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1株分离自广西红树林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LD-68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和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弯孢霉菌素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curvularin(1)、dehydrocurvularin(2)、11-β-Hy-droxy-12-Oxocurvularin(3)、11-β-Hydroxycurvularin(4)、11-α-Hydroxycurvularin(5)。化合物1~5对A549、hela、BEL-7402、K562 4种人肿瘤细胞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3、4、5对hela细胞具有较好的抗肿瘤细胞活性,IC50分别为3.99、7.75、10.00、5.10μmol·L-1。结论首次测定了化合物3~5对A549、hela、BEL-7402、K562 4种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对hela细胞显示出较高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的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1,4-二羟基-7-甲基-9,10-蒽醌(1),大黄素甲醚(2),大黄素-1,6-二甲醚(3),Chrysophanol (4),1,4,6-trihydroxy-2-methoxy-7-methylanthracene-9,10-dione(5),大黄素(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值分别为5.5和10.2 μmol.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5094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红树林底泥放线菌(N2010-37)中化学成分。方法:放线菌(N2010-37)发酵菌丝体经95%乙醇提取,溶剂分级萃取,应用多种柱色谱分离和谱学分析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6,7-二甲氧基-5,8-二羟基黄酮(Ⅰ),5,6,7,8-四甲氧基黄酮(Ⅱ),对羟基苯甲酸(Ⅲ),对羟基苯甲醛(Ⅳ),尿嘧啶(Ⅴ),腺嘌呤核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首次从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4.
贺小平  粟登权  丁立建  何山 《中草药》2018,49(24):5772-5779
目的研究来源于福建云霄红树林底泥中的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alternateYX-25和链霉菌属放线菌Streptomyces exfoliatus YX-32共培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共培养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及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2株共培养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liotoxin(1)、12,13-dihydroxy-fumitremorgin C(2)、fumitremorgin(3)、bisdethiobis (methylthio) gliotoxin(4)、demethoxyfumitremorgin C(5)、vermistatin(6)、cyclo-(L-Trp-L-Pro)(7)、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8)和citrinolactone D(9)。结论首次从海洋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e YX-25和放线菌Streptomyces exfoliatus YX-32共培养发酵产物中发现了9个化合物,为吲哚二酮哌嗪类、聚酮类、环肽类化合物。共培养方法可使代谢产物丰富,可作为一种诱导次级代谢产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5.
36.
中国海南红树林植物海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捷  邓志威  林文翰  李青山 《中草药》2009,40(11):1704-1707
目的 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手段,结合波谱方法(EI-MS,1D NMR)分离鉴定海漆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红树林植物海漆的石油醚部分分离纯化了12个次生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Ⅰ)、邻苯二甲酰正二丁酯(Ⅱ)、β-香树脂醇(Ⅲ)、3-羟基-18烯-齐墩果烷(Ⅳ)、3-羰基-18-烯-齐墩果烷(Ⅴ)、褐藻素A(脱镁叶绿素A,Ⅵ)、白桦脂醇(Ⅶ)、β-扶桑甾醇(Ⅷ)、β-谷甾醇(Ⅸ)、白桦脂酸(Ⅹ)、齐墩果酸(Ⅺ)、熊果酸(Ⅻ).结论 其中化合物Ⅶ、Ⅷ、Ⅹ、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对红树林内生放线菌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检测,并对具有较高活性的菌株HA12210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嗜杀酵母系统和CPE+MTT联合法模型对菌株发酵液进行抗H1N1病毒活性的初筛和复筛;对菌株HA12210进行培养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测定其16SrDNA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HA12210发酵液稀释20倍后对H1N1病毒的抑制率达到73.2%。HA12210与Micromonospora marina JSM1-1T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接近,并与其16S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99.70%),且在发育树上聚为同一分支。结论鉴定活性菌株HA12210为Micromonospora marina,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菌株的抗H1N1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8.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来源的蒽醌类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活性,本文综述其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代谢产物结构类型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该胞外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刺激作用,并观察该胞外多糖对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产自海南红树林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在体外能显著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分泌IL-2和IFN-γ的能力;另外该胞外多糖还具有促进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能力。结论:产自海南红树林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胞外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3,8-dihydroxy-6-methyl-9-oxo-9H-xanthene-1-carboxylate(1),lichenxanthone(2),griseoxanthone C(3),1,3,6-trihydroxy-8-methyl-9H-xanthen-9-one(4),harman(1-甲基-β-咔啉)(5),N9-甲基-1-甲基-β-咔啉(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和2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抑制的IC50分别为20,25 mg.L-1。根据文献报道,化合物5具有抗HIV活性,其EC50为10.7μmol.L-1,化合物6具有抗HIV和抗癌重要生理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SK7RN3G1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