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8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0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673篇
预防医学   661篇
药学   248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深圳市龙岗区致感染性腹泻沙门菌的流行特征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47株沙门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利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采集相关的流行病学信息并分析。结果龙岗区2010~2012年沙门菌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第三季度为高峰期(46.3%,96/147);患者主要为婴幼儿(27.9%,41/147)和青壮年(23.1%,37/147),男女比例为1.37︰1(85/62)。147株沙门菌分属于33种血清型,肠炎沙门菌(35.4%,52/147)和鼠伤寒沙门菌(28.6%,42/147)为优势血清型,XbaⅠ酶切将其分为105种带型,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分别有17和34种PFGE型别,优势分子型别分别是XE5、XE1和XP8。AvrⅡ酶切显示本地区可能有数起小型暴发。结论深圳市龙岗区2010~2012年沙门菌PFGE型别较多,菌株来源复杂,主要呈散发状态,偶有局部小型暴发,夏秋季要做好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沙门菌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我国多个地区宋内志贺菌的同源性与整合子介导其耐药的机制.方法 连续收集2010年我国六家医院分离的22株宋内志贺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检测,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整合子检测及分类,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率高达90.9% (20/22),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最高,为95.5%,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也呈高水平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6.4%,90.9%和90.9%.PFGE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2株宋内志贺菌可分为10种PFGE亚型,且均属于同一群,其中优势型为F6型,在济南、长春和上海三市传播.59.1%(13/22)的宋内志贺菌中检出Ⅰ类整合子,其中7株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86.4%(19/22)的宋内志贺菌检出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全部阳性;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22株宋内志贺菌中仅有1株(4.5%)检测到非典型Ⅰ类整合子,其可变区扩增亦阳性.DNA测序发现Ⅰ类整合子中携带耐药基因盒dfrA17-aadA5,Ⅱ类和非典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分别携带耐药基因盒dfrA1-sat1-aadA1和bla oxa-30-aadA1.结论 多重耐药宋内志贺菌在我国不同地区间传播,整合子在宋内志贺菌中广泛存在,参与多重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对抑郁模型幼鼠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旷场试验筛选总得分>30分且<120分的幼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生酮饮食组,每组10只,分别饲以普通饲料和生酮饲料7d;强迫游泳试验制造幼鼠抑郁模型,同时记录幼鼠不动、攀抓及游泳次数;观察饮食干预前后幼鼠体重变化及旷场试验中水平、垂直运动得分;并测定血β-羟丁酸水平及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较,生酮饮食组不动次数减少,游泳和攀抓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前后,幼鼠体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P>0.05);生酮饮食组血β-羟丁酸水平较正常饮食组升高(P<0.01),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不动次数与血β-羟丁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海马组织Na+-K+-ATP酶活性无关(P>0.05)。结论生酮饮食可能对抑郁模型幼鼠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幼鼠血酮体水平相关,与海马组织内Na+-K+-ATP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ALDI-TOF MS对分离于广州市的44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型,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进行比较,并分析主要质谱型的质谱图.结果:对PFGE结果聚类分析可以将44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5型.在聚类相似度为80%时,44株鼠伤寒沙门菌被分为8个MALDI-TOF MS型,与PFGE分型较一致.其中MS1型(52.3%)为主要的质谱型,MS1型包含多个PFGE型.结论:MALDI-TOF MS方法分型结果显示了广州市鼠伤寒沙门菌相对集中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简便、快速、高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脑血管周围间隙(VRS)低场MR表现,评判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患者VRS低场MR表现,观察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结果 120例患者VRS在低场MR均得到很好显示,常为多发,与穿通动脉走行一致,部位主要在基底节下前联合区(90%,108/120),其次为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60.8%,73/120),外囊(15%,18/120),脑干(6.7%,8/120),小脑(2.5%,3/120),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结论 VRS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低场MRI同样是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近5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性及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等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法、KB法分析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筛选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碳青霉烯酶基因,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检测细菌的同源性和相关遗传性。统计分析相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离到82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43株(52.44%),中段尿12株(14.63%),血液10株(12.20%),无菌体液8株(9.76%),分泌物8株(9.76%),导管1株(1.22%),对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85.4%~100%),碳青霉烯灭活试验阳性率为84.1%。PCR检测到71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KPC阳性56株(78.87%)、NDM阳性10株(14.08%)、IMP阳性4株(5.64%)、VIM阳性1株(1.41%)。感染患者主要集中在重症监护室(ICU)病区(41株,50.00%)和神经外科(14株,17.07%)。2016年检出的32株中有23株(71.9%)PFGE呈高度同源性,且MLST分型均为ST11,其余7株为ST64型(21.9%),2株为ST23型(6.2%)。结论 本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ICU,以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对碳青霉烯类耐受主要由于产KPC酶,需进一步加强临床耐药细菌的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基于LF-NMR/MRI的维C银翘片制粒中润湿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时域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ime domain technique,LF-NMR)、低场核磁成像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F-MRI)对高剪切制粒中润湿剂(乙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维C银翘片高剪切湿法制粒为研究对象,采用LF-NMR建立润湿剂用量测定方法,结合横向弛豫时间(T2)和LFMRI测得的二位影像图对润湿剂分布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峰面积(A2)与颗粒得率的关系。结果润湿剂用量与A2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2=0.9575)。随着润湿剂用量增加,T2向右移动,A2逐渐增加,质子在增加;LF-MRI表明随着润湿剂用量增加,影像图逐渐清晰,即非结合态质子(束缚态质子及自由态质子)在颗粒中逐渐增加。当润湿剂用量增加至20%~25%时,结合态质子含量不再增加,此时颗粒得率最高。结论LF-NMR和LF-MRI能快速、准确检测制粒中润湿剂用量变化和分布状态,为阐明润湿剂对颗粒性质的影响和成型机制提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医药保健杂志》2014,(9):33-34
"在中国首届家庭医生先锋论坛上,一些移动医疗、穿戴设备的厂商纷纷亮相,他们给首届中国家庭医生发展先锋论坛带来了不少惊喜。耿俊强、张遇升、祝向晶等业内翘楚,向在场的与会者介绍了低成本科技手段为家庭医生提供的帮助,以及提高家庭医生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效果等。他们从民营资本的角度切入医疗健康市场,用商人的角度看待医疗健康行业的现状更具有推广价值,只是如此多的APP、互联网医疗,以及穿戴设备的介入是否就是民营资本参与我国健康大数据的全部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甲醛和三氯乙烯联合染毒对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为评价室内装修材料中甲醛和三氯乙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108只(雌雄各半),按照3×3析因的要求进行随机分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将小鼠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醛、三氯乙烯及其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每天2 h,连续14 d。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定位导航实验中,单独及联合染毒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均呈缩短趋势、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训练天数、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甲醛和三氯乙烯对小鼠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甲醛和三氯乙烯单独及联合染毒均可致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延长。二者联合染毒对小鼠第一次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和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表现为协同。旷场实验结果显示,甲醛和三氯乙烯染毒致小鼠在中央区活动时间延长,站立次数下降,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增大,二者对小鼠在旷场实验中的中央区活动时间、直立次数以及中央区活动距离占总距离百分比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P<0.01),且表现为协同。结论甲醛和三氯乙烯能降低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神经行为表现,二者联合染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厦门市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数据库,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同源性关系。方法203株菌株的基因组DNA经SfiⅠ酶切、脉冲场电泳后,利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203株菌株可分成149种不同的PFGE型,91.13%(185株)的菌株具有独特的带型,同时也有少数带型包含的菌株数较多。对于日常监测中分离得到的菌株,PFGE分型结果与水产品的种类、采样时间基本无相关性,79个菌株可分成74个PFGE带型;从历年食物中毒应急监测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其PFGE型相对较少,124株中只有76个PFGE型。应用Bionumerics计算D值为99.81%。结论建立了厦门市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数据库,为本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