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66篇
  免费   21496篇
  国内免费   7178篇
耳鼻咽喉   1912篇
儿科学   4775篇
妇产科学   4535篇
基础医学   28552篇
口腔科学   7658篇
临床医学   24727篇
内科学   29407篇
皮肤病学   3044篇
神经病学   13057篇
特种医学   56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5篇
外科学   23427篇
综合类   42287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一般理论   28篇
预防医学   17280篇
眼科学   5596篇
药学   25046篇
  188篇
中国医学   17580篇
肿瘤学   23284篇
  2024年   429篇
  2023年   3263篇
  2022年   5366篇
  2021年   9370篇
  2020年   8923篇
  2019年   8143篇
  2018年   7857篇
  2017年   8382篇
  2016年   8877篇
  2015年   8629篇
  2014年   14884篇
  2013年   17674篇
  2012年   14092篇
  2011年   15622篇
  2010年   13330篇
  2009年   12396篇
  2008年   11812篇
  2007年   13174篇
  2006年   11985篇
  2005年   11269篇
  2004年   9740篇
  2003年   8638篇
  2002年   6570篇
  2001年   6172篇
  2000年   5029篇
  1999年   4488篇
  1998年   3339篇
  1997年   2975篇
  1996年   2952篇
  1995年   2775篇
  1994年   2474篇
  1993年   2207篇
  1992年   1882篇
  1991年   1643篇
  1990年   1342篇
  1989年   1292篇
  1988年   1203篇
  1987年   966篇
  1986年   777篇
  1985年   901篇
  1984年   877篇
  1983年   561篇
  1982年   704篇
  1981年   575篇
  1980年   507篇
  1979年   427篇
  1978年   324篇
  1977年   266篇
  1976年   289篇
  1975年   18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通过观察内皮素(endothelinET)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该病中的病理学作用和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对30例正常人和30例患者、20例椎动脉减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浆内皮素测定。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ET含量(119.46±58.65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34±14.33ng/l);20例手术患者术后ET含量(50.84±21.67ng/l)明显低于术前ET含量(139.34±52.56ng/l),经统计学t检验有显著性意义(P值<0.001)。结论:ET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探讨ET抗体和特异ET受体阻滞剂将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2.
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类植物性膳食成分中存在丰富的类黄酮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几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试验研究显示,类黄酮物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就类黄酮物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小肠间质瘤 (smallbowelstromaltumors,SBST)Ki6 7和p5 3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探讨两者在肿瘤良恶性划分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CD117阳性的SBST 33例进行光镜观察 ,用EnVisionTM+二步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 7和 p5 3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形态学进行比较。 结果 :33例SBST患者 ,男 2 0例 ,女13例 ,年龄 2 1~ 71岁 ,发生于十二指肠 5例 ,空肠 2 2例 ,回肠 6例。肿瘤最大径的范围在 1.5~ 2 0cm之间。在光镜下出现肿瘤内坏死的有 11例。肿瘤核分裂象计数每 5 0个高倍镜视野 0个有 6例 ,1~ 2个 5例 ,≥ 3个的有 2 2例。 33例中良性 4例 ,交界性 4例 ,恶性 2 5例。随访时间为 3~ 180个月 (平均 73.3个月 ) ,结果为良性组 4例均无瘤生存 ;交界性组 2例无瘤生存 ,1例失访 ,1例在无瘤生存 18个月后失访 ;恶性组无瘤生存有 7例 ,带瘤生存者及死亡有 16例 ,2例失访。Ki6 7染色阴性 2例 ,均为良性 ;其余 31例阳性中 ,增殖指数 (阳性细胞数 )大于 5 %的有恶性 16例 (94 .1% ) ,交界性 1例。在免疫组化p5 3染色中 ,恶性组 2 5例均呈阳性表达 (平均阳性细胞数 4 2 .9% ) ,其中 12例阳性细胞数大于 5 0 %。当Ki6 7和 p5 3均为阴性或两者阳性细胞数分别是 <1%和 <10 %时 ,肿瘤呈良性经过 ,预后  相似文献   
994.
应用腹蛇抗栓酶-3治疗94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的脑血栓形成、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神经病变和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脑血栓形成急性期采用冲击疗法,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迅速、合并神经病变者,治疗后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改善。TG、TC、β-脂蛋白水平和TC/HDL比值均降低(P<0.01),HDL水平上升(P<0.01),对比治疗前后血6-Keto-PGF_(1α)、TXB_2和纤维结合素FN的水平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HCMV感染是否引起大鼠和家兔胃肠组织损伤。方法 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AD168毒株静脉接种大鼠和新西兰兔,大鼠90d、兔30d后,检查动物胃、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查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和DNA片段。结果 接种病毒之部分动物出现食量减少、粘液性大便,胃粘膜组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肠粘膜变性坏死,甚至有穿孔灶;在粘膜细胞中查到病毒抗原或DNA片段。结论 HCMV感染可以侵犯动物胃肠组织并引起该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996.
假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附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假腔内注射凝血酶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科1999年9月-2002年8月行心脏介入诊疗后并发的6例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进行假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即刻治疗成功,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30d无复,结论:假腔内注射血酶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耐受性佳,经济和有效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右美沙芬对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研究右美沙芬治疗兔颅脑急性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白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A组 (n =1 0 )为脑外伤组 ,B组 (n =1 0 )为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组。应用TCD分别测定外伤前、伤后 5min、6h、72h、1 6 8h兔大脑中动脉 (MCA)脑血流速度。观察指标为收缩期血流速度 (vS) ,舒张期血流速度 (vD)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S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S((39.4 5± 7.5 )cm/s,(4 1 .2 0± 5 .94 )cm/s)与B组 ((5 1 .6 8± 1 0 .32 )cm/s,(5 2 .4 1± 8.5 6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D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D((2 6 .33± 3.4 6 )cm/s,(2 5 .84± 5 .6 9)cm/s)与B组 ((33.6 4± 4 .2 7)cm/s ,(34.86± 7.4 8)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PI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1 6 8hPI(2 .0 6±0 .5 8,2 .2 5± 0 .36 ,1 .5 3± 0 .39)与B组 (1 .2 6± 0 .2 9,1 .38± 0 .2 9,0 .96± 0 .1 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提示右美沙芬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脉动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鼻眶筛骨折的手术入路、骨折复位与坚固内固定及合并眼球内陷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 17例鼻眶筛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CT结果与Fedor骨折分型分为三型 ,其中Ⅰ型 1例 ,Ⅱ型 7例 ,Ⅲ型 9例 ;13例选用鼻根正中入路 ,3例鼻旁入路 ,7例需同时附加眶下切口。 8例合并眼球内陷者采用眼球赤道后方碘仿纱条填塞与植骨矫正法。结果 ①本组病例平均内眦宽度和内眦宽度 /外眦宽度比例从 ( 35± 7)mm、( 37± 8) %恢复到 ( 32± 4 )mm、( 35± 7) %比较正常水平 ;②面部外形全部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③ 8例眼球内陷患者术后 6例恢复到基本正常 ,2例术后仍有轻度凹陷 ,5例复视术后全部消失。结论 鼻根正中入路附加眶下切口可充分显露骨折片 ,结合坚固内固定技术可使骨折片解剖复位 ;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是本手术关键所在 ,重建正常眶内容积和眶内容物准确复位 ,以解决眼球内陷和眼球运动受限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应用层粘连蛋白(LN)抗体,对27例乳腺癌、5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乳腺良性病变时,LN以均匀完整的线型阳性反应显示在乳腺导管及小叶基膜处。乳腺癌时,LN的染色表现为癌细胞胞浆内弥漫状阳性反应。27例乳腺癌中,癌细胞LN染色强度不同,伴有转移的乳腺癌LN染色多数较强,强度在++~的为7/12(58.3%);不伴有转移的病例,LN染色多数较浅或为阴性,强度在++~+++的病例为3/15(20%)。说明癌细胞内源性LN染色强弱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内源性LN的合成可能改变肿瘤细胞的浸润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异丙酚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的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30例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分别以不同速度静滴异丙酚,同时高压液相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以10→8→5mg/(kg·h)方法给药,患者意识消失明显快于5mg/(kg·h)恒速给药组(P<0.05)。平均意识消失及苏醒血药浓度分别为(2.1±0.7)mg/L及(1.0±0.5)mg/L。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时辅助用药以10→8→5mg/(kg·h)的给药方法为佳。为避免术中病人觉醒,最低给药速度不得低于5mg/(k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