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80篇
  免费   5993篇
  国内免费   2381篇
耳鼻咽喉   3104篇
儿科学   1079篇
妇产科学   1557篇
基础医学   3576篇
口腔科学   3146篇
临床医学   9041篇
内科学   7360篇
皮肤病学   730篇
神经病学   5311篇
特种医学   23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32992篇
综合类   11831篇
现状与发展   6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975篇
眼科学   4572篇
药学   3735篇
  167篇
中国医学   1163篇
肿瘤学   5806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2176篇
  2022年   2875篇
  2021年   4706篇
  2020年   4594篇
  2019年   3913篇
  2018年   3813篇
  2017年   3340篇
  2016年   3322篇
  2015年   3469篇
  2014年   6789篇
  2013年   6713篇
  2012年   5179篇
  2011年   5716篇
  2010年   4542篇
  2009年   4309篇
  2008年   4194篇
  2007年   4080篇
  2006年   3615篇
  2005年   3195篇
  2004年   2749篇
  2003年   2261篇
  2002年   1820篇
  2001年   1700篇
  2000年   1510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1082篇
  1997年   1058篇
  1996年   796篇
  1995年   653篇
  1994年   577篇
  1993年   509篇
  1992年   464篇
  1991年   402篇
  1990年   317篇
  1989年   294篇
  1988年   301篇
  1987年   306篇
  1986年   226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234篇
  1983年   156篇
  1982年   163篇
  1981年   133篇
  1980年   123篇
  1979年   72篇
  1978年   64篇
  1977年   78篇
  1976年   43篇
  1975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海莹  吕冰  李辉  王顺义 《中国骨伤》2021,34(11):1016-1019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120例L4-L5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20例L4-L5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4-L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及小关节不对称性。比较两组患者参数的差异并对有意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方向与脊柱-骨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PT、LL、SVA、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角是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滑脱组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与PI、PT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是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并且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和大PI、P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腰椎过伸位MRI检查,研究腰椎过伸位下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对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纳入26例腰椎管狭窄进行腰椎中立位和过伸位MRI扫描,男11例,女15例;年龄43~85(64.00±10.37)岁。由于6例患者在过伸位下诱发并加重了腰腿痛症状,无法采集到合格的MRI数据,最终完成检查共采集到20例患者的合格数据,采用Mimics 21.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相关诊断参数,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评价过伸位下腰椎管的狭窄程度和神经受压情况。结果:腰椎管矢径及横截面积不随体位发生明显变化;硬膜囊矢径、盘黄间隙在过伸位时均有不同程度变小。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可较好地补充常规中立位MRI检查,对腰椎管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估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因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7.0±10.8岁(41~77岁)。原发肿瘤类型:肺腺癌12例,肺鳞癌2例,肺神经内分泌癌1例,直肠腺癌6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腺癌2例,肝细胞癌1例,前列腺癌1例。肿瘤侵犯脊柱部位:单发胸椎转移13例、腰椎转移11例,多发胸椎转移2例、腰椎转移1例,胸腰椎转移1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6例,D级16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3±0.8分;Tomita评分5.9±0.9分(4~7分);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1b级3例,1c级9例,2级8例,3级8例。均行杂交分离手术,具体方法包括后入路椎体肿瘤部分切除减压、骨水泥钛网支撑、骨水泥填充封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时的Frankel分级,术后7d及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术中和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手术时间为202.0±34.7min(140~285min),术中出血量为819.6±150.0ml(500~1100ml),术后住院日为13.2±3.9d(7~22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3例,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随访至12个月时发生钛网移位1例。术后7d、3个月VAS评分及ECOG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6~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0.0个月,至末次随访有6例存活,其中1例于术后30个月时出现椎体新发转移,行二次手术后仍带瘤生存,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时间为38个月。结论: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能够明显减轻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缓释涂层在兔脊柱结核模型体内的释药性能及组织分布特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3.00±0.25kg,通过椎体钻孔、浸注结核杆菌法构建并筛选脊柱结核模型120只,按"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和吡嗪酰胺(PZA,Z)"给药剂型及途径不同,将模型分为4组,每组各30只:A组,缓释材料组,病灶局部置入缓释抗结核药缓释涂层(300mg/kg)+自体髂骨;B组,局部给药组,病灶局部置入HRZ药物晶体(H,12.5mg/kg;R,12.5mg/kg;Z,25.0mg/kg);C组,灌喂给药组,每日固定时间灌喂给药(H,12.5mg/kg/d;R,12.5mg/kg/d;Z,25.0mg/kg/d);D组,假手术灌药组,每天固定时间给药(剂量:H,12.5mg/kg/d;R,12.5mg/kg/d;Z,25.0mg/kg/d)。四组单次给药剂量相同,其中A、B两组单次给药,C、D两组研究期间连续多次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7d、14d、28d、84d)各组静脉血、腰大肌以及骨组织(病灶椎体)中H、R及Z的药物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观察其释药性能及组织分布特性。结果:4组单次给药剂量相同,A、B两组HRZ各药的给药总剂量均显著小于C、D两组(P0.01)。A组术后(7d、14d、28d、84d)腰大肌及骨组织中H、R及Z的药物浓度均显著高于C、D两组(P0.01)。A组术后(7d、14d、28d、84d)静脉血中H、R及Z药物浓度均极低或检测不到(P0.05)。A组在腰大肌及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平缓,无突释现象出现。A组腰大肌H(14.22±1.07μg/ml)、R(12.66±1.12μg/ml)、Z(28.93±1.30μg/ml)的浓度和骨组织中H(12.46±0.29μg/ml)、R(10.34±0.32μg/ml)及Z(26.21±0.82μg/ml)的浓度在给药后第7d时最高,至给药后第84d时H、R及Z的浓度降至最低,此时病灶骨组织中H(6.69±1.42μg/ml)、R(6.28±0.77μg/ml)及Z(19.88±0.90μg/ml)的浓度在各检测时间点均≥10倍的最低抑菌浓度。B组术后7d时腰大肌H(8.19±1.98μg/ml)、R(16.87±3.03μg/ml)、Z(91.18±11.12μg/ml)及骨组织H(5.70±1.25μg/ml)、R(13.06±1.26μg/ml)、Z(79.00±8.68μg/ml)中的药物浓度较高,此后急剧下降,至术后28d时腰大肌及骨组织中已检测不到药物(H、R及Z)浓度。B组静脉血中的药物(H、R及Z)浓度极低或检测不到。C、D两组静脉血、腰大肌及骨组织在各检测时间点均可测得药物(H、R及Z)浓度。C组及D组骨组织中药物(H、R及Z)的浓度均维持在相对平稳的较低水平。结论:缓释HRZ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局部释药性能满意,组织分布特征为病灶局部高药物浓度而外周低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环境、工作模式等外部因素的改变,外科治疗病种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外科治疗的复杂免疫疾病、肿瘤及器官移植等病种数量显著增加。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围手术期处理理念取得显著进步,学术界正在探索并建立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多级医疗机构相互配合甚至整合全社会医疗资源共同参与的围手术期病人之家运行模式,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以优化外科疾病治疗全流程为目的的综合治疗体系,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分析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的临床病程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胆道疾病病人中需要行介入治疗(内镜和血管造影治疗)或再次手术的严重大出血者54例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1.7%(54/3183)。胆道术后严重出血相关的总体死亡率为0.53%(17/3183)。54例病人中,有3例行内镜检查,仅1例行内镜治疗成功止血;34例接受介入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介入性栓塞治疗(包括介入性钢圈栓塞、覆膜支架等血管介入治疗),18例止血成功,成功率为78.3%(18/23)。35例行再次剖腹止血手术,其中19例将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6例为内镜或介入治疗失败后行补救性治疗。结论 胆道术后严重出血原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应综合考虑发病时间、伴发并发症情况和初次手术方案制定治疗决策。介入治疗临床安全性和止血成功率较高,但在介入治疗止血失败的情况下应紧急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7.
围手术期外科之家(PSH)是对病人从术前准备到术后随访进行重新设计的临床新理念,强调从评估手术指征到围手术期并发症预防的长程管理模式。PSH涵盖了以往围手术期医学和加速康复理念。PSH理念更适合针对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重度肥胖病人院前和围手术期管理以及长期随访,即在院前对于病人的伴发疾病进行干预,包括术前减重,心肺功能改善,血糖血压治疗等;住院以后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以及维生素缺乏、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进行评估,在术后施行加速康复措施,全程优化病人术式选择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针对减重手术的特殊性,倡导终身随访,多学科团队干预,特别是内分泌科营养科以及心理医师进行术后的随访指导等。PSH理念可以为重度肥胖病人提供多学科全程围手术期管理,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