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265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fasudil)通过Rho/Rho激酶(ROCK)信号转导通路对肝星状细胞(HSC)黏附、迁移以及胞浆游离钙([Ca2 ]i)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HSC分为5组:对照组;fasudil 12.5 μmol/L组;fasudil 25 μmol/L组;fasudil 50 μmol/L 组;fasudil 100 μmol/L 组.采用甲苯胺兰染色法测定细胞黏附率,Boyden Chamber小室测定HSC跨膜迁移数量,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验细胞[Ca2 ]i,Western印迹检测HSC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 chain, p-MLC(Thr18/Ser19)]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Fasudil对HSC的黏附、迁移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fasudil与HSC共同培养后,HSC内[Ca2 ]i无明显变化;fasudil抑制HSC的α-SMA表达,并且对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关键信号分子p-MLC(Thr18/Ser19)的蛋白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 Fasudil通过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对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抑制HSC的黏附、迁移.  相似文献   
52.
目的:体外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12.5、25.0、50.0和100.0 μmol/L)孵育MDA-MB-435细胞24 h.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黏附能力.结果: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均导致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发生解聚,同时细胞内F-肌动蛋白排列和分布及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此外,染料木黄酮可明显降低MDA-MB-435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黏附能力,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染料木黄酮在体外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黏附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53.
Rho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迁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珍  姜慧卿  扈彩霞 《医学综述》2006,12(11):651-653
细胞迁移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缺的生理过程,组织损伤和感染的过程中离不开它;而在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炎性纤维化等伴随着特定细胞迁移,阻止这些细胞迁移能抑制疾病进展。细胞迁移涉及到细胞骨架和细胞黏附相关的动态组装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小G蛋白Rho家族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新组装的主要调节因子之一,在协调细胞迁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本文详细介绍了细胞骨架的构成及功能,并对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方式及抗癌机制进行了探讨,其对新药开发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视神经部分损伤后视网膜、视神经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反向镊夹持大鼠右眼视神经6 s,分别于伤后3、7、14、21 d取手术眼及对侧假手术眼(仅暴露但不夹持视神经)的视神经和视网膜,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有大量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伤后3、7、14、21 d的阳性基因表达率分别为2.35%、6.48%、3.82%和4.09%,总阳性表达率为11.77%,阳性表达基因的功能包括细胞生长和存活、细胞骨架、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粘附、自由基和氧化损伤、能量和代谢、炎症、神经传递和离子转运、细胞信号转导、结构蛋白、转录和翻译等。修复基因的表达上调或下调是基因表达变化的主体,破坏基因的变化占的比例较小,其中伤后7 d表达上调的修复基因占表达改变的基因的13.98%,表达下调的修复基因占24.73%,伤后14 d表达下调的修复基因占17.20%。结论视神经损伤后有大量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全面了解视神经损伤后基因表达的变化对于深入研究损伤后反应特别是再生反应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63-166)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与侵袭性相关的骨架构筑特点。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C6胶质瘤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成分进行成像及比较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结果C6胶质瘤细胞的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以核为中心向外周放射,边界不齐、毛糙,此外,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但细胞边界整齐,微丝稀疏,中间丝发达密集,呈栏栅状排列。C6胶质瘤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202.54±11.06)明显强于星形胶质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62.64±10.23),P<0.01。结论C6胶质瘤细胞骨架呈网架结构,边界不齐、毛糙,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可能均与侵袭性相关的特征结构表现,C6胶质瘤细胞含有丰富的F-actin与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丹参酮Ⅱ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A对体外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丹参酮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块法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A共同孵育24 h、48 h和72 h,采用MTT法观察该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DNA含量;TRITC-鬼笔环肽标记F-actin,观察该药物对细胞骨架微丝结构的影响。结果1同一时间点,丹参酮A各浓度组显著抑制体外培养兔VSMC增殖和迁移。细胞的A570值(24 h、48 h、72 h分别为r=-0.762,P=0.000;r=-0.837,P=0.000;r=-0.944,P=0.000)、迁移距离(24 h、48 h、72 h分别为r=-0.966,P=0.000;r=-0.980,P=0.000;r=-0.966,P=0.000)与浓度呈负相关;2作用24 h后,处于G0/G1期的VSMC百分比增加,细胞DNA含量减少,凋亡率增加。兔VSMC在G0/G1期所占比例(r=0.962,P=0.000)、凋亡率(r=0.982,P=0.000)和浓度呈正相关;3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兔VSMC的细胞骨架结构有所改变,对照组中细胞骨架呈极性分布,定向伸展,可见伪足;药物干预组细胞骨架呈非极性分布,未见伪足。结论丹参酮A对体外兔VSMC的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滞兔VSMC通过细胞周期的限制点,使其停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细胞骨架微丝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ATP缺失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含0.1 μmol/L antimycin A的ATP缺失缓冲液处理培养的NRK52E细胞,建立细胞的体外ATP缺失模型;采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纤维型肌动蛋白(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用Western blot及免疫印迹技术检测ATP缺失后NRK52E细胞内骨架组分(Triton不溶组分)及上清组分(Triton可溶组分)中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的分布改变.结果:体外ATP缺失模型建立,各实验组细胞内ATP浓度呈时间依赖性的下降(P<0.05);ATP缺失后,NRK52E细胞内纤维型肌动蛋白的量渐增,且肌动蛋白的聚合程度随ATP缺失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ATP缺失后,ERM蛋白从细胞骨架解离进入胞浆,且ERM蛋白从细胞骨架的解离程度随ATP缺失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ATP缺失后NRK52E细胞骨架重组可能与ERM蛋白的重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59.
波形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波形蛋白是中等纤维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骨架与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探讨波形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程度及对瘢痕增生与挛缩的作用。方法 收集患者不同时期增生与非增生瘢痕作为研究标本,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差异基因,选择波形蛋白的基因特异片段,制成寡核苷酸探针与瘢痕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同时,将各标本进行组织块培养,制成成纤维细胞爬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波形蛋白基因在3个月,6个月的增生性瘢痕中表达均明显强于9个月,12个月增生瘢痕及非增生瘢痕,阳性细胞比例也高于9个月,12个月增生瘢痕及非增生瘢痕。结论 瘢痕增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切关系,而波形蛋白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实现减轻瘢痕增生与挛缩。  相似文献   
60.
AIM: To evaluate the interplay between gliadin and LoVo cells and the direct effect of gliadin on cytoskeletal patterns. METHODS: We treated LoVo multicellular spheroids with digested bread wheat gliadi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morp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by means of ligh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effect of gliadin on actin (phalloidin fluorescence) and the tight-junction protein occludin and zonula occluden-1. RESULTS: The treated spheroids had deep holes and surface blebs, whereas the controls were smoothly surfaced ovoids. The incubation of LoVo spheroids with gliadin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intracellular actin filaments, impaired and disassembled the integrity of the tight-junction system. CONCLUSION: Our data obtained from an "in vivo-like" polarized culture system confirm the direct noxious effect of gliadin on the cytoskeleton and tight junctions of epithelial cells. Unlike two-dimensional cell culture systems, the use of multicellular spheroids seems to provide a suitable model for studying cell-cell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