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偶刺法为古代"十二刺法"之一,《灵枢·官针》载:"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当胸部募穴等处,一手按其后背,相当于相应的背俞处,当前后有压痛处进针。这种一前一后、阴阳对偶的针法称为偶刺,又称"阴阳刺"。偶刺又发展为前后配穴法和俞募配穴法,成为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配穴法~([1])。笔者通过检索CNKI、万方等数据库,对近10年"偶刺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性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西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性慢性腹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中益气汤和俞募配穴温针灸治疗2组患者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进行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胃肠激素及脑肠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晨起泄泻、腹部冷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和形寒肢冷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3个月观察组气虚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MOT、GAS、5-HT、SP水平均显著下降,血清VIP、CCGRP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或P 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性慢性腹泻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调控胃肠激素及脑肠肽水平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拍打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探索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病情的中医康复锻炼新方法.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最终完成整项干预的对象共111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锻炼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俞募配穴拍打方式进行干预.结果:两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中脘(CV12)不同组穴(俞募配穴、募合配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和募合配穴组,分别给予针刺中脘-胃俞(BL21)、中脘-足三里(ST36)为主,对GERD主要症状的积分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俞募配穴组及募合配穴组分别在经过2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积分出现显著下降(P〈0.05)。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俞募配穴组及募合配穴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0.77%,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中脘之俞募或募合配穴均能有效地用于GERD的治疗,两者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针刺俞募配穴的起效时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持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2 d治疗1次,持续治疗15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抑郁程度、生命质量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肠道菌群、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5-HT水平、粪便标本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粪便标本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抑郁程度,提高生命质量,调节血清5-HT水平及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埋线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表明俞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总体改善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8.
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C组采用针刺募穴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A组与B组、C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O.05)。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俞募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俞、募穴相配伍针刺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s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抑郁状态问卷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表明两组均可减轻患者疲劳程度,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均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组均可减轻患者抑郁程度,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俞募配穴针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上出现较多的疲劳、疼痛、精神抑郁三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经济、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