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8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931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850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07篇
  6篇
中国医学   38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吞咽动作引起房性心动过速 (AT)是指因吞咽刺激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导致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 ,所产生的房性异位心律。患者女 ,48岁 ,家庭主妇。经常因做吞咽动作自觉心悸、胸闷、来院就诊检查心电图 ,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时描记常规心电图 :Ⅱ导联P波直立 ,频率 79次 min左右 ,吞咽时连续提前出现的P′波 ,P′频率达 2 1 4次 min ,当P′出现在前一心动的收缩中期时 ,发生干扰性房室传导障碍。房室传导比例为2∶1~ 1∶1 ,下传的QRS波呈室上性 ,AT终止时出现触发性阵发性窦速 (窦性频率达 1 2 0~ 1 2 5次 min) ,当窦…  相似文献   
82.
刘再新  周树虎 《山东医药》2008,48(17):96-97
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96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经鼻饲流质食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30d后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聚焦解决护理模式的成效。方法 2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针灸、吞咽筛选试验联合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下辅助进行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康复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行为管理评分分别为(4.29±0.14)、(6.44±0.23)、(8.89±0.21)分,饮食状况评分分别为(5.64±0.26)、(7.46±0.14)、(9.36±0.23)分,自信心评分分别为(4.92±0.26)、(7.53±0.14)、(9.34±0.22)分,康复训练评分分别为(5.62±0.23)、(7.47±0.24)、(9.34±0.22)分,针灸配合评分分别为(6.64±0.24)、(7.45±0.23)、(9.34±0.25)分,吞咽筛选试验评分分别为(4.65±0.25)、(6.45±0.13)、(9.22±0.23)分;对照组的行为管理评分分别为(3.95±0.23)、(4.88±0.14)、(6.78±0.24)分,饮食状况评分分别为(4.84±0.22)、(5.68±0.23)、(7.13±0.21)分,自信心评分分别为(3.99±0.19)、(4.72±0.28)、(6.47±0.23)分,康复训练评分分别为(3.81±0.28)、(5.71±0.23)、(7.51±0.23)分,针灸配合评分分别为(4.85±0.14)、(5.71±0.23)、(6.55±0.28)分,吞咽筛选试验评分分别为(3.18±0.22)、(5.71±0.15)、(7.44±0.24)分;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康复依从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患者的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增强,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对1~12个月皮罗综合征患儿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皮罗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性经鼻至胃管饲法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给予营养支持。于入选时、治疗4周后观察对比2组患儿肺部感染、营养、体重、洼田吞咽能力评级等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16.0%)、实验室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体重[(8.3±1.5)kg]、洼田吞咽能力评级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能显著降低皮罗综合征患儿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患儿体重发育,提高吞咽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生理成分表现及渗漏误吸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程序,按2、1、0、3号(分别对应中稠度、低稠度、硫酸钦原液及高稠度)顺序分别对每种稠度食物进行3、5、10 ml的吞咽造影检查。使用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患者在执行不同稠度及容积吞咽任务时其各个吞咽生理成分评分和渗漏误吸分级。 结果 入选患者舌控制、咽期吞咽启动及喉关闭均在吞咽0号食物时表现较差,口腔残留在执行大容积吞咽任务时表现较差,咽蠕动在执行较小容积吞咽任务时表现较差。入选患者在执行低稠度、大容积吞咽任务时发生渗漏误吸的风险较高;其渗漏误吸分级与咽期总分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365,P<0.01),并以喉关闭与渗漏误吸分级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r=0.772,P<0.01)。 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口咽期各吞咽生理成分的表现与进食食物稠度及容积密切相关,患者在执行较低稠度、较大容积吞咽任务时发生渗漏误吸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呼吸模式干预对吸吮-吞咽-呼吸(SSwB)协调障碍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SSwB协调障碍早产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喂养训练,包括口腔运动干预、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和喂奶过程中的吞咽诱导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喂养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呼吸模式干预训练,包括呼吸模式观察、进食前呼吸抗阻训练和进食过程中的呼吸干预,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15 min。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治疗后),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的经口喂养准备量表(PIOFRA)评分、吮奶速率、喂养成效、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和波动次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各项评价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PIOFRA评分、吸吮速率、喂养成效、血氧饱和度最低值、血氧饱和度波动次数分别为(33.28±0.58)分、(2.76±0.36)ml/min、(73.85±6.49)%、(85.46±5.31)%、(2.04±1.28)次,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辅以呼吸模式干预,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SSwB协调障碍早产儿吞咽过程中的呼吸协调性,可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软管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52例行FEES评估和51例未行FEES评估的脑卒中患者(分别纳入FEES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组患者分别在FEES评估后或改良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评估后根据结果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和摄食训练。首要结局观察指标为肺炎发生率,次要结局观察指标包括鼻饲管拔除率、留置鼻饲管时间、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分级、出院时饮食方式、住院时间等。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EES组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7.7% vs. 39.2%,P<0.001),鼻饲管拔除率明显升高(75.0% vs. 41.0%,P=0.002),FOIS分级明显改善(χ2=9.868,P=0.001),出院时可尝试部分经口进食和完全经口进食患者百分比均明显增加(15.4% vs. 13.7%,P=0.030;78.8% vs. 54.9%, P=0.001)。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EES组患者发病后到首次FEES检查间隔时间越长,其患肺炎的风险越大(P=0.023)。 结论 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及早进行FEES检查能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鼻饲管拔除率及吞咽功能,改善患者临床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扩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球囊扩张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于治疗后采用临床疗效评定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显著优于球囊扩张组和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球囊扩张组的70.0%(χ2=7.68,P<0.01)和rTMS组的63.3%(χ2=10.42, P<0.01)。 结论 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rTM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基于冲脉理论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因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桂林康复疗养中心进行救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0,基于冲脉理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n=40,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22.10±7.21)和VFSS评分(8.93±1.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6.08±8.11)分和(5.46±2.12)分,(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 基于冲脉理论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积极的影响,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短时程(2 d)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 n=30)和长时程(5 d)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 n=32),治疗后第6天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昏迷时间及30 d致残率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胃肠动力减弱、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30 d致残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有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缩短昏迷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