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96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9篇
  1篇
中国医学   74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2 毫秒
71.
A high protein intake results in increased kidney growth an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human adults and young rats. It is unknown whether kidney size in young infants is influenced by increased protein intake in formula-fed compared with breast-fed infant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formula versus breast feeding on kidney growth in a cohort of 631 healthy children examined at birth, and at 3 and 18 months of age. Kidney size was determined by ultrasonography and related to gender, age, body size, and feeding category (fully breast fed, partially breast fed, or fully formula fed at 3 months). Serum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and estimated creatinine clearance were measured at 3 months of age. Kidney growth and serum urea nitroge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rtially or fully formula-fed 3-month-old infants. This effect was more pronounced in boys than in girls. The changes in relative kidney size were temporary, as they did not persist at 18 months of age, when all children received a normal mixed diet. The immediate renal effects of formula feeding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infant feeding. Whether there are any long-term effects of early increased protein intake on later kidney function remains to be seen.  相似文献   
72.
Oral insulin promotes intestinal maturation and may prevent diabetes in animal mode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sulin in human milk and in different infant formula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insulin in human milk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60.23 +/- 41.05 microU/ml mean +/- SD) compared with cow's milk (16.32 +/- 5.98 microU/ml mean +/- SD) and that insulin is hardly detectable in infant formulas. We propose the addition of human insulin to infant formula to match its composition more closely to human milk.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凉血活血方对脓毒症大鼠白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凉血活血方治疗组(分为大,中,小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造模同时分别进行灌胃治疗,给予大,中,小剂量的活血凉血方浸膏,观察72h动物死亡率;在造模72h后腹主动脉取血抗凝,溶血素处理后,分别加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CD11b、CD31、CD54、CD62L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4种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行气管插管进行肺泡灌洗,收集分离白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留取肝、肺及末段回肠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血中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31、CD54、CD62L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大,中剂量凉血活血方治疗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中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CD11b、CD31、CD54、CD62L表达,显著降低肝、肺及末段回肠组织MPO活性;凉血活血方大剂量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脓毒症状态下白细胞黏附因子的异常高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的黏附作用可介导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活血凉血中药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系列黏附分子高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4.
邓媛  姜良铎 《环球中医药》2009,2(3):182-184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解毒方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的解毒作用。方法利用雄黄建立小鼠砷中毒模型,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测定小鼠血砷、尿砷、血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血砷、尿砷含量以模型组最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降低尿砷含量,差异显著(P〈0.01);Cr、ALT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可降低升高的GSH-Px和SOD(P〈0.05或P〈0.01);结论解毒方对砷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排砷、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观察李氏5号方对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褪黑素受体(MTR)和Nogo受体(NogoR)表达的影响。我们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C组)、D半乳糖模型组(D组)、李氏5号方大剂量药物治疗组(L组)、中剂量药物治疗组(M组)和小剂量药物治疗组(S组);D、L、M、S四组每日皮下注射半乳糖65mg/kg体重,持续三个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MTR和NogoR的表达水平。Nogo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D组海马阳性反应细胞着色浅,少有突起,细胞数目少,仅为正常小鼠的20%,三个剂量李氏5号方治疗组染色结果与C组相似。结果提示: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MTR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的上调可能是老化小鼠的一种代偿性反应;NogoR表达下调提示老化小鼠可能存在脑白质的损害,出于机体自我保护的需要,NogoR表达下调以避免神经元修复机制对大脑的进一步损害;不同剂量的李氏5号方水提取液对两种受体的调节作用极为明显,说明这两种受体的表达可受到外源性药物的干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中药水提液絮凝过程,优化复方黄芪方的絮凝纯化工艺。方法 通过考察不同种类絮凝剂对水提液中有效成分保留率、出膏率、pH、黏度、浊度、电导率的影响,确定用于絮凝工艺中效果最佳的絮凝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絮凝反应工艺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黄芪甲苷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出膏率的熵权-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搅拌速度、药液质量浓度、絮凝剂加入量为考察因素,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确定采用壳聚糖溶液作为絮凝剂,AHP结合熵权法可用于絮凝工艺多指标权重的建立,最佳工艺参数确定为搅拌速度360 r·min–1、药液质量浓度0.20 g·mL–1、絮凝剂添加量4.00 g·L–1;纯化后药液黄芪甲苷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分别达到85.86%、71.52%,出膏率降至29.16%。结论 优化后的絮凝工艺稳定可行,为中药水提液纯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减毒增效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肿瘤科病房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予中药序贯口服治疗,4周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91例,治疗后观察组在全身状态(KFS)、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受益率等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且恶心、呕吐(包括急性、延迟性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毒性反应,贫血、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毒性、癌性疲乏的发生率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味觉减退、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其他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序贯治疗联合化疗治疗NSCLC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新加良附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获取高良姜、香附、穿山龙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出胃癌的靶点,利用Venn软件获取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7.2进行"化合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图构建。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网络(PPI),最后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新加良附方中筛选出高良姜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薯蓣皂苷元等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87个胃癌靶点,筛选出AKT1、MYC、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并确定了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关键代谢信号通路,参与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酶活性调节、受体活性等过程。结论:新加良附方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测定舒筋活络方(SHC)对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LS)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对胶原酶法分离培养的FLS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MTT比色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ELISA法等技术测定SHC对FLS增殖、迁移、侵袭等的影响。结果:体外分离的FLS生长状态良好,具备成纤维细胞形态特性;所选药物浓度范围对FLS增殖影响较小,与空白组比较,较高浓度和低浓度的SHC对FLS增殖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LS的增殖与SHC呈浓度依赖性;镜下观察到OA-FLS的迁移现象,其中,模型组48 h、72 h的迁移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组72 h的迁移率与0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48 h、72 h时,SHC组FLS迁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组FLS侵袭穿过小室膜的细胞个数较空白组明显减少(P<005);SHC各浓度组均对MMP3的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SHC调节FLS增殖、抑制FLS的迁移和侵袭,维护和修复OA患者关节内组织完整性,为OA的关节保护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及ETCM数据库筛选健脾益肾化浊方的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运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PSCI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Studio软件对健脾益肾化浊方及PSCI共同靶点绘制韦恩图;将二者共同靶点通过STRING及Metascape数据库分别进行PPI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6.0绘制“健脾益肾化浊方-靶点-PSCI-通路”网络图;采用AutoDock对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健脾益肾化浊方39种活性成分和553个靶点,筛选出PSCI潜在靶点2 305个,二者共同靶点为254个。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健脾益肾化浊方可能通过突触可塑性、抗细胞凋亡、抗炎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PSCI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提示活性成分Stigmasterol与核心靶点(MAPK1、SRC、MAPK3、TP53、HSP90AA1),Palmatine与核心靶点(AKT1)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健脾益肾化浊方治疗PSCI可能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抗细胞凋亡、抗炎等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