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天花粉蛋白突变体的晶体结构董贻诚陈世芝朱日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核糖体失活蛋白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植物毒素.从结构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链的,如天花粉蛋白,苦瓜子蛋白,商陆等;另一类是双链的,如蓖麻毒素,相思豆毒素等.双...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为解释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综合利用相关黄酮类化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结果和栎苷溶液的1HNMR测定,建立了具有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最强的栎苷分子结构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最优化的分子构象。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以X射线四衍射仪的晶体结构实验数据为依据,通过计算机处理绘制出锌与L-赖氨酸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发现锌作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5,此配位数是一种奇数结构,不同于已报道的4配位和6配位数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4.
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及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尊听  陈莉莉 《药学学报》2007,42(5):492-496
以白杨素为先导化合物经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中间体5,7-二羟基-6,8-二羟甲基黄酮(1),进而合成了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甲基)黄酮(2),5,7-二羟基-6,8-二(乙氧基甲基)黄酮(3),5,7-二羟基-6,8-二(丁氧基甲基)黄酮(4),5,7-二羟基-6,8-二(戊氧基甲基)黄酮(5)和5-羟基-7-甲氧基-6,8-二(乙氧基甲基)黄酮(6);采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1~6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6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利用荧光法分别对1~4与CT-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Stern-Volmer方程,它们对EB-DNA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9.71×103 L·mol-1kq2=2.25×104L·mol-1kq3=1.03×104L·mol-1kq4=7.96×103 L·mol-1。1~4与白杨素相比,对DNA更具亲和力,为开发更有效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5.
目的:合成标题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确证.方法:在氯化锌催化下4-氯-4-脱氧-α-D-半乳糖与乙酰丙酮反应得到新化合物3,并用IR, NMR, HRMS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化合物3属于正交晶系(C11H15ClO5, Mr =262.68),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 0.73936 (15), b=0.94312 (19), c=1.8210 (4) nm, V=1.2698 (4) nm3, Z=2, Dc=1.374 g/cm3, F(000)=552及μ= 0.308 mm-1.由1286个可观测衍射点[I > 2σ(I)]用于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得最终偏离因子R=0.045 5 , wR=0.095 3.结论:单晶结构解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分子由三种分子间氢键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6.
2004年12月美国FDA发表了关于仿制药物申请(ANDA)时晶型的指南,由于晶体结构和晶型与专利保护,药物的化学物理性质(包括溶解度,溶出速率),药效(药物等效),生物利用度,生产工艺,药物稳定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FDA要求首先研究结晶的重要性,设定结晶的质量标准,研究该质量标准对于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7.
芳香胺N-乙酰化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芳香胺N-乙酰化转移酶(ar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NATs)为Ⅱ相药物代谢酶,在药物代谢和毒物解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药物作用新靶点。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的晶体结构上和在不同物种、人种及相同人种、物种的多态性研究方面,而对其本身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该文从NATs的结构、NAT致癌的药理学机制、NATs的内源性作用、NATs失活剂/抑制剂、NATs的替代品、动力学研究、NAT酶的多态性与疾病、NAT酶活性测定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8.
杨洁  刘浩  李姗姗  郭燕  陈强  梅其炳  武祥龙 《安徽医药》2021,25(11):2136-2139
目的 研究复方新诺明中有效成分磺胺甲噁唑(SMZ)的单晶结构,研究其与甲氧苄啶(TMP)的共晶现象,为开发共晶新剂型提供实验支持.方法 采用加溶剂研磨法制备SMZ和TMP的共晶粉末,利用反射法测定红外光谱,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熔点,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PXRD)研究晶型.通过溶剂挥发法得到SMZ的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 SMZ的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C2/c,晶胞参数a=1.6209(10)nm,b=0.5527(3)nm,c=2.5955(16)nm,每个晶胞中有8个分子.共晶粉末的熔点为187.78℃,介于SMZ的熔点170.92℃和TMP的熔点201.96℃之间.与单独组分相比较,红外图谱的指纹区发生明显变化,PXRD产生新的X射线粉末衍射峰.结论 SMZ的单晶属于E型结构,SMZ和TMP通过研磨可以形成共晶,共晶现象引起红外、熔点和衍射峰的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开发药物共晶新剂型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通过研究酿酒酵母中脱氧羟腐胺赖氨酸合酶DHS(Dys1)的结构,揭示羟腐胺赖氨酸化修饰的分子机制,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等高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 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表达系统,体外构建表达载体并表达Dys1。通过亲和层析、分子筛等方法分离纯化Dys1的蛋白质样品。在6%聚乙二醇(PEG) 8000、0.1 mol/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 pH 6.5、8%乙二醇的条件下得到Dys1的锥形晶体。用X射线衍射晶体,用CCP4i、Coot软件解析2.8?分辨率下的Dys1三维晶体结构。结果 Dys1的整体结构为四聚体,活性口袋和辅因子NAD+结合位点位于每个单体之间,单体的核心部位形成一个罗斯曼折叠,构成活性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保守性。结论 首次解析了Dys1的三维结构,发现了辅因子NAD+与酶的结合模式,证实了该酶四聚体的形式和N端的模体是其行使催化功能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