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3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226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702篇
口腔科学   1006篇
临床医学   603篇
内科学   38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32篇
综合类   1540篇
预防医学   805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528篇
中国医学   740篇
肿瘤学   3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12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关系。 结果 光镜下可见侵袭性生长的瘤细胞可在血管周形成巢状结构。电镜下不同胶质细胞起源的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基本上为无孔型 ,偶见窗孔形成。内皮细胞下基质完整 ,基底膜呈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 ,有的伴有多层基板样结构形成。基底膜靠近瘤细胞侧常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虫蚀样空洞 ,含有较大空洞的基底膜常突向瘤细胞侧。有的血管外腔扩张 ,腔内可见瘤细胞以单个形式侵袭 ,少见瘤细胞伸出伪足突入基底膜及穿透内皮细胞间隙现象 ,瘤细胞与基底膜相互接触处呈光滑平整的界面。 结论 无孔型内皮细胞、肿瘤微血管基底膜结构的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和虫蚀样空洞的改变 ,及少见瘤细胞伸出伪足突入其间 ,可能是不同胶质细胞起源的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形态学上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该研究首先阐述了婴儿培养箱消毒的重要性,然后从臭氧的消毒机理展开讨论,根据婴儿培养箱的结构特点和臭氧消毒的优势,结合临床应用得到臭氧消毒的实现原理,提出一种外置注入式婴儿培养箱消毒装置的设计方法。该设计通过在婴儿培养箱箱体外安装一套消毒装置,利用该装置中的电子臭氧发生器现场制取臭氧消毒气体,经输气管将臭氧消毒气体注入婴儿培养箱箱体内,在一定浓度和时间的作用下达到消毒的目的,为婴儿培养箱消毒提供了一套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臭氧消毒方法,且该消毒装置具有设计合理、创意新颖、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消毒无死角、无二次残留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针对医疗器械注册电子申报信息化(eRPS)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我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改革和审评审批创新对策。方法:分析医疗器械实施eRPS的国际背景,对比eRPS目录与我国现行法规要求间的对应关系,从网页版和客户端版的不同登录方式阐述eRPS前端功能特点,从eRPS的使用原则、使用步骤、申报流程和使用安全等方面制定eRPS使用规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eRPS的实施能降低申报后补充资料的概率,提升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质量,企业可同时将相应的申报资料向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成员国提交申请,无需重新调整,提高申报效率。eRPS实施以来,线上电子申报和线下纸质材料申报比例从2019年6-8月的1.1∶1.0,快速增长到到10月份的6.5∶1,线上提交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量占注册申报总量的80%。结论:eRPS系统可以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并为企业提供从概念认知到实际操作的高效路径,以保障医疗器械电子注册申报规范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舌-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愈合良好,随访1-14年总成功率达81.4%,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较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具有血运丰富,解剖恒定,厚度适中,容易折叠,便于操作等优点,是舌一口底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通过舌癌术前化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表达的研究 ,探讨舌癌的化疗作用机制。 方法 :对舌乳头状瘤、舌癌和舌癌术前化疗标本共 34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酶标链亲和素生物素法 (L SAB)染色并进行光镜下观察。结果:PCNA在舌癌中的表达最强 ,在舌癌术前化疗中的表达明显减弱 (P <0 .0 5 ) ,其与舌乳头状瘤表达相似 (P >0 .0 5 )。 bcl- 2在舌癌术前化疗及舌乳头状瘤中低表达(P >0 .0 5 ) ,舌癌中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Bax在舌癌组和乳头状瘤组中表达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 ,提示舌癌术前化疗对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医药卫生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进展状况、电子商务的定义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医疗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误区、误解与误导。提出了最有前途的医疗卫生电子商务项目,即医疗保险、医院药品及卫生材料的集中采购、应用服务供应商、多样化的患者服务、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37.
舌黏膜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中医舌诊和外科舌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6具新鲜的胎儿尸体经血管铸型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舌深动脉长支和舌背动脉终支在舌黏膜下形成一完整的致密动脉网,跨越舌中线,成为一整体。由动脉网发出微动脉支进入舌黏膜内,形成黏膜内的毛细血管网和各种乳头毛细血管丛。结论 舌黏膜两侧血管吻合丰富,可选用舌黏膜肌瓣修复创面,并为舌诊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 1 6在舌癌细胞中存在的形式 ,以分析该病毒在舌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Southern blot杂交技术对 2 0例新鲜舌癌组织进行 HPV1 6型基因组 DNA存在状态分析。结果 :2 0例舌癌中有 5例检测出 HPV1 6病毒基因序列 ,该病毒在舌癌中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之外。结论 :HPV1 6在舌癌发生中的作用不是通过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组整合产生的。推测 HPV某些基因产物与靶细胞某些基因相互作用可能是该病毒致病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6 %、6 1%、46 % ;p5 3和 p2 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 p2 1蛋白表达有关 (P <0 0 5 )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 p5 3或p2 1基因蛋白表达无关 (P >0 0 5 )。【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 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 ;p5 3和 /或p2 1蛋白阳性病例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5 3和 /或 p2 1蛋白可作为舌鳞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0.
《Genetics in medicine》2023,25(2):100324
PurposePeople with pre-existing conditions may be more susceptible to severe COVID-19 when infected by SARS-CoV-2. The relative risk and severity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people with rare diseases such as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NF1), neurofibromatosis type 2 (NF2), or schwannomatosis (SWN) is unknown.MethodsWe investigated the proportions of people with NF1, NF2, or SWN in the National COVID Cohort Collaborative (N3C)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data set who had a positive test result for SARS-CoV-2 or COVID-19.ResultsThe cohort sizes in N3C were 2501 (NF1), 665 (NF2), and 762 (SWN). We compared these with N3C cohorts of patients with other rare diseases (98-9844 individuals) and the general non-NF population of 5.6 million. The site- and age-adjusted proportion of people with NF1, NF2, or SWN who had a positive test result for SARS-CoV-2 or COVID-19 (collectively termed positive cas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individuals without NF or other selected rare diseases. There were no severe outcomes reported in the NF2 or SWN cohort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severe outcomes was no greater for people with NF1 than in cohorts with other rare diseases 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ConclusionHaving NF1, NF2, or SWN does not appear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being SARS-CoV-2 positive or of being a patient with COVID-19 or of developing severe complications from SARS-CoV-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