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1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673篇
预防医学   23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62篇
  1篇
中国医学   190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药房》2018,(3):349-352
目的: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为其开发成医院制剂提供依据。方法:以金丝桃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补肾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补肾养血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每次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金丝桃苷、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154、11.094 mg/g(RSD=0.010%、0.008%,n=3);出膏率均值为37.76%(RSD=0.008%,n=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补肾养血颗粒的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养血注射液溶血性.方法:采用体外红细胞计数法测定养血注射液的溶血性.结果:养血注射液溶血率低于5%.结论:养血注射液溶血率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诊疗思路。[方法] 通过整理搜集文献、跟师临证,搜集临证验案及观察疗效,总结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论治ET的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并附验案佐证疗效。[结果] ET属中医“颤病”范畴,其病因不外“风”与“虚”。周天梅主任认为,血痹病的病机与ET病机高度重合,为太阴中风,津亏血弱,虚邪内中,水饮内停,临证以解表散寒、养血和营为法,以桂枝汤为主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应用药物加减治疗。对营血亏虚者,常用濡养津血之药补养气血;对阳明里热者,投以清热生津、顾护津液之药;对水饮内停者,用淡渗除饮、泄越水气等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周师从太阴中风病传血痹治疗ET,其方药精简,疗效确切,加深了对ET病因病机与治法的认识,为临床治疗ET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4.
105.
史梦龙  赵敏  张杰  孙田烨  蒋亚楠  董紫琲  李艺鸣 《中草药》2021,52(13):3994-4006
目的基于频率学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中成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2名调查员进行独立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对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用RevMan5.4、Stata/MP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个RCT,涉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脑心通胶囊、脑脉泰胶囊、脉血康胶囊、复方海蛇胶囊、脉血疏口服液8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改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脑心通胶囊(88.2%)联合脑脉泰胶囊(78.6%)联合天智颗粒(56.3%);(2)治疗有效率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复方海蛇胶囊(86.4%)联合脉血康胶囊(73.3%)联合脑心通胶囊(72.3%);(3)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银杏叶(90.2%)联合脑心通胶囊(71.7%)联合养血清脑颗粒(65.3%);(4)改善痴呆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Mo CA)]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脑心通胶囊(99.9%)联合天智颗粒(67.7%)联合脑脉泰胶囊(57.3%);(5)安全性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银杏叶(62.8%)联合复方海蛇胶囊(62.2%)单用化学药(60.1%)。结论中成药联合化学药在治疗有效率、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临床痴呆程度方面均优于单用化学药,且未发现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但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结论仍待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对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DSD)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关联物质预测分析。方法建立DSD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纹图谱,匹配共有峰,进行共有峰的归属分析;基于可测性和可追溯性进行DSD活性成分的筛选,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DS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关联物质。结果建立了DSD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纹图谱,标定25个共有峰,指认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肉桂酸、邻甲氧基桂皮醛、甘草酸、藁本内酯、细辛脂素9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0。根据各共有峰的归属分析,主要药效物质群可以从饮片到物质基准对应实物较为完整的传递,归属关系清晰明确;采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出的9个活性成分进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与分析,富集的通路中包括癌症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roteinkinaseB,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等,DSD的9个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信号通路达到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作用。结论建立了经典名方DSD的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归属分析,明确DSD的色谱峰归属,对经典名方DSD进行整体化、过程化的质量控制;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发现DSD的9个活性成分具有传递性和溯源性,且与DSD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属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其潜在的功效关联物质,为DS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叶双  陶慧娟 《新中医》2021,53(15):84-87
目的:观察养血固冲汤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肾虚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73例。2组均予维生素E及叶酸治疗,对照组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予地屈孕酮联合养血固冲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测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_2)]含量,观察并随访2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窒息、畸形)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4.52%,对照组79.4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_2、P、β-HCG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固冲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助于成功保胎,且不增加患者相关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腹痛不适、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腹胀、黏液便等)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9%(33/37),对照组为71.05%(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除外大便次数)、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柔肝埋线法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肩袖损伤是运动医学科的常见疾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缓解疼痛、最大可能恢复肩关节功能,而术后康复训练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然目前对于何时开始康复训练仍存在争议,早期被动运动(EPM)可能使修复的肩袖再撕裂,而延迟运动(DRM)又易导致肩关节内软组织粘连或挛缩,增加术后肩关节僵硬的风险。因此,自2015年5月我科在肩袖修补术后DRM方案中加入养血活络汤,用于改善DRM方案后肩关节早期僵硬问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唐耀      廖冬颖    宋金鸣  左金辉    张蕴超 《陕西中医》2021,(12):1822-1824
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易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常导致患者不能按时、足量完成既定化疗方案,而中医药对其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有独到的认识和疗效。现从对紫杉醇所致骨髓抑制的中医认识、临床常用药物、单味药物研究、经方验方、中成药及外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中医药改善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的研究,为治疗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提供中医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