%(6/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现象,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30日至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定点医院收治的所有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采用阿比多尔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析用药疗效、临床转归进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时均为普通型确诊患者。经过治疗,9例(占45%)显效,6例(占30%)有效,5例(占25%)无效,阿比多尔抗病毒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阿比多尔用药疗程平均为(6.7±1.6)d,退热时间平均为(4.7±2.0)d,呼吸道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5.9±2.5)d,首次复查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为(6.6±2.7)d。20例患者中有12例(占60%)出现不良反应,9例(占45%)出现恶心、呕吐症状,8例(占40%)有腹泻症状,4例(占20%)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总体症状较轻,停药或治疗后缓解。结论阿比多尔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丁蔻理中丸中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丁香酚、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6种成分的含量。方法:以白术内酯Ⅰ为内标物,建立白术内酯Ⅰ与白术内酯Ⅲ、丁香酚、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之间的校正因子,计算待测成分含量,并将外标法测定值与一测多评法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Ⅰ、丁香酚、6-姜辣素、8-姜酚和10-姜酚分别在1.09~21.80μg·mL-1、0.71~14.20μg·mL-1、13.67~273.40μg·mL-1、6.04~120.80μg·mL-1、1.46~29.20μg·mL-1、1.78~35.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校正因子对丁蔻理中丸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丁蔻理中丸的质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镁离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9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掷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NSE水平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天,2组NSE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天,2组NSE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第5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酸镁可为急性脑梗死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影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的因素,构建其Logistic预警模型。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测量膀胱安全容量、初始尿意膀胱内压力值、膀胱内最终压力值等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排尿的影响因素。结果:骶以上损伤者,有排尿的患者最终膀胱压力值明显高于无排尿的患者(P<0.05),而膀胱安全容量明显低于无排尿的患者(P<0.05)。同时,病程也明显较无排尿的患者更长(P<0.05)。骶以下损伤者,各指标无明显显著性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初始尿意膀胱内压力值、膀胱内最终压力值、膀胱安全容量和病程为排尿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膀胱内最终压力值和病程为有显著性意义的影响因素。膀胱最终压力值高的患者其排尿的可能性是膀胱压力低患者的8.745倍(P<0.05),而病程越长,患者排尿的可能性越大(P<0.05)。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Logistic预警模型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假设检验结果为z=5.787。结论: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的相关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干预和治疗,尽快建立平衡膀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