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1日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 mg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分别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及GST、NS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GST、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GST及NSE水平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GST水平,降低NSE水平,改善患者ADL、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与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120例ACI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Hcy和NSE水平测定.结果 ACI患者治疗后血清Hcy(5.6±1.5)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8.8±3.2)μmol/L及对照组的(7.5±1.5)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ACI患者治疗后血清NSE(7.04±2.1)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06±4.6)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ACI患者血清Hcy和NSE水平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icificenolase,NS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脑苷肌肽实验组(41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1例),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和14天测定血清NSE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两组血清NSE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苷肌肽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的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丁苯酞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和NSE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性和NS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和NSE含量;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丁苯酞治疗后,患者血清SOD活性为(95.49&#177;9.40)NU/ml,NSE含量为(11.73&#177;3.72)ng/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5&#177;3.2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NSE含量明显降低(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可升高中度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清SOD活性,有效降低血清NSE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4):535-53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达拉奉治疗,疗程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 mg口服,3次·d-1,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4 d进行血清SOD、NSE含量的测定,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7、14 d 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3、7、14 d血清SOD水平明显增加、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以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损伤,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97例发病在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由头颅CT或MR证实诊断,其中丁苯酞组42例,常规治疗组5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并检测其血清NSE、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丁苯酞组的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有好转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治疗后第14天,丁苯酞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3)。治疗后第7、14天,丁苯酞组的NSE(P=0.04,P=0.02)、IL-6(P=0.02,P=0.01)、TNF-α(P=0.01,P=0.03)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所下降。结论丁苯酞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与减轻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甘露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d开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d和1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格拉斯哥评分评分高于治疗前,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使用甘露醇脱水能显著降低其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 醇化酶(NSE)的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 2015 年 1 月—2016 年 6 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96 例,按照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 例)和电针组(48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电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给予头针和体针结合的针刺疗法,治疗 2 周。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血清 VEGF 和 NSE 的水平。结果 治疗 2 周后,电针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1 周和 2 周后 2 组患 者 NIHSS 评分、血清 NSE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针组 NIHSS 评分和血清 NS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 1 周和 2 周后 2 组患者血清 VEGF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电针组血清 VEGF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电针治疗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受损血管的再生和神经元的修复,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 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及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蚓激酶治疗过程中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浓变,记录神经功能NIH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第三和第七天血液中NSE浓度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第十四、二十八天神经功能评分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对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 d和14 d患者血清中NSE、hs-CRP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患者血清NSE、hs-CR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SE、hs-CRP含量升高,其含量可反映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依达拉奉可以降低NSE和hs-CRP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依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指南,予以规范诊治,对照组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静脉滴注给药时间不少于50 min,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应用注射用尤瑞克林的同时,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在开始治疗的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380 mL中,输液泵泵入,24 h持续不间断静脉输注,从第3天起,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输液泵泵入,持续3 h静脉输注,12 h/次,用药5 d,疗程为7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监测血细胞、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及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的治疗方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残率较低,日常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且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6)和mNGF组(n=46)。常规组按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降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抗感染、维持水电平衡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脱水剂及加强营养;mNG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NGF肌肉注射治疗,30 μg/次,1次/d,共治疗28 d。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NSE、一氧化氮(NO)、NOS水平。结果 mNGF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13%)明显高于常规组(67.39%),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8 d后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明显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NGF组变化程度大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SE、NO及N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14 d、28 d后NSE、NO及NOS水平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NGF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鼠NGF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NOS活性,从而发挥对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患者血清中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条件下阿加曲班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及静脉改善循环药物治疗,其中住院期间使用阿加曲班患者92例(观察组),未使用阿加曲班患者101例(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用药14 d后的NIHSS评分,比较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用药时间下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用药后14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性别、卒中部位及用药时间的患者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区别。结论阿加曲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12 h后开始用药仍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5.
龚玲  付蓉  孙萍  赵晶 《贵州医药》2010,34(6):501-50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住院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时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MMP-9,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固相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浓度的动态变化,MRI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并于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30天采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HBO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O组梗死体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HBO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和NSE的水平,缩小梗死灶体积,可有效促进其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影响Hs—CRP、MMP-9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自理能力完全恢复率分别为73.5%、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为(25.6±1.9)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2.1±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9%、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8.2%、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