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12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了解新疆部分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蚊传黄病毒的感染状况。 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地区伽师县和麦盖提县、北部伊犁地区察布查尔县不明原因发热人群血清标本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 IgM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的血清标本平行进行以上3种病毒的交叉中和试验。 结果 新疆南北部地区64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率0.62%(4/641), 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率2.96%(19/641),西尼罗病毒IgM抗体阳性率1.72%(11/641)。ELISA检测阳性患者血清中有6例存在乙脑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介于1 ∶ 10~1 ∶ 40之间。 结论 新疆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可以检测到乙脑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罗病毒IgM抗体,部分病例血清中存在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82.
目的在组成型的毕赤酵母系统中表达登革2型病毒包膜蛋白E和前膜蛋白prM,并研究病毒样颗粒在酵母细胞中的组装特性。方法以登革2型病毒ZS01/01株mRNA为模板,扩增编码prM/E蛋白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APZaA的多克隆位点,并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Zeocin抗生素筛选和PCR鉴定后获得酵母菌重组克隆,并进行表达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登革2型病毒prM/E基因,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包膜蛋白E在组成型的毕赤酵母系统中得到高水平表达;利用透射电镜在重组酵母胞浆内检测到30-50 nm的登革2型的病毒样颗粒,并发现类似登革病毒感染的双层膜结构;免疫电镜结果证实重组病毒样颗粒可以与抗登革2型病毒血清反应,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的建立了组成型表达登革2型病毒样颗粒的毕赤酵母系统,为登革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许少坚  张仁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1456-1459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登革病毒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广泛传播,登革热发病率猛速增长,威胁着世界40%人口的生命健康,成为了各国政府,社会各组织关注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当今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目前已研发了一系列登革疫苗候选株,其中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重组嵌合疫苗和DNA疫苗,并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尽管登革疫苗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一种许可疫苗应用于临床.本文就登革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是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的病原体,按血清型分为四型(DV1~4)。DV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1]。我  相似文献   
85.
董瑞玲  甄胜西  孙杰  李微  王佃鹏  徐媛  朱玉兰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38-1439,1459
目的建立鉴定登革病毒型别的双重实时Taqman PCR反应体系,以准确快速鉴定登革病毒型别。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登革病毒四个型别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设计登革病毒的四个型别引物和探针,登革I、III型探针用FAM-TAMARA标记,登革II、IV型探针用JOE-TAMARA标记。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检测登革病毒I/II型和III/IV型的两套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扩增四型登革病毒RNA、登革病毒阴性样本和登革病毒RNA稀释样本,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限性。结果通过设计筛选序列和优化反应条件,建立登革病毒I、II型和登革病毒III、IV型的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通过试验证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检测限性,能准确快速地对登革病毒进行分型。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双重荧光PCR方法能同时对登革病毒进行分型和鉴定。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登革热病毒3型(DENV - III)毒生物学来源,为本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DENV - Ⅲ病例,对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生树重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株DENV - Ⅲ型毒株,株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7.3%(97.6%~99.4%);泰国输入的分离株属于G - I型,与印度尼西亚2016年分离株的距离最近;其余3株分离株属于G - Ⅲ型,在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分别与老挝、巴基斯坦和新加坡分离株的距离最近;经过比对,4株分离株和13株参考株的E蛋白区域有18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NS1蛋白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NS5蛋白区域有21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结论 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DENV - Ⅲ毒株分属于2个不同的基因型亚群,在进化上距离较远,抗原性差异较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特征分析,逐步完善周边地区的病毒特征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生物学溯源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2016年-2018年义乌市输入1型登革热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分子溯源分析。方法采集登革热病例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NS1抗原和核酸检测,用RT-PCR法扩增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6例登革热病例NS1抗原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6株毒株之间的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9.3%和98.8%~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E基因序列均属于登革病毒1型的GⅠ亚型,与东南亚2003年-2016年分离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结论2016年-2018年义乌市输入登革病毒1型的亚型主要为GⅠ亚型,输入来源主要为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核酶抗登革病毒活性。方法:根据DEN-2基因结构的特点,按照锤头状核酶的结构模型和作用模式,设计,合成针对172-174GUC位点的核酶基因;定向插入质粒pGEM-3Zf( )的Sac I和Sal I位点之间;核酶基因克隆和DEN-2靶基因克隆分别进行体外转录,生成核酶的靶RNA,体外进行切割反应。结果:核酶与登革病毒靶序列体外产物电泳 见预期切割条带。结论:该核酶具有切割相应靶RNA的活性,可进一步用于细胞内核酶抗登革病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Th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登革病毒致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登革病毒所致疾病病例不断增加 ,虽有诸多学者致力于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 ,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Th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与登革病毒所致疾病的重要关系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本文试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0.
报道30例离体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及20例离体培养的正常人骨髓细胞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前后的SCE率改变,结果表明:登革Ⅱ型病毒可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的SCE率,说明该病毒对人体这两类细胞的染色体均具有损伤作用。实验还观察到不同个体的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在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后,其SCE率的升高有个体差异,说明了染色体或DNA损伤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