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5篇
  免费   3457篇
  国内免费   625篇
耳鼻咽喉   1168篇
儿科学   132篇
妇产科学   437篇
基础医学   399篇
口腔科学   240篇
临床医学   3288篇
内科学   1512篇
皮肤病学   97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12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1299篇
综合类   6802篇
预防医学   3182篇
眼科学   242篇
药学   3111篇
  35篇
中国医学   1436篇
肿瘤学   471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747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761篇
  2020年   781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408篇
  2017年   948篇
  2016年   1137篇
  2015年   1641篇
  2014年   1181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730篇
  2011年   1772篇
  2010年   1466篇
  2009年   1226篇
  2008年   1178篇
  2007年   1057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825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643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患者在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腹泻患者,共119例。其中,37例患者(A组)于结肠镜检查前4 h开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GEP)139.12 g(2 000 ml);42例患者(B组)于检查前4 h口服PGEP 208.68 g(3 000 ml);另外40例患者(C组)检查前4 h服用PGEP 104.34 g(1 500 ml),检查前2 h口服50.00%硫酸镁(MgSO_4)50 ml,再饮用温开水500 ml,至排泄液似清水样。应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并对肠腔内气泡进行评分,比较3组患者肠道准备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C组的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C组的BBP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C组的肠腔内气泡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C组的肠道准备接受率、再次肠道准备接受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C组的总体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腹泻患者采用PGEP联合MgSO_4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其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结合该院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BGH)3例病例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3例均行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及胃镜下病变摘除,组织标本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3例胃镜下病变摘除后,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十二指肠BGH。结论胃镜下电凝电切除BGH,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病灶大小1.1~6.9 cm,平均3.2 cm,手术时间35~240 min,平均85 min,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21例,完整切除率为84.0%(21/25),3例病变部分剥离后高频电圈套器分次切除,1次术中出血转外科手术。所有病例术中均未发生穿孔,2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再次内镜止血成功。所有ESD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创面愈合率达100.0%,平均随访半年,局部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实现较大病变的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较小(病变大小≤1.0cm)直肠类癌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经肠镜检查且病理明确诊断为直肠类癌(病变大小≤1.0 cm)的患者49例,对患者的内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内镜下套扎切除术(EMR-L)组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以年龄、性别、病变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3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该研究共纳入49例小于1.0 cm直肠类癌,其中EMR组22例(44.90%),EMR-L组20例(40.82%),ESD组7例(14.28%),3种治疗方法年龄、性别和病变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术操作时间较EMR和EMR-L术操作时间长(均值1916.14、96.36和120.25 s,P 0.05),EMR术完整切除率较EMR-L和ESD术完整切除率低(72.73%、95.00%和100.00%,P 0.05),EMR-L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经内镜下治疗后好转出院,EMR组2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好转出院。入组病例均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 EMR-L治疗小于1.0 cm直肠类癌操作相对于ESD术简单,完整切除率较EMR术高,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症(PD)内镜诊治的常规及补救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17例P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电话回访患者症状改善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7例PD患者,仅1例进行了再次内镜下治疗,共进行内镜下治疗18例次。内镜下治疗常规策略包括: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MiES)、副胰管支架置入术(EDSi)及副乳头括约肌扩张术(MiED)。术中16例次手术过程顺利,2例次经过困难,但最终采用补救方法联合超声内镜(EUS)对接技术使手术成功。术后并发出血1例次,并发支架相关性胰腺炎2例次,无穿孔和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无1例失访,随访时间(16.3±9.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2.0±1.2)vs(7.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诊治PD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根据临床情况可选择常规方法诊治,对于插管困难患者,可联合EUS通过对接技术进行补救诊治。  相似文献   
997.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伴癌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伴癌变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3例FAP伴癌变病例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手术,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短期随访结果。取同期开腹全结肠切除手术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腹腔镜组3例均顺利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直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43.33(200-310)min,显著长于开腹组(P=0.028)。 平均术中出血量146.66(90-200)ml,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1.33 d,住院时间14 d,略短于开腹组,尚未达统汁学差异;平均手术切口长度腹腔镜组为4.33 cm,显著短于开腹组19.38 cm(P<0.01)。腹腔镜组3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均证实为FAP伴癌变,随访时间分别为25、15、10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 由具丰富腹腔镜外科经验的医师施行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FAP安全、可行、有效,但需要进一步的手术病例积累及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消化道息肉电切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广基型大息肉电切术的出血、穿孔并发症仍较多。为了减少其发生率,我们对这类息肉的电切技术做了改进,手术配合默契,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老年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解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更好地预防老年人大肠肿瘤的发生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对248例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23.3%,并有以下特点:(1)大肠息肉和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的主要原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三者的便血率依次增高;(2)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且腺瘤性息肉占73.8%(3)多发  相似文献   
1000.
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称皮肤粘幞翼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具有三大特征:①多发性胃肠道息肉;②特定部位的皮肤及粘膜的黑色素斑点;③遗传性。南方医院自1977-1997年共收治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