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07篇
  免费   915篇
  国内免费   1018篇
耳鼻咽喉   127篇
儿科学   358篇
妇产科学   143篇
基础医学   1117篇
口腔科学   207篇
临床医学   2121篇
内科学   1881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5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959篇
综合类   5156篇
预防医学   1374篇
眼科学   1150篇
药学   1668篇
  28篇
中国医学   693篇
肿瘤学   553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68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1001篇
  2009年   944篇
  2008年   1195篇
  2007年   1051篇
  2006年   1027篇
  2005年   1066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642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472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28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纤支镜在重度颈椎颈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强  尹庆水  邢锐 《广东医学》2004,25(2):213-213
重度颈椎颈髓疾病是骨科患者中死亡及致残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而引起上述患者死亡的最大因素为呼吸道并发症 ,且上述患者手术前后呼吸道管理及麻醉处理方面有其特殊性。我院ICU自1 997年引入纤支镜以来 ,共对 4 1例重度颈椎颈髓疾病患者进行了 1 81例次纤支镜操作 ,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犬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 获取犬急性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及正常犬肺洗出液。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2 8只 )、B(2 9只 )、C(37只 )组 ,每组各取 7只不作处理作为正常对照 ,其余大鼠肺部作如下处理 :A组注入等渗盐水 ,B组注入正常犬肺洗出液 ,C组注入致伤犬肺洗出液。处死各组中正常对照大鼠 ,并于灌注后 4、12、2 4h处死灌注大鼠 ,观察各组大鼠处死前的存活情况、处死后双肺大体变化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匀浆中 6 酮 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 (PGF1α/TXB2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结果 A、B组大鼠处死前均存活 ,C组大鼠非处死死亡 9只。犬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洗出液可引起大鼠肺产生类似于烟雾吸入性损伤样的病理变化。A、B组大鼠灌注后肺组织PGF1α/TXB2 均有升高倾向 ;C组大鼠灌注后PGF1α/TXB2 逐渐降低 (P <0.0 1),A、B组灌注后肺组织TNF α、MPO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P >0.0 5 ),C组灌注后 4h肺组织TNF α、MPO含量显著增加 ,分别为 (1.0 2± 0 .0 4 )ng/ml、(1.0 1± 0.0 9)U/g肺组织湿重 ,随后下降 (P <0.0 5~ 0.0 1)。肺灌注后4hC组大鼠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高于A、B组 (P <0.0 1)。结论 犬  相似文献   
63.
褪黑素对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培养正常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基础上,利用FeSO4 H2O2产生*OH攻击制备结肠黏膜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预先加入褪黑素并观察损伤减轻程度。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0.1mmol/L),褪黑素给药组(0.01、0.1、l.0mmol/L)。培养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黏液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MDA、LDH和NO水平增高,CAT、GSHPX、SOD和黏液含量减少。不同剂量褪黑素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DH释放,抑制MDA和NO的形成,恢复黏液、CAT、GSHPX及SOD水平。结论 褪黑素对大鼠结肠黏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治疗手段的致命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其病理特征是肺泡上皮损伤、成纤维细胞灶(fihrohlast foci)的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最终导致了肺组织结构的异常重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灶主要由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肌成纤维细胞构成,是造成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主要细胞。大量成纤维细胞灶的出现可提示纤维化处于进行性活动期,可作为IPF进入不可逆纤维化过程的一个组织病理上的指标。  相似文献   
65.
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35—78岁,平均45岁。均由肺穿刺病检证实为肺泡细胞癌。临床表现:咳嗽20例,气喘18例,多量白泡沫痰15例,进行性消瘦10例,低热3例,胸痛1例。痰检21例,阳性15例,其中8例2—4次查痰。肺穿刺活检25例均为阳性,其中6例2次活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酶是否可以溶解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撕下的前囊膜,对半切开,一半立即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中。另一半置于37℃水浴箱中的2ml平衡液 1500IU透明质酸酶中。分别放置5、1O、15min,然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送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置于平衡液中5、10、15min的前囊膜,囊膜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完整;而置于透明质酸酶中5,10、15min的前囊膜,其表面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缝隙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结论:透明质酸酶可以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之间的连接,从而使晶状体囊膜上的上皮细胞易于被清除。  相似文献   
67.
肺泡微石症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芬  冯强  王慧萍 《浙江医学》2002,24(9):558-559
肺泡微石症 (PulmonaryAlveolarMicrolithiasis,PAM)为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 ,我院收治2例 ,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女性 ,20岁 ,学生。因体检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2月余入院 ,否认家族史。体检 :一般情况良好 ,发育正常 ,浅表淋巴结未及 ,口唇无紫绀 ,心肺听诊正常 ,未见杵状指 (趾 )。实验室检查仅提示IgM升高 ,血常规、生化及其它免疫检查均正常 ;胸片示两肺弥漫性病变 ;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 ,以中、下肺为主 ,呈点状、条状钙化影 (见图1~4) ;肺功能测定示肺活量 (VC)3.04L ,潮气量…  相似文献   
68.
肺结核病人合并自发性气胸,是由于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造成的细支气管活瓣性阻塞,使肺泡过度充气,张力增高,促使肺泡破裂而形成肺大泡,当病人用力过猛或剧烈咳嗽时,可使肺内压明显增加,导致肺大泡破裂,而发生自发性气胸。往往反复发作,多者达10多次。因此,给病人做正确的出院指导,预防复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9.
胸腺瘤是前纵隔中较常见的肿瘤,主要由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根据细胞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上皮细胞为主的上皮细胞瘤,以淋巴细胞(即胸腺细胞)为主的淋巴瘤,和上述两种细胞组成的混合型以及棱形细胞与小体的上皮细胞为主的混和性结构型肿瘤。笔者自1996年以来共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0.
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抗生素治疗2周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学成分的特点,并与非糖尿病的肺炎病人进行比较,了解病灶局部炎症反应及吸收与非糖尿病组有否区别。方法抗生素治疗2周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BALF中细胞数、分类及淋巴细胞亚群。复查胸部X光片,对比两组之间BALF中细胞成分及肺部阴影完全吸收占病人的百分比。结果抗炎治疗2周后,糖尿病合并肺炎病人虽然外周血WBC已经恢复正常,但BALF中中性粒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肺炎组(分别为54.89±11.23;27.02±6.95,P<0.05),且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分别为20.69±5.56;65%)。也较非糖尿病肺炎病人低(43.22±11.03;96%,P<0.01),治疗2周后,非糖尿病肺炎组肺部阴影吸收率为68%,糖尿病合并肺炎组为43.5%(P>0.05)。结论抗生素治疗2周后糖尿病合并肺炎组肺部局部炎症反应仍然存在,肺部阴影有延迟吸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