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0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0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0篇
临床医学   728篇
内科学   40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36篇
特种医学   3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665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26篇
  7篇
中国医学   39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目的 研究全身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Ca2 含量的影响。方法  35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 5组。吸入 8%O2 和 92 %N2 混合气体建立HIE模型 ,低温处理后 2 4h取海马脑组织 ,测定其水分和Ca2 含量 ,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IE后立即实施亚低温脑水肿和组织内Ca2 含量明显低于HIE或HIE 3h后再实施亚低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结论 HIE后立即实施亚低温能明显减少脑组织的含水量并能降低脑组织内Ca2 的含量。HIE后 3h再实施亚低温对减轻脑水肿的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92.
为观察葛根素是否有对抗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脑水肿的作用 ,体外实验用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 ,整体实验用Wistar雄性大鼠tACPD(5 0 0nmol,2 μL)尾状核内微量注射的方法 ,分别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水含量、脑组织水含量和Na+ 、K+ 、Ca2 + 含量 ,部分脑组织进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葛根素可以阻断tACPD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水含量增加 ,减轻由tACPD尾状核内注射引起的脑组织水含量和Na+ 含量增加 ,电镜检查证实葛根素可以减轻tACPD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足突肿胀对毛细血管的挤压。提示葛根素可以对抗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脑水肿。  相似文献   
93.
不同药物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临床常用的甘露醇和速尿对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因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装置致大鼠创伤性脑水肿 ,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速尿及 2药合用进行治疗。通过对血 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的测定及光镜、电镜下的病理组织学检查 ,判定各治疗组的疗效。结果 :大剂量甘露醇治疗组的脑水肿蓝染面积和脑组织含水量下降最明显 ,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损伤最轻 ,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 ,其治疗效果反而下降 ;小剂量甘露醇和速尿合用组的脱水作用虽不如大剂量甘露醇组强 ,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 ,其治疗效果并未明显下降。结果提示 :甘露醇对于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治疗效果最佳 ,使用甘露醇 5~ 6次后应使用小剂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 ,单独应用速尿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4.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的脑水肿、脑血流代谢及生化改变、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继发性脑损害的概况作以综述。1 脑出血后脑血流、代谢的改变1.1 脑出血后脑血流的改变及影响 近几年来 ,许多实验研究显示脑出血后在血肿周围、相邻部位甚至远隔区域会出现广泛的脑血流 (cerebralbloodflow ,CBF)下降 ,有学者认为CBF下降不足以产生脑缺血 ,但多数学者则认为CBF下降将引起持续的脑缺血损害 ,即使清除血肿亦难以消除这一变化的影响。这一系列变化已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95.
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是一种对称的卤代烃类化合物,为二氯乙烷的对称异构体,无色、易挥发、具有三氯甲烷气味的油状液体,在工业上的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主要用作化学合成的原料、工业溶剂和黏合剂,属于高毒物质,其毒性作用随接触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高。由于使用广泛,产量较高,接触人数多,职业危害也较为突出。该类中毒以亚急性中毒多见,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中毒性脑病,病理基础为脑水肿。2017年4~8月杭州某电梯制造公司5号车间先后有2名油漆工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并逐渐加重,其中1人出现恶心呕吐,后均诊断为职业性亚急性二氯乙烷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β—七叶皂甙钠联合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联合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80例脑挫伤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照组35例,甘露醇+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45例。结果 β-七叶皂甙钠+甘露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照组,结果用卡方检验统计,P<0.05。结论 β-七叶皂甙钠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有效,与甘露醇合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7.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然而,使用不当又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我们自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有40例病人发生ARF,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治疗出血后脑水肿的CT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旭  陈炜 《当代医学》2000,6(12):42-44
目的:比较七叶皂苷 钠与甘露醇治疗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4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出血后脑水肿病人按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及中量出血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甘露醇对照组(小量及中量出血组各10例,小量出血组用量为25g/d;中等量出血用量为25×2g/d,分12h给药一次),七叶皂苷钠治疗组(小量及中量出血组各10例,小量出血用量为20 mg/d;中等量出血用为20 mg/d合并用甘露醇25g/d,分12h间隔给药1次)。七叶皂苷钠均为20 mg溶于500 ml生理盐水静滴。结果:七叶皂苷钠治疗组与甘露醇对照组CT所示水肿吸收率无明显差异(P>0.050)。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结论:七叶皂苷钠治疗出血后脑水肿有效,且与甘露醇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黄芩甙、地塞米松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白细胞介素 1(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 ,采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LISA测定各组脑组织水含量、钠离子含量及脑匀浆上清液中IL 1β,TNF α水平的变化 ;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感脑 )组脑水含量、钠离子、IL 1β、TNF α含量均比生理盐水 (对照 )组明显增高 (P <0 .0 1)。在黄芩甙和地塞米松两组则上述指标均下降 ,低于感脑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脑组织水含量与IL 1β ,TNF α含量成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81,0 8349,P <0 .0 1)。对照组脑组织结构正常 ,感脑组织脑组织可见弥漫的灶性水肿区 ;黄芩甙和地塞米松组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黄芩甙、地塞米松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有保护作用 ,效果相近 ;作用机制与抑制IL 1β ,TNF α过度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立体定向放射性脑水肿危险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诱导放射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X刀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的病人67例,分成两组:水肿组(22例)、对照组(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或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最大剂量、边缘剂量、肿瘤位置、靶点数目、10Gy剂量覆盖的体积及随访时间对治疗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