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伴黄斑水肿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后的早期眼压改变。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1例51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7例。治疗前1h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的基础眼压平均为(16.31±2.26)mm Hg。根据眼压将患者分为偏低组(<16.00mm Hg)18例、偏高组(≥16.00mm Hg)33例两组。均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 L)治疗。治疗后1天及1周测量眼压。以眼压>21mm Hg为眼压升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后1天眼压由治疗前平均(16.31±2.26)mm Hg升高至(18.93±5.09)mm Hg(P<0.01)。基础眼压偏高组、BRVO组、CRVO组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21.57%)患者眼压升高,均为基础眼压偏高组。BRVO有5例(14.71%),CRVO有6例(3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升高>5mm Hg 9例(17.65%),眼压升高>10mm Hg 3例(5.88%)。治疗后1周平均眼压为(16.50±2.54)mm 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眼压偏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眼压增高。CRVO患者比BRVO患者更容易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和远视的治疗是较复杂的难题 ,虽然已有不少治疗方法 ,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问题。例如 ,普通框架眼镜较笨重而且单眼难以配戴 ;角膜接触镜的配戴和护理都比较麻烦。 OK镜对高度近视效果比较差 ,且远期效果不能肯定。屈光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其中一些手术会破坏眼球的结构及稳定性 ,而且长期效果不能肯定。目前一些国家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 (phakic intraocularlens,P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和远视 [1 - 3 ] ,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现综述如下。1  PIOL 植入的原理及发展史PIOL植入的原理是将与患者屈光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方法 选取33例(36眼)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来矫正角膜散光。术前测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散光。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弧形切口直径为9 mm,深度为90%。术后3个月时复查患者角膜散光、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并用Alpins矢量分析法进行散光分析,主要观察以下矢量数据,即目标诱导散光向量、手术诱导散光向量、差异向量和矫正指数。结果 术前患者角膜散光为(1.16±0.35)D,术后3个月下降到(0.54±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裸眼远视力为0.81±0.42,术后3个月提高到0.2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76±0.30,术后3个月提高到0.09±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患者术前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进行矢量分析显示,目标诱导散光向量为0.80~2.20(1.16±0.35)D,手术诱导散光向量为0.40~1.80(1.07±0.40)D,差异向量为0.20~1.00(0.54±0.22)D。矫正指数为0.89±0.35,理想值为1,提示总体为少许欠矫。大部分患眼(32眼)角度误差在15°范围内。成功指数平均值为0.47,提示还残留部分散光未得到矫正。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到散光矫正的成功率为53.0%。变平效果平均值为0.94,变平指数平均值为0.83。结论 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是否可以溶解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撕下的前囊膜,对半切开,一半立即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中。另一半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 1500IU透明质酸酶中。分别放置5、1O、15min,然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送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置于平衡液中5、10、15min的前囊膜,囊膜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完整;而置于透明质酸酶中5,10、15min的前囊膜,其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缝隙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晶状体囊膜上的上皮细胞易于被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向线性动态控制能量和负压技术对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率、减少超声乳化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向线性动态控制能量和负压技术对各种不同硬度核白内障作超声乳化266例(274只眼)(双控组),并以单向线性控制能量技术对各种不同硬度核白内障作超声乳化110例(116只眼)(单控组)作对照,比较两组手术中使用的最大能量、平均能量、超声乳化时间和相对能量复合参数,同时观察手术后早期(1周内)和远期(6个月~2.5年,平均2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矫正视力。结果 Ⅰ、Ⅱ、Ⅲ、Ⅳ级核者,双控组的超声乳化实际使用平均能量、超乳时间、相对能量复合参数均低于单控组。双控组病例术中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单控组。不过,两组病例的远期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双向线性动态控制能量和负压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硬度的晶状体核。  相似文献   
8.
泪小管断裂置入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目的比较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置入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后再行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共54例(54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断端后,30例置入硬膜外麻醉管,24例置入硅胶软管。然后断端用8—0可吸收缝线作非穿通性的间断缝合3~4针使之吻合,3月后拔管。随访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54例都能在手术显微镜下成功找到泪小管断端。硬膜外麻醉导管组中痊愈18例(60.00%),好转10例(33.33%),无效2例(6.67%);硅胶软管组中痊愈16例(66.67%),好转6例(25.00%),无效2例(8.33%)。结论置入硬膜外麻醉管或硅胶软管后再行泪小管吻合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但两者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9.
透明质酸酶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质酸酶在眼科临床已广泛使用 ,但它在球周麻醉中的加用与否还存在争议。在白内障手术中它可以溶解前房内残留的透明质酸 ,但其在青光眼手术中的作用还不能肯定 ,在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本文就透明质酸酶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眼科手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院及合作中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7眼)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6眼眼内炎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突发性前房炎症反映,而无眼痛、明显视力下降及充血、结膜水肿,无或仅有少量前房积脓、无玻璃体积脓,但1~2d后眼内炎症快速发展:前房炎症反应加重、玻璃体出现积脓;1眼早期即有急剧视力下降、明显眼痛及前房、玻璃体积脓的典型表现。4眼经球内抗生素注射、3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取出术后炎症控制。微生物培养结果(7眼):2眼为表皮葡萄球菌,1眼为粪肠球菌,4眼阴性。随访视力均有提高,最高达0.5。结论 白内障术后出现突发性前房渗出性炎症,即便无眼痛及明显充血、视力下降者,仍需高度警惕细菌性眼内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病原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一旦炎症加重则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盲甚至眼球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