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48篇
  免费   7009篇
  国内免费   3130篇
耳鼻咽喉   238篇
儿科学   167篇
妇产科学   200篇
基础医学   1813篇
口腔科学   323篇
临床医学   3362篇
内科学   2494篇
皮肤病学   626篇
神经病学   1125篇
特种医学   6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811篇
综合类   1526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367篇
眼科学   446篇
药学   8496篇
  90篇
中国医学   25784篇
肿瘤学   912篇
  2024年   407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2045篇
  2021年   2875篇
  2020年   2785篇
  2019年   1719篇
  2018年   1416篇
  2017年   2365篇
  2016年   2517篇
  2015年   2315篇
  2014年   5209篇
  2013年   4222篇
  2012年   5139篇
  2011年   5153篇
  2010年   4312篇
  2009年   3150篇
  2008年   2540篇
  2007年   2934篇
  2006年   2379篇
  2005年   1973篇
  2004年   1594篇
  2003年   1359篇
  2002年   1182篇
  2001年   1052篇
  2000年   853篇
  1999年   619篇
  1998年   426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03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0年   5篇
  196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抗真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 90年代以来在研究抗真菌中药作用机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的抗真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AD)的药理研究出发 ,结合目前有关AD发病机制的神经递质代谢障碍、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假说 ,查阅文献并行分析总结 ,发现中药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蛇床子素、红景天素、(- )黄皮酰胺等防治AD的作用机制涉及各种途径 ,其中人参皂苷可对AD的多个病理环节起效 ,为筛选AD有效药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实验动物学方法在中医药学科科研论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应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结果:在21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报2003年发表的3893篇论文中有456篇与实验动物学有关,占论文总数的11.71%;在456篇论著中,接受厅局级以上资助的课题有235篇,占总数的51.54%;在人员构成上,标明第一作者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水平者达到37.72%和47.15%.能清楚描述实验动物的种名品系、来源、性别、数目和体重(或年龄)的论著分别为91.89%、90.13%、89.25%、95.61%和94.96%;只有71篇论著使用的实验动物是清洁级或SPF级,49篇论著提及了实验动物的应用环境,分别占有关论文总数的15.57%和10.45%;饲料来源清楚的有5.26%.456篇论著共使用525批实验动物,涉及大鼠、小鼠和家兔的论文为276篇、163篇和52篇,分别占52.57%、31.05%和9.90%.结论:在继承和加快中医药发展的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设计科研课题时,既要考虑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也要重视微生物学控制;在撰写论文时,应详细、全面、准确地记述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内容,以提高论著的研究水平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4.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地阐述了中医色及色诊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以及目前中医色诊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进展,探讨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色诊中的应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光子学技术促使色诊技术向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医诊断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探求新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糖网一号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及中药复方糖网一号对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链尿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A)、糖网一号小剂量组(B)及糖网一号大剂量组(C)(n=12),并设正常对照组(CON).每日灌药1次,6个月后测血流变指标,取视网膜行视网膜血管铺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糖网一号和二甲双胍组血流变检测,两药相比,前者优于后者,糖网一号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用药.糖尿病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有高凝、高粘现象,并出现了影周细胞、周细胞减少、微血管瘤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其余各组视网膜病变与模型组相比明显较轻,大剂量用药组接近正常.结论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微血管超微结构已有改变,中药糖网一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原植物的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 2000年版《中国药典》和第十四改《正日本药局方》收载植物类生药品种 ,列表比较了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原植物的差异 ,并对产生差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测试了13种中药配方颗粒丁酮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13种中药配方颗粒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相似文献   
998.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实质.方法: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中医临床辩证分型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非肾虚型.采用回归和判别分析法来研究骨密度、血清激素、血生化、血清微量元素、尿生化等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其中医证型的实质.结果: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睾酮(T)、血清降钙素(CT)、铜(Cu)值显著降低;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骨钙素(BG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CT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CT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CT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激素的羧基端片段(PTH-c)值于各组之间差别显著,肾阴虚组、肾阳虚组PTH-c值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非肾虚组,其中肾阳虚组还显著低于肾阴虚组;雌二醇(E2)值于各组差别显著,其中非肾虚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组、肾阳虚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钙丢失、骨丢失明显加快,而骨形成并没有加快.肾虚与非肾虚划分的生化基础为T和尿钙/肌酐(Ca/Cr);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有密切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是辩证分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与比较加味补肾壮筋汤传统汤剂与其中药配方颗粒剂对卵巢切除诱发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6月龄清洁级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汤剂组和颗粒剂组,每组15只.用双侧卵巢切除术进行动物造模,术后1周给药,用药3月后分别进行血清Ca、P、ALP、BGP、PTH、CT、尿H0P含量的测定,并进行全身骨、股骨颈、胫骨干骺端、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检测.结果:加味补肾壮筋汤汤剂和其颗粒剂均能明显增加血清BGP、CT的含量,降低血清PTH和尿HOP含量,均能增加全身骨、股骨颈、胫骨干骺端、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值,且差异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肾壮筋汤颗粒剂进行剂型改革后仍能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且与传统汤剂相比并不会导致疗效上的不同,故该中药配方颗粒剂可以代替传统汤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一直是困惑人们的难题,其一,中西医结合一直没有一个内涵确定、外延清晰的科学定义;其二,由于中西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中医和西医学思维方式、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只有吸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吸收西医学微观研究,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点,宏观整体与微观分子水平相结合,方能实现中西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真正结合,形成更加优越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