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3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496篇
耳鼻咽喉   175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30篇
基础医学   1457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353篇
内科学   1152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132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625篇
综合类   993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800篇
药学   362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53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14篇
  1972年   22篇
  197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载脂蛋白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主动脉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丙丁酚调节血脂以外的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4周龄的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随机分成基础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加丙丁酚组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三磷酸腺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3H-胸腺嘧啶掺入、细胞计数以及细胞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并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作用比较。结果发现ATP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的DNA合成,并可使细胞计数增加,同时激活细胞内的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其作用与EGF相似。腺苷与ATP有类似作用,但较弱。核苷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对4-硝基苯6-硫基甙并不能抑制ATP及腺苷的作用。结论细胞外ATP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并可增强EGF的促增殖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膜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是否可以溶解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撕下的前囊膜,对半切开,一半立即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中。另一半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 1500IU透明质酸酶中。分别放置5、1O、15min,然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送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置于平衡液中5、10、15min的前囊膜,囊膜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完整;而置于透明质酸酶中5,10、15min的前囊膜,其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缝隙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晶状体囊膜上的上皮细胞易于被清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在神经缺损处局部回输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淋巴细胞,了解此种方法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的面神经颊支剪断并立即缝合(其余3支反折缝合)制成面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将其分成淋巴细胞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每组再分成2周组和8周组。淋巴细胞组局部回输体外分离培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照组作对照。于2周和8周测定面神经颊支-触须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神经逆行示踪测定面神经核团的神经元阳性数目。结果:淋巴细胞组面神经颊支-触须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8周时为0.64±0.07,与对照组(0.56±0.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P神经逆行示踪测定面神经核团神经元阳性数目,淋巴细胞组2周及8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淋巴细胞在局部应用于神经损伤处对面神经再生修复可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深低温冷冻肌腱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低温冷冻方法对肌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比较程序性降温和普通深低温冷冻法对腱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纯种SD大鼠24只(出生21 d),随机分为3组,取双侧跟腱.新鲜肌腱对照组(A),常规深低温冷冻组(B),程序性降温深低温冷冻组(C).采用相同的方法对3组肌腱细胞进行细胞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和传代后细胞的生长,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考察细胞的活性;对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染色、胶原染色和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扫描电镜);水解法定量分析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的变化,检测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结果原代细胞培养时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和C组(P<0.01),C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B组(P<0.01),这种生长速度的差异在细胞传代后消失.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符合成纤维细胞形态.3组细胞培养基中羟脯氨酸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肌腱中仍存在具有活性的腱细胞,但数量显著少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应用计算机控制程序性慢速降温方法处理的肌腱其活细胞的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新鲜肌腱中活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细胞内游离Ca2+([Ca2+]i)在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惊厥性损伤中的作用,探讨惊厥性脑损伤年龄依赖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6 d、17 d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元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 h,或于无镁处理前用NMDA(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或Ca2+通道阻滞剂预处理,用MTT代谢率测定的方法检测神经元损伤,以Fluo-3作标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的方法检测[Ca2+]i.结果:体外培养6 d、17 d的神经元单纯无镁组MTT代谢率较同期对照组降低.应用MK-801 10 μmol*L-1、AP-5 50 μmol*L-1、尼莫地平10 μmol*L-1预处理后再给无镁处理,培养6 d、17 d的神经元MTT代谢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同期单纯无镁组.培养6 d、17 d的神经元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两者与基线荧光强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应用上述各种拮抗剂后,[Ca2+]i改变的峰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无镁组.结论: 在体外不同发育阶段的神经元,短暂无镁处理诱导惊厥样放电所引起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损伤以及[Ca2+]i改变程度不同.这种[Ca2+]i改变的年龄依赖性可能是惊厥导致神经元损伤的年龄依赖性的机制之一.NMDA受体-Ca2+通道激活是导致这种[Ca2+]i改变及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is a potent antiarrhythmic agent recently approved for use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terior subcapsular lens opacities were observed in seven of fourteen patients treated with moderate to high doses of amiodarone at the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 in San Francisco in 1982. The present report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se same fourteen patients ten years later. Anterior subcapsular lens opacities developed or progressed in all patients continuing treatment with this antiarrhythmic agent during the following ten year interval. Although Snellen visual acuities are not decreased, subtle visual impairment is present as measured by contrast sensitivity measurements with and without glare. This decrease in visual acuity is not a contraindication for therapy with this potentially life saving drug.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0.
吴强  陈国辉  马晓昀 《上海医学》2004,27(9):666-669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