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39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971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503篇
口腔科学   283篇
临床医学   2346篇
内科学   695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64篇
特种医学   27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564篇
综合类   7748篇
预防医学   1774篇
眼科学   195篇
药学   7475篇
  26篇
中国医学   5957篇
肿瘤学   44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315篇
  2013年   1340篇
  2012年   1779篇
  2011年   1860篇
  2010年   1704篇
  2009年   1562篇
  2008年   2102篇
  2007年   1722篇
  2006年   1629篇
  2005年   1824篇
  2004年   1435篇
  2003年   1519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1035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618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34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筛选出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种群遗传质量控制的特异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 首先从树鼩全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出约700个微卫星位点, 择优选出约100个位点设计引物, 去除有不良因素的, 最后保留33对和文献报道的13对引物对滇西亚种树鼩DNA进行 PCR扩增, 根据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筛选保留, 进行STR扫描再次筛选适于树鼩遗传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组合。结果 筛选出树鼩微卫星位点22个, STR基因扫描有明显Stutter峰。比较备选位点和最终筛选出的位点, 普通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 2个可用, 与滇西亚种的重合率是40%;印度小树鼩位点中选取5个, 2个可用, 重合率是40%;中缅树鼩的位点中选取3个, 2个可用, 重合率约70%。结论 筛选出的22个微卫星位点适用于滇西亚种树鼩的遗传检测, 为树鼩种群的遗传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揭示人三叉神经穿颅段及其周围结构的放射解剖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形态学及影像学依据。方法:26具完整成人尸头(10具女性,16具男性,年龄45-81岁,平均63.8岁),分别行显微解剖(8具)、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2具)和薄层塑化(16具),观察到的结果与临床无三叉神经疾患人群骨窗位CT图像(32例)、B-FFE序列MRI图像(3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发现:1.三叉神经眼支与Ⅲ、Ⅳ、Ⅵ对脑神经及眼上静脉被硬脑膜及蛛网膜包绕共同穿越眶上裂,在此形成一个生理性狭窄。CT及MRI结合应用,可以满足该部位的诊断需求。2.圆孔是一个内侧壁中部带有骨嵴的弯曲管道,其突出的骨嵴造成管腔的狭窄,容易压迫到三叉神经上颌支。CT在该部位的应用较MRI有优势。3.三叉神经下颌支穿出卵圆孔处,有大量的静脉丛伴行,容易造成血管性压迫,MRI在该部位的应用较CT有优势。结论:三叉神经的3个分支在穿颅底段时,都存在机械性的压迫可能,这可能是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原因之一。CT和MRI在上述三处部位的联合应用,可以满足临床上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寻求一种更加清晰高效的臂丛神经成像技术。方法在行臂丛神经检查的患者中,先常规序列扫描后,再行增强SPACE序列扫描。结果增强SPACE臂丛神经成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或者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后,能更加立体、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为诊断臂丛神经是否存在病变提供依据。结论充分结合常规扫描序列与及增强SPACE序列,能更全面、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  相似文献   
994.
刘洲君  刘超 《江苏医药》2015,(6):691-693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其活动性以及严重程度对于疾病的合理治疗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多个临床评分标准外,眼眶超声、C T 成像、M RI及闪烁扫描都有助于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监测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995.
张文佳  张璋  李东  于铁链 《天津医药》2015,(4):396-399,3
目的 通过动态心脏和冠状动脉体模,评价高清扫描(HD)和能谱成像(GSI)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径的显示能力。方法 将5支不同规格的冠状动脉支架置于心脏动态体模(心率设定为60次/min)制成冠状动脉支架模型。分别进行HD、GSI和标准(S)扫描3种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扫描方式。数据传输至AW工作站,分别对HD图像、60~140 ke V的9组单能量图像和S图像进行后处理和指标测量,包括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支架内径显示值和显示率。比较3种扫描模式的差别和一致性。结果 3种扫描模式的SNR值存在差别(P<0.05),而CNR值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的支架内径显示率(0.85±0.06)明显高于其他2种扫描模式(GSI为0.40±0.16、0.48±0.13、0.50±0.14、0.51±0.13、0.45±0.05、0.52±0.13、0.53±0.13、0.53±0.13、0.53±0.13,S为0.53±0.14,均P<0.05)。HD扫描模式的内径最接近支架实际的内径。结论 心率60次/min时,3种扫描模式客观评价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HD模式对于支架的内径显示率明显高于GSI和S模式,其结果与支架实际内径之间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6.
<正>能谱CT是技术领域的革新,引领了CT技术的发展,更使CT的观念在思维层面发生了大的变革。常规的CT检查图像,是由一系列能量的X线作用于人体得到的图像,因此是混合能量图像。混合能量图像存在问题是不同能量的干扰可能导致伪影的出现、CT值的不稳定以及无法体现不同能量的X线影像学特征等,2011年能谱CT进入大家的视野[1-3],能谱CT检查可以获得从40~140  相似文献   
997.
<正>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肝脓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也日趋多样化,而关于肝脏异常灌注在肝脓肿的增强动脉早期的影像学表现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螺旋CT增强扫描关于肝脓肿的动脉早期的肝脏异常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中国药典和世界卫生组织双氰胺熔点对照品熔点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差热同步分析(TGA/SDTA)研究双氰胺熔点对照品的熔融过程,DSC升温速率10℃·min-1,干燥气N2流速50 m L·min-1,TGA/SDTA升温速率20℃·min-1,干燥气N2流速25 m L·min-1;并进一步通过HPLC法分析熔融前、中、后的样品。结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差热同步分析发现3个对照品的热力学行为基本一致,提示熔融后期可能已经热降解;HPLC法进一步证实双氰胺的熔融过程伴有部分降解。结论:热稳定性可能是造成中国药典和世界卫生组织双氰胺熔点对照品熔点差异的原因,双氰胺继续作为熔点对照品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放疗定位时不同扫描条件对CT值的影响程度。方法 对CIRS 062型电子密度体模在不同扫描条件下分别进行CT扫描并测定其CT值,评价和分析管电流、管电压、层厚、螺距、图像重建算法、扫描床面高度、扫描序列的改变对CT值的影响程度。结果 管电流、层厚、螺距的改变对CT值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1%)。管电压、图像重建算法的改变对高密度组织如密质骨的影响较为显著,对低密度组织的影响则不明显。扫描床面高度及扫描序列的改变对不同密度组织的CT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CT扫描参数和定位条件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一组织重建影像的CT值发生改变,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埋伏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临床疑有埋伏牙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分别运用120、100、80 k V管电压进行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均相同,比较各组间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质量的差别。结果 80 k V组和100 k V组的CTDIvol分别为120 k V组的33%和59%,且三组图像质量均合格,均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 对儿童埋伏牙进行CT扫描时,采用管电压80 k V既能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