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17篇
  免费   4326篇
  国内免费   4698篇
耳鼻咽喉   408篇
儿科学   1170篇
妇产科学   644篇
基础医学   5279篇
口腔科学   634篇
临床医学   14017篇
内科学   10897篇
皮肤病学   637篇
神经病学   2070篇
特种医学   18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3246篇
综合类   27651篇
预防医学   7021篇
眼科学   643篇
药学   14210篇
  86篇
中国医学   6565篇
肿瘤学   2061篇
  2024年   435篇
  2023年   1550篇
  2022年   1341篇
  2021年   1870篇
  2020年   1825篇
  2019年   2119篇
  2018年   1061篇
  2017年   1840篇
  2016年   2059篇
  2015年   2458篇
  2014年   3668篇
  2013年   3734篇
  2012年   5108篇
  2011年   5762篇
  2010年   5310篇
  2009年   5428篇
  2008年   6037篇
  2007年   5662篇
  2006年   5253篇
  2005年   5620篇
  2004年   4580篇
  2003年   4154篇
  2002年   3454篇
  2001年   2953篇
  2000年   2210篇
  1999年   1976篇
  1998年   1845篇
  1997年   1589篇
  1996年   1512篇
  1995年   1449篇
  1994年   1133篇
  1993年   870篇
  1992年   743篇
  1991年   717篇
  1990年   577篇
  1989年   581篇
  1988年   252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TN患者随机分为MVD组和PBC组各70例。对比2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2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结果 PBC组中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MVD组(P0.05)。PBC组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MVD组(P0.05),而2组术后3个月、术后1 a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VD组(P0.05);术后6 h,PBC组患者血清NE、Cor、MPO水平均低于MVD组(P0.05)。结论 MVD和PMC术治疗TN的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复发率低;MV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MC,但PMC手术应激刺激低于MVD,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结核潜伏感染(LTBI)状况。方法将我院工龄超过1年的201名护理人员,其中内科、外科、辅助科室分别为82,85,34名。均予以外周血T-SPOT.TB检测,分析LTBI状况。结果所有受检人员中共有50名T-SPOT.TB检测结果为阳性,总潜伏率为26.37%;工作年限不足3年与工作年限≥3年的受检人员T-SPOT.T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00%与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不同科室中,工作年限≥3年者其阳性检出率均较工作<3年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TB检测技术作为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结核病,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感染,对控制传染源、降低感染率与提升检出率均具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估运用手术二联疗法治疗剖宫产术中难治性产后出血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40例患者按照人为加随机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运用二联疗法,对照组运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疗效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疗效好,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出血量比较,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二联疗法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总体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序贯)+肝素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吸氧、心电监护、抗心律失常、抗休克等,阿司匹林,30mg/次,1次/d,连续服用3d后减至10mg/次,1次/d。对照组44例阿替普酶(序贯)15mg,静推,后30min静滴50mg,后60min静滴35mg;阿替普酶(序贯)后,肝素100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维持24h。治疗组44例阿替普酶(序贯)后,参麦注射液20mL+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益气活血通络汤(半夏、人参、川芎、赤芍、麦冬、郁金、茯苓、当归各10g,丹参、红花、黄芩、瓜蒌各15g,薤白、陈皮各6g,甘草~炙3g),100mL/袋,1袋/次,2次/d;肝素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再梗死、心力衰竭、休克、出血、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1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序贯)+肝素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清热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依达拉奉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汤。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的总有效率75%(30/4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GCS评分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均脑血肿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其神经缺损,降低hs-CRP、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及脑血肿量。  相似文献   
48.
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在全球的肆虐,儿童感染者人数也越来越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CoV-2感染人体的结合位点之一,可以与病毒尖峰蛋白结合,使得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启动S蛋白触发感染,引起白细胞介素-1、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炎性因子的产生。与成人相比,儿童的ACE2及TMPRSS2的表达水平较低,推测儿童症状较成人轻,发病人数较成人少均与此有关。该综述对SARS-CoV-2感染过程中ACE2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有助于了解SARS-CoV-2的致病机制,为更好地开发药物及疫苗,防治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消化性溃疡容易并发穿孔、出血和癌变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与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法,具有较高治愈率。本研究探究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01—2019-01-01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8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采取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ommercial rent planning,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感染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RP水平分别为(7.70±1.36)和(11.25±2.33)mg/L,t=8.629,P<0.001;IL-6水平分别为(9.46±2.63)和(13.79±2.72)ng/L,t=7.505,P<0.001;TNF-α水平分别为(1.03±0.44)和(2.13±0.72)μg/L,t=8.54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TL水平为(205.73±24.15)ng/L,低于对照组的(264.06±25.32)ng/L,t=10.932,P<0.001;GAS水平为(86.54±8.43)ng/L,低于对照组的(106.74±0.98)ng/L,t=9.569,P<0.001;CCK水平为(8.87±0.78)pg/mL,高于对照组的(6.72±0.62)pg/mL,t=14.150,P<0.001。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χ~2=4.468,P=0.014;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χ~2=5.108,P=0.024。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缓解胃黏膜炎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50.
徐晓兰  赖荣才  陈体强  石林春  陈士林 《中草药》2020,51(14):3770-3776
目的筛选赤芝三萜合成途径中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的上游调控转录因子。方法首先克隆了FPS基因启动子,并连接至pAbAi质粒构建诱饵载体pAbAi-FPS。将pAbAi-FPS转化Y1H酵母感受态细胞构建诱饵菌。采用SMART技术构建赤芝酵母单杂交cDNA文库,再将纯化的双链cDNA、pGADT7-Rec共转化诱饵菌株,筛选FPS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结果构建了含pAbAi-FPS的诱饵载体并筛选出诱饵菌株,构建了cDNA文库并转化诱饵菌株,筛选出阳性克隆37个,得到作用FPS基因上游的转录调控因子18个,包括转录因子3个、核糖体蛋白5个及其他家族蛋白10个。结论筛选出转录因子GlSNF2、GlMHR和GlZn2Cys6为调控FPS表达的候选基因,为深入研究FPS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