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5篇
中国医学   80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酸水煮提法提取麻黄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蕾  杨长青  李成 《中国药房》2007,18(12):905-907
目的优选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用10倍量水,提取45min;第2次用8倍量水,提取30min;水的pH值为3。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62.
柱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母草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益母草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药材资源进行初步考察。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样品经聚酰胺柱分离纯化,三氯化铝试剂显色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12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4.8~29.0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2%,RSD=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作为益母草药材的质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夏至草提取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转归时淋巴循环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6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淋巴学研究方法,观察夏至草提取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淋巴循环的干预作用。结果:在休克输血输液治疗时,夏至草治疗组的肠淋巴流量、淋巴细胞输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此外,在休克输血输液治疗时,夏至草可明显降低淋巴液表观黏度,增加淋巴液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目,其作用明显强于对照治疗组(P〈0.01,P〈0.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转归时,夏至草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黏度来增加淋巴细胞的数目以改善失血性休克时的淋巴循障碍。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VOH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IκB-α,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细胞信号调控转导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荆芥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LPS(1.0 mg/kg体重)或生理盐水,6h后处死动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NF-κB p65、磷酸化IκB-α、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VOHS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中的NF-κB p65和磷酸化IκB-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同时VOHS各剂量组也可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结论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IκB-α磷酸化降解和NF-κB活性,进而减少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3种不同方法提取的蓝布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SD)法、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和微波萃取(MAE)法3种方法提取蓝布正挥发油,用 GC-MS 分析其化学成分。以 HP-5MS 毛细管柱为分离柱,程序升温从50℃(保持2 min)开始以4 ℃·min~(-1)。升到180℃,再以9℃·min~(-1)升到290℃,保持5 min,气化室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1.0 mL·min~(-1))。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结论:SD 法和 SDE 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相似,MAE 法与前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66.
麻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继红  张丽静 《中成药》2008,30(2):163-16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麻黄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其品质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CLC phenyl(5 μm 4.6 mm×150 m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10批产各地麻黄药材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对各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建立了麻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论采用该法可为控制麻黄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近缘种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的比较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属于近缘种、外形极似的药材垂盆草与佛甲草进行鉴定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法研究两者茎的横切面及粉末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垂盆草与佛甲草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十分相似,但在导管数目、髓部形状及含紫红色物质的细胞数目等有显著差异。对8月份样品而言,前者导管数一般仅有35-58个,髓部多呈三角形;后者则多达75-150个,髓部呈"Y"形。两者的薄层色谱也有较大不同。此外,不同采集期的样品在显微特征上存在某些明显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两种药材的应用提供了鉴定参考依据,并提示近缘植物药的显微鉴定应注意排除共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测定益母草不同药用部位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以控制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磺酸基键合硅胶,流动相为20 m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含有0.04%三乙胺和0.15%磷酸),柱温25℃;检测波长192 nm,比较益母草花,茎.叶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结果 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最少.结论 购买益母草药材以叶(包括碎叶片)多者为佳.  相似文献   
69.
淡竹叶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云霞  吴启南  吴德康 《中药材》2008,31(12):1822-1824
目的:研究淡竹叶醇提物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与鉴定化学成分。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气相质谱分析工作站NIST标准图库检索,并参照有关文献,确认了25个化合物,含量较高的物质有γ-谷甾醇、维生素E、1,2苯二羧酸二异丁基酯、棕榈酸乙酯、植醇等。化合物的类型主要为饱和脂肪酸酯,不饱和脂肪酸酯,芳香酯及有机酸、生物碱、单萜类等。结论:利用GC-MS分析鉴定淡竹叶脂溶性成分,具有快速、稳定、重现性好的特点,可用于淡竹叶药材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诱导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分别处理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白花蛇舌草对PG细胞在细胞周期各个时相不同DNA含量和细胞凋亡峰的影响。结果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在非凋亡细胞二倍体峰(G1)之前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峰,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PG细胞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率分别为6.86%、9.77%、11.69%。结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