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1篇
  免费   803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1051篇
口腔科学   613篇
临床医学   1892篇
内科学   429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10篇
特种医学   4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70篇
综合类   5561篇
预防医学   1035篇
眼科学   2693篇
药学   2475篇
  12篇
中国医学   947篇
肿瘤学   36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1159篇
  2010年   963篇
  2009年   957篇
  2008年   1105篇
  2007年   892篇
  2006年   788篇
  2005年   898篇
  2004年   677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31.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28只眼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有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后囊破裂31只眼(7.2%),其中并发玻璃体外溢24只眼(5.6%)。发生于娩核过程中12只眼(38.7%),吸皮质过程中16只眼(51.6%),其后操作中3只眼(9.7%)。发生于囊外摘除手术中20只眼(64.5%),小切口无缝线术中11只眼(35.5%)。结论防止术中后囊破裂并提高处理能力,对于提高人工晶体植入成功率和术后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卡铂碳包铁纳米笼壳聚糖微球 ( carboplatin-Fe@C-load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 C - Fe@C-CN )结合磁场在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和药动学过程。 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大鼠模型 40 只为 A 组, 正中开腹行肝动脉插管,按卡铂 5 mg·kg-1 体重注入 C-Fe@C-CN 的生理盐水分散液,以肿瘤组织为靶区施加 0.5 T 磁场 30 min 。分别在给药后 0.25 , 0.5 , 1 , 3 , 6 , 12 , 24 和 48 h 各时间点,每组取 5 只大鼠处死,采集血浆、靶区肿瘤、非靶区肝、肾、脾和肺组织标本,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和组织中卡铂浓度,药物浓度数据用 3P87 药动学程序分析处理,并组织学 观察 C-Fe@C-CN 的在各脏器分布情况。 另 40 只健康大鼠为 B 组,以左肝叶为靶区,给予相同的处理作为对照。 结果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 c max 是 65.21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8.47 μg·g-1 )的 1.7 倍。 48 h 时 A 组靶区肿瘤组织药物浓度是 7.27 μg·g-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3.11 μg·g-1 )的 2.3 倍。 A 组靶区肿瘤组织 AUC 是 906 mg·h·L-1 ,为 B 组靶区肝组织( 421.34 mg·h·L-1 )的 2.2 倍。 2 组药动学参数值相近。病理学观察 显示, C-Fe@C-CN 在磁场作用下聚集于肿瘤细胞间隙中,并可栓塞于部分细小动脉。非靶区肝组织内少见 C-Fe@C-CN 的聚集和栓塞的血管。 结论 C-Fe@C-CN 在体内具有长循环和缓释特性,在磁场的引导下对肿瘤组织具有更强的靶向性,成倍提高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延长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33.
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采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nHA-PA66)作用下的成骨细胞生长情况的变化进行研究,评价其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以该材料的细胞培养基浸提液作用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采用培养基本身。实验组和对照组成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和细胞周期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新型纳米材料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周期无不良影响。提示新型纳米根管充填材料的成骨细胞相容性较好,具有用作根充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陈长民 《安徽医学》1991,12(1):43-43
<正> 我院自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用PCA8610C型人工晶体植入12例,现初步报告于后: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老年性白内障,12例病人中男性4人,女性8人,右眼6人,左眼6人,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58岁,平均年龄72岁,均为一期手术,随访观察1~12个月。本组12例病人均做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全部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方法及主要步骤:术前准备工作同一般白内障手术。我的体会是要把握好以下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35.
纳米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质粒制备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质粒纳米微粒,并观察其基因转染能力和基因沉默效果.[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ng-2siRNA质粒,将其与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用水/油/水(W/O/W)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和粒径.然后转染原代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观察纳米Ang-2siRNA微粒干扰Ang-2基因表达的效果及其细胞保护功能.[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Ang2siRNA纳米微球呈球形和椭球形,粒径150~200 nm,大小分布均匀,包封完整,分散性良好.有较强转基因能力,良好的RNA干扰效果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功能.[结论]成功制备纳米Ang-2siRNA微粒,并证实其载基因能力和RNA干扰效果,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因素有良好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的血管修复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1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做常规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完全复位14例,一次复位率为87.5%,另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后完全复位,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该类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早施行手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7.
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  胡玮  张学农  张玮 《中草药》2009,40(1):40-45
目的 合成N-乳糖酰壳聚糖作为肝靶向载体,制备去甲斑蝥素纳米粒.方法 通过碳二亚胺缩合法制备N-乳糖酰壳聚糖,并以之为载体,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去甲斑蝥素N-乳糖酰壳聚糖纳米粒,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为综合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合成的N-乳糖酰壳聚糖的取代度为8.92%,优化工艺制备的N-乳糖酰壳聚糖载药纳米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18.7±8.84)niB,包封率(57.92±0.40)%,载药量(10.38±0.06)%,其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 半乳糖修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纳米微粒与普通剂型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的差别。方法 对照组为不加药物的细胞,实验组为3μmol/L纳米微粒和普通剂型的As2O3,干预体外培养的兔VSMC细胞72h,进行四唑氮盐(MTT)染色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提取细胞DNA,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将3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μmol/L纳米剂型的As2O3,干预细胞,细胞数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而普通剂型干预细胞,生长受抑制程度较纳米剂型弱。24h时,对照组、3μmol/L普通剂型组与纳米组,A值分别为0.68±0.10、0.58±0.12、0.33±0.12,48h时分别为0.79±0.11、0.48±0.14、0.28±0.11,72h时分别为0.96±0.13、0.34±0.15、0.20士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Ⅳ值分别为10.934、15.039、15.539,P值均〈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纳米剂型As2O3、普通剂型As2O3干预及对照组的细胞干预48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4.97%、58.54%、74.02%,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6.89%、11.27%、11.20%,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6.56%、23.60%、12.46%,坏死细胞分别为11.58%、6.59%、2.32%。DNA电泳,As2O3干预细胞,可见凋亡梯形条带,部分细胞坏死,呈模糊的无间隔片状条带。纳米剂型药物作用的细胞DNA条带,梯形条带更多、更模糊。结论 As2O3,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增殖,且纳米剂型As2O3较普通剂型的As2O3,对细胞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9.
目的对纳米锶磷灰石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为将其应用于骨折临床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锶磷灰石浸提液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体外共培养2d、4d、7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进行评级。结果培养期细胞贴壁生长,形态良好,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细胞大量增殖,毒级为0~1级。相同时间点不同浓度的纳米锶磷灰石浸提液的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初步证实纳米锶磷灰石具有人体应用的生物安全基础,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0.
自内障是眼科一种常见病,高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加之西藏高原少数民族卫生防病知识缺乏,交通不便,就诊晚,致使成熟期自内障明显多于平原地区。2005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防盲办组织的青藏高原光明行之五——西藏行医疗队,我们在短短的5d内共完成了138例自内障手术,现将此行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