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94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818篇
内科学   667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263篇
特种医学   326篇
外科学   1725篇
综合类   1472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595篇
  2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并发症的经验. 方法 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5月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122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5.7%.第1例精索静脉损伤,中转开放手术止血,出血量约1000 ml,输血800 ml.第2例副肾动脉出血,术中仅用超声刀切断,术后20 h血压下降至90/60 mm Hg,再次手术,用4号线结扎副肾动脉,出血约600 ml,输血400 ml.第3例腔静脉损伤为用直线切割器切割闭合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一半,但未出血.第4例为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脉后残端喷血,又上2个钛夹,出血停止.第5、6例为剪断动脉时误伤肾静脉,1例用Hem-o-lok控制近心端,另1例用10个钛夹纵行夹闭肾静脉止血.第7例为胰尾漏,术后引流液体最多时达300 ml,引流液淀粉酶26 000 U/L. 结果 腔静脉损伤者术后随访30个月,未见异常;胰尾漏者术后随访1年,肾窝无积液,无胰腺炎;其余5例随访20~40个月均未见异常. 结论 腹腔镜下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损伤,处理的原则是提高气腹压至18~20 mm Hg,镇静地钛夹夹闭出血点,必要时及时改为开放手术.保持引流管通畅可以有效地治疗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52.
160例肺曲菌球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的手术适应证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75年9月至2006年3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肺曲菌球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基础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分为单纯性肺曲菌球组(SPA,n=34)和复合性肺曲菌球组(CPA,n=126)。分别行肺切除术154例,胸廓改形术加肺叶切除或肌瓣充填术3例,曲菌球清除加肌瓣填塞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60例患者中治愈156例,治愈率97.5%。术后发生并发症44例(27.5%),其中肺炎15例,肺复张不全12例,持续漏气10例,脓胸5例,肺脓肿5例,支气管胸膜瘘3例,切口感染2例。SP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PA组(P<0.05)。术后随访151例,随访4个月~5年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为治疗肺曲菌球的首选方法,客观可靠的术前评估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成败的关键。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适用于肺基础病变局限、胸膜粘连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53.
高龄患者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伴发全身性疾病的高龄患者后腹腔镜手术麻醉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7年1月81例高龄患者(年龄70-86岁,平均74.2岁)后腹腔镜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全身性伴发疾病77例,81例手术均在全麻下完成。结果气腹后35例(43.2%)发生高碳酸血症,35例(43.2%)发生酸中毒;41例(50.6%)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66例(81.5%)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手术结束至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5-50 min,平均15.1 min;1例(1.2%)带气管插管回本病房;14例(17.3%)术后转入ICU。1例(1.2%)术后第3天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后发生严重谵妄状态。结论高龄患者可耐受后腹腔镜手术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以及气腹后血压升高的风险,但围麻醉期的处理须谨慎。  相似文献   
54.
本文重点综述肿瘤光动力学疗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如光敏药物过敏、皮肤光毒性反应、渗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空腔形器官穿孔、瘢痕狭窄、感染、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55.
眼袋整形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下睑外翻、下睑睫毛外翻、睑球分离、泪小点外翻、眼鼻沟畸形及眶下睑沟凹陷畸形等。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脂肪切除过多是造成上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另外,手术中失误或操作粗糙也可造成诸如复视、泪小管撕裂甚至球后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防止下睑外翻的发生,主要在于如何测定松弛皮肤的方法,这要把眼球活动、面部肌肉活动以及重力对面部的影响等诸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正确估算出皮肤的切除量,才能有效防止睑外翻的发生。对于轻度外翻可采用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对于重度睑外翻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眼轮匝肌提紧术,睑板部分切除、结膜囊缩小术及下睑皮肤移植术加以矫正。对于眶下区凹陷及眼鼻沟畸形,术中就应注意避免,特别是要控制好眶脂的切除量,一旦发生可采用脂肪或筋膜脂肪充填,也可行眼轮匝肌提紧加以矫正。总之,在眼袋整形术中避免去除过多的组织,无论是皮肤,还是眶隔脂肪,都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20例颞区液态硅胶注射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综合其并发症主要有:(1)局部凹凸不平;(2)疼痛或压痛;(3)在局部或向周围皮下组织内浸润形成硬结;(4)肿胀或青紫。采用颞部发际内切口取出注射之硅胶,对颞部凹陷者于颞区纵切口处辅加一横切口,形成适当大小的蒂在前方的颞肌筋膜瓣翻转180°充填颞区,对向眼周及面颊浸润者采用重睑切口、下睑袋整形切口或鱼尾纹切口取出硅胶或同时行上下睑整形术,所有病人都自觉满意。认为利用上述这些切口一方面能满意地取出注射之硅胶,又不会在面部留下明显刀口瘢痕。颞肌筋膜瓣因其血运丰富、不被吸收、质地柔软,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颞区凹陷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57.
吴西西  赵耀  邹柳红 《广西医学》2003,25(8):1366-1367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60例(6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54例(90.00%),视力≤0.0422例(36.67%).0.05~0.227例(45.00%),≥0.311例(18.33%).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7例(28.33%),继发性青光眼2例(3.33%).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5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及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76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发生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76例动脉瘤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占10.5%.其中动脉痉挛3例,弹簧圈提前解脱1例,弹簧圈脱落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1周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正确理解并发症发生机制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是控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关键.恰当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9.
腹腔镜手术804例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腹腔镜诊治腹部疾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80 4例腹部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83例腹腔镜手术获得成功 ,2 1例 2 6 1%中转手术。 1例术后出现胆漏后治愈 ,治愈率 10 0 %。结论 :腹腔镜腹部手术安全、可靠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0.
影响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据文献可归纳为:①伤前相关因素:骨骼质量,患者年龄,身体的其他疾病情况及病人对功能的期望;②受伤相关因素:骨折类型,是否有神经损伤,股骨头脱位及股骨头软骨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其他并发损伤;③手术因素:损伤与手术间隔的时间,手术复位的精确度与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医师的经验,手术入路选择的合理性,医院条件,手术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