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218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7篇
  1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刺病变部位的腰部夹脊穴,进针深度30 mm,运用平补平泻手法,并配合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治疗了16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结果显效65例,良好53例,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6.3%.  相似文献   
62.
复方川脊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川脊片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复方川脊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疗程一个月,系统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同时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TC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P<o.01),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peak、Vmin比治疗前明显加快,椎动脉、基底动脉的PI、RI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本中药可能通过改善椎-基底动脉循环的供应从而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同时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意义,以提高偏头痛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128例偏头痛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脑电图异常率、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虽对诊断无特异性,但有一定的定位意义,也可用于与头痛性癫痫和脑炎的鉴别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作为偏头痛的有效诊断依据。两者结合,可以提高偏头痛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益肾活血法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AsAb转阴时间、转阴率及转阴后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转阴率为72.50%,对照组为78.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妊娠率为45.0%,对照组为23.7%,治疗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法联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患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并比较单极与双极切割系统在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术(TUAEP)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分别采用2种切割系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AEP,单极98例,双极83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血Na+浓度、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围手术期安全及疗效指标。 结果 采用2种切割系统均能将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完整剜除,未发生输血、前列腺包膜穿孔和电切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单极组及双极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5.1±6.1)和(58.3±5.4)min,前列腺切除质量分别为(35.2±5.8)和(36.5±7.4)g,术后4 h血Na+浓度分别为(139.96±3.59)和(140.52±4.31)mmol/L,血红蛋白分别为(129.46±12.58)和(128.79±0.5)g/L,2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2组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Qmax、IPSS、QOL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Qmax、IPSS、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单极或双极切割系统均可安全有效实施TUAEP,疗效满意,单极切割系统并不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逍遥散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剂量为19 g·kg-1·d-1)和氟西汀组(剂量为2 mg·kg-1·d-1)。采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旷场实验观察逍遥散对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电镜观察大鼠肝窦内皮窗孔数量和大小,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es, TDO)表达。【结果】逍遥散可显著增加大鼠糖水消耗、爬格数和直立数,显著降低血清TNF-α、 IL-6水平,增加窗孔数量与大小,改善肝窦内皮血管化倾向,并降低TDO和IDO的表达(均P<0.05或P<0.01)。【结论】逍遥散可显著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因子、抑制IDO通路、改善肝窦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熟地寄生壮骨方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必理通片组(剂量为0.270 g/kg),壮骨关节丸组(剂量为1.08 g/kg),熟地寄生壮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7.450、13.725、6.863 g/kg);采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复制右膝骨关节炎模型,测量给药前后各组大鼠膝骨关节厚度,观察各组对右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取右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制成组织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膝骨关节肿胀度显著增大(P<0.01), Mankin评分值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熟地寄生壮骨方各剂量组大鼠膝骨关节肿胀度显著减小(P<0.05或P<0.01), Mankin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1),膝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均减轻。【结论】熟地寄生壮骨方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达到改善软骨退变、保护软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通窍化瘀法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神经放射性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与实验组均采用放射线照射3周,每周1次;实验组于放射照射前2周开始每日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剂量为4.0 g/kg)、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剂量为15 mg/kg)和醒脑静注射液(剂量为2.5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放射照射前、照射后1 d、2周、4周及6周大鼠静脉血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浓度,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组间差异。于照射后2、4、6周分别取材进行视神经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视神经轴索脱髓鞘病变程度,并计算和比较各组视神经脱髓鞘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模型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于照射后4周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照射2周后实验组静脉血ET-1、 vWF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放射照射后2、4、6周模型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比较视神经脱髓鞘率在照射后2、4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6周实验组视神经脱髓鞘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瘀法预防性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视网膜视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静脉血ET-1、 vWF浓度,减轻放射线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放射性视神经损伤后期轴索脱髓鞘改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证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剂量为0.2 g·kg-1·d-1),胃痞消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5、7.5、3.75 g·kg-1·d-1)。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200μg/m L)自由饮用、小承气汤(2 m L/只,生药1 g/m L)灌胃法及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18周复制脾虚证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学及行为学变化,检测血浆TNF-α及IL-4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TNF-α、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TNF-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与胃痞消中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胃痞消高剂量组、胃痞消中剂量组、胃痞消低剂量组血浆IL-4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痞消改善脾虚证胃癌前病变大鼠组织学变化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血浆TNF-α、IL-4含量变化及胃黏膜间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动员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