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偶刺发微     
正偶刺法为《灵枢》"十二刺法"之一,《灵枢·官针》云:"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针之也"。经文不但指出了偶刺法之主治,而且较翔实地指出本法的具体操作。今人从偶刺法发展为前后配穴法和俞募配穴法,称阴阳刺,广泛用于临床~([1])。然就偶刺本身而言,历代医家针对此法的注述应用却少之又少,笔者在师承的基础上,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其  相似文献   

2.
试谈偶刺的临床应用泗洪县中医院(223900)许昌楼偶刺为《灵枢·官针篇》中“十二刺”的第一刺法,原文曰:“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病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此法以一手按胸部脯穴,一手按背部脆穴,当前后有压痛处进针。古代主要...  相似文献   

3.
异穴补泻是针刺补法或泻法施行于不同腧穴上的补泻方法,配合适当的针法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上补下泻刺法和远近配穴,取病位局部或邻近穴为近穴,即"上穴",距病位远处,手足远端穴者为远穴,即"下穴",其针法运用为补法以针芒顺经而刺,刺宜浅;泻法以针芒逆经而刺,刺宜深。阴阳对偶刺法与俞募配穴,配穴时选腹部募穴和背部背俞穴对偶而刺,针法之一为腹募穴以捻转补泻为主,背俞穴行提插补泻为主,针法之二为刺背俞穴时尽可能使其针感沿节段水平向胸腹部远传。这2种腧穴配伍与针刺补泻手法组合,对提高针刺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秋燕 《光明中医》2011,26(8):1618-1619
目的观察偶刺法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偶刺组(治疗组)46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偶刺法,选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经穴和胸腹部与之相对应的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取四肢部的手、足阳明经的经穴,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TCT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疗效(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偶刺法对提高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配穴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李延芳老师针刺手法的学术经验。李老临证以轻柔浅刺为主要手法,提倡针下调气、双手进针和气至病所,尤重左手的押手作用。轻柔浅刺法:刺时右手持针,左手循经轻按以令经气得通,至腧穴处稍重按使局部营卫气血得散,右手遂将针轻轻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即止;点刺法:针刺浅,手法快,左手先循按欲刺经络,然后固定腧穴处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腧穴,行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李老擅长针下调气,认为针下调气是针刺的精髓,要求针刺务必以气为要,术者利用提插捻转、补虚泻实诸手法,使针下之气不紧不松,不吸不顶,不急不涩,乃徐徐从容、和缓如棉;双手进针时,在押手重按的瞬间,刺手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捻转,轻轻提插,得气后运用手法使之产生触电样针感,循经络分布路线"气至病所"。  相似文献   

6.
中风之症有多种治疗方法,本人在临床治疗中,以传统的针灸疗法"巨刺"法,治疗中风疑难症,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有头针"对刺",体针穴位对刺法等,采用"补左泻右"、"泻南补北"、"补虚泻实"等手法,试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体康复,并举疑难病症一例,加以分析研究,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灵枢·官针》篇是我国最早讨论刺法的专篇,载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26种刺法,开后世各种刺法的先河,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笔者以针刺的深浅,用针的多少等特点将26种刺法分类比较,区别各种刺法的异同,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九刺、十二刺、五刺中都有输刺,为了便于比较,笔者把这三种输刺依次记为:输刺Ⅰ、输刺Ⅱ、输刺Ⅲ,输刺Ⅰ实质为配穴刺法,输刺Ⅱ、输刺Ⅲ为深刺法。在《灵枢·官针》篇记载的26种刺法中,属深刺法的有分刺、恢刺、输刺Ⅱ、短刺、合谷刺、关刺和输刺Ⅲ7种。其中合谷刺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一针直刺,另两针交叉…  相似文献   

8.
胁痛(胁下痛、季胁痛、心胁痛、胠协痛、胸胁痛等)病名及症状散布于《黄帝内经》多个篇章。依脏腑所在、经络循行,胁痛主要由肝胆病变引发,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病变为主,他经病变及他经传变为辅。"审之阴阳,刺之有方",重视调整阴阳,是《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疾病的原则,根据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选取相应的刺灸方法,"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及"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挽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等;还有因十二经筋病变引起疾病时的针灸治疗原则,"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强调经络辨证,按病位选穴,明确针灸诊疗胁痛选穴和针法的重要性,对后世对于针灸治疗胁痛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循经取穴为主,包括依病变部位:"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近部取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远部取穴;据疾病表现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两类主要配穴方法,按循经配穴: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子母经;按部位配穴包括:前后、上下、远近、左右,缪刺等。  相似文献   

9.
中风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证治疗中风倡导分期辨证论治,力推醒脑开窍针刺法;急性期、亚急性期倡导醒脑开窍针刺法,巧合头、耳、体针施治。稳定期、恢复期阴阳两经结合,体针、电针、醒脑开窍针刺法并施。在恢复期中以"关刺法"及"轻刺法"、"缓刺法"为主,配合耳针、醒脑开窍针法。后遗症期醒脑开窍针法,体针、电针并用配合背俞穴铺灸。规范针刺操作,强调针刺效应;力推石氏中风单元建设。  相似文献   

10.
偶刺源于《内经》,又称“阴阳刺”,是一种前后对应配穴针法。笔者临床应用此法治验奔豚气1例,报道如下。白××,男,58岁。患者自觉有气自少腹上冲至心下、咽喉及下颌角后下方已14年余。近数月来因忧虑过度而加重,发作欲死,伴剧烈腰痛,股内侧掣痛,按之有回气声移动。每次发作,疼痛难耐,抱头卧床不可起,持  相似文献   

11.
《灵枢经·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的论述,其中均有“输刺”,但其意各异,在针刺手法和配伍治病上不同。下面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对其异同略作辨析。1 “九刺”法11 含义:《灵枢经·官针》篇谓:“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荥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输(《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属于一种配穴法。12 临床应用121 荥输常法:《难经》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的输穴,又是它本经之原穴,亦即输穴、原穴是同一穴。《难经·六十六…  相似文献   

12.
透刺法是将一定针具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或几穴)或另一部位的一种刺法,是影响针刺效应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透刺法的名称很多,而只有"透刺法"这一名称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实际。透刺法中蕴含了直达病所、拓展腧穴作用、调节刺激量等刺法学思想。依据透刺时针刺角度、所选穴位、涉及的经脉以及采用针具等的不同,透刺法有多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针互透法"是指将两根毫针刺入不同腧穴后按一定方向共同透至其他另一腧穴的一种针刺方法,即两针三穴。"双针互透法"源于元代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治头风痰饮针风池"横针一寸半入风府",其操作方法和理论有别于以往常规透刺法。该针法以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可起到调和阴阳、通经接气等作用,在治疗头痛、面神经炎、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等疾病上具有操作简单和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将5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25例。温通针法组采用温通针法。主穴取百会,患侧风池、耳门、听宫、翳风、外关、中渚、支沟,双侧足三里。外感风邪证取外关、合谷作为配穴,气血亏虚证取气海、血海作为配穴,肾精亏损证取太溪、关元作为配穴。左手(押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刺手)持针刺入穴内;待气至,押手穴位局部加压,刺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出现沉紧感,针尖牵着有针刺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用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沉紧,同时押手在风池穴下方施以关闭法,促使针感传至耳部产生热感,守气1min;留针后,缓慢出针,出针后按压针孔。配穴行虚补实泻针法。普通针刺组取穴同温通针法组,主穴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配穴行虚补实泻针法。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各疗程间隔2 d。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温通针法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96.00%;普通针刺组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7例,有效率7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等范畴。该病以经脉痹阻、腰府失养为病机关键,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内因归咎于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病理性质有虚实之不同,但以本虚标实为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从中药内服、正骨手法配合中药外敷和针刺治疗进行阐述。内服的中药分别以温阳散寒除湿法、滋肾养肝通络法、补肾温督通脉法、益气活血通经法、清热祛湿利腰法组方。针刺治疗根据所依据的经络腧穴理论分为透达阳气法、调神通督法、刺经筋法、腹背阴阳配穴法等,根据针刺方法的不同分为毫针刺法、电针、头皮针、平衡针等。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的临床优势病种之一。针灸治疗颈椎病方法多样,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辨证配穴、局部配穴和特殊配穴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特色针法。辨证配穴针法主要包括醒神通督配穴针法、通督养神配穴针法、心肾同调配穴针法;局部配穴针法主要包括颈三针、颈五针、颈六针、项八针及颈十针;特殊配穴针法主要包括颈腰同治针法、平衡针法、腹针法等。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颈椎病提供了选穴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以《灵枢·官针》的“齐刺”与“傍针刺”为依据,对32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采用多针刺一穴刺法,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取穴:主穴:阿上穴(肱骨外上髁压痛点)。配穴:曲池、足三里、肘髎、天井、尺泽。 2.针刺方法:针刺主穴时取曲肘式,先找准压痛点,进针透皮后,采用烧山火手法,分三部由浅入深,反复操作,待患者肘部有温热感后,留针于深部,然后再此穴周围针向病灶另刺3至5针,使各针尖均达痛点。酌情循经(手三阳经为主)先取1至2个配穴。轻症或重症后期采用傍针刺  相似文献   

18.
正运动针刺法又谓之"动刺法"、"动留针",是在基础针刺法的基础上配合运动患病部位的一种治法。取穴一般少而精,多是远部取穴、经验取穴,相当于古代九刺法中的远道刺。《标幽赋》曰:"交经缓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运动针刺法源于人体阴阳平衡理论,强调患者与医生二者相配合,通过主动或被动运动调节患者自身阴阳以达平衡,  相似文献   

19.
八法配穴治疗便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春存 《中国针灸》2002,22(8):36-44
治法 :主穴取照海、列缺 ;配穴取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刺法 :常规消毒后 ,取 1~ 2寸毫针按主配穴次序刺入穴位 ,采用平补平泻以达得气 ;支沟、足三里先轻补后重泻 ,留针 30分钟 ,隔 10分钟运针 1次 ,每日针 1次 ,7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 32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15天 ,最长 18年。经治疗 3次痊愈 2 3例 ,大便通畅 ,便质正常 ,3个月内无复发 ;治疗 2个疗程有效 9例 ,大便通畅 ,3个月内复发 ,再用此法治疗仍有效。总有效率 10 0 0 %。体会 :灵龟八法遵《内经》“天人合一”理论 ,强调以时间为条件 ,取照海、列缺…  相似文献   

20.
耳针沿皮透穴刺治疗肩周炎即时效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肩周炎的即时效应。方法:以耳穴肩一锁骨为主穴,以肘一肩、颈椎为配穴,进针后沿皮透刺,在留针期间让病人反复活动患部肩关节,观察124例肩周炎患者的即时(留针期间的30分钟内)效应。结果:在镇痛方面的总有效率为88.7%;在恢复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总有效率为86.3%。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是治疗肩周炎并能够快速见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