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儿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07篇
临床医学   307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53篇
综合类   584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87篇
  4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Staheli髋臼成形术的初步报告王浩,赫荣国,马承宣,顾章平1临床资料本组l1例患儿,CDH闭合治疗后3例,闭合治疗后头坏死1例,手术治疗后4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2例,Legg-perthes病1例。手术年龄2.5~13岁,平均8岁;术后随诊2~...  相似文献   
22.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严重创伤 ,可由骨盆骨折时耻骨、坐骨或髂骨骨折而波及髋臼 ,也可由髋关节中心性脱位所致。常合并有股骨头的骨折和其他严重合并创伤。由于髋臼骨折后 ,骨折移位情况复杂 ,临床上对其分类标准、手术方式和疗效评价都存在不同看法。现就有关髋臼骨折的基础和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以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髋臼骨折的基础1.1 髋臼的生物力学 :髋臼与股骨头共同组成了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髋关节。髋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稳定。髋关节所受合力总的来说由体质量重力和髋关节周围肌肉舒缩组合产生的肌力两部分构成 ,双足静…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用Harris评分和测量X线髋臼指数来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和髋臼 股骨头解剖关系的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 80± 7.7)分提高到 ( 95± 1.8)分 ,主要表现为疼痛明显改善。X线显示髋臼CE角、AC角、AHI获得明显改善 ,但HLI没有变化。所有病例没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能较好地重建髋臼和股骨头的解剖关系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部疼痛症状 ,延迟髋关节骨关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合并髋臼畸形的的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存在不同程度髋臼畸形的患者42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采取颗粒压配植骨和自体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并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至末次随访时患者Harris评分平均提高56.5分,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术后1月后恢复,1例出现术后脱位,予手法复位,2例出现深静脉栓塞,经药物治疗痊愈。无一例发生髋臼松动或植骨块吸收,复查X片示植骨处骨性愈合。结论在合并髋臼畸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颗粒压配植骨或自体结构性植骨能很好的重建髋臼,恢复髋臼的原始旋转中心,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和Harris评分,能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珊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随访及松动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3年至今应用珊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54例60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40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20髋。在54例60髋珊瑚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有37髋随访6个月~13年,平均随访时间约7年,疗效满意率为85.1%,其中假体松动4例占14.8%,髋臼松动2例7.4%。假体松动原因是假体与股骨负重界面之间没有达到稳定接触,假体与髓腔形状不相匹配,修整髓腔松质骨时,髓腔扩大器应比假体小一号,避免假体与界面存留缝隙。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应避免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外侧移位,应向内上方加深髋臼以减少水平移位距离,其次髋臼植骨加盖勿在负重区。  相似文献   
26.
骨盆截骨术后远期髋臼发育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7.
髋臼帽定位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帽定位器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疗器械,目前使用的定位器定位角度人为误差较大。作者设计了髋臼帽定位器,可以同时较精确地控制外展角和前倾角的复合角。  相似文献   
28.
髋臼发育不良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髋臼发育不良(DDH)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重者在胎儿或新生儿时期即出现脱位,多在早期即可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而轻者仅呈半脱位或头臼匹配稍差,在儿童时期多无任何症状,难以及时发现,往往到中青年时期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OAH),出现劳累及远行后疼痛、跛行方才就诊,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髋关节滑膜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而行不当治疗。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DDH进行的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病人62例,随访56例,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下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阐明异常机械应力对髋臼发育和髋臼软骨生长板内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修复方法。方法将60只3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分成3组,每组20只,左侧髋关节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A组:在2周内反复将髋关节手法脱位后再复位;B组:膝关节伸直位钢针固定,制作髋臼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2周后拔出钢针;C组:持续伸直位固定膝关节。三组动物分别于第5、7、9、12周时进行钼靶软X线、组织形态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A组第5周时唇缘变钝,髋臼角比对侧增大约5°,软骨生长板内增殖层软骨细胞极向紊乱,SO染色无差异,圆韧带有淋巴细胞浸润,第7、9、12周时变化小,两侧无差异;B组第5周时髋臼角比对侧明显增大,第7周时唇缘变钝、内翻,纤维增生,柱状细胞极性紊乱,肥大细胞层增多,第9、12周时接近正常,12周时髋臼角为23.4°,髋臼入口最短径为5.0mm;C组髋臼角比对侧持续增大,没有任何改善倾向,第12周时唇缘内翻、扁平,无明显柱状细胞排列,细胞核变小,细胞器减少,空泡形成,髋臼角为71.3°,髋臼入口最短径为2.9mm。结论在髋臼发育旺盛期解除异常机械应力、恢复头臼同心,髋臼发育不良有治愈倾向。造成髋臼发育不良的直接原因是软骨生长板内增殖层软骨细胞代谢功能发生改变,骨化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