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了解墨脱县1262名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乙肝标志物,Excel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2名中小学生乙肝标志物五项全阴者有886人,占70.2%;仅有303名中小学生有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占24.0%;39名学生HBsAg阳性,阳性率3.1%。HBsAg阳性39名学生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项阳性的学生有27名,占69.2%。结论1262名中小学生中乙肝标志物五项全阴者比例较高,有保护性抗体的比例较低,存在接触感染乙肝病毒的较大风险,因此,加强西藏墨脱县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藏药红景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调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周龄雄性SHR适应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模型对照组(0.5% CMC),藏药红景天高、中、低剂量组(生药i.08,0.27.0.068 g·kg-1·d-1),卡托普利组(0.015 g·kg-1·d-1),另设同龄正常血压的Wistar-kyoto(W KY)大鼠12只为WKY对照组(0.5%CMC),连续ig 4周,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ig给药前和单次ig红景天12 h内及连续ig4周大鼠血压,检测大鼠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结果:单次ig 12 h和连续ig 4周后各给药组收缩压较SHR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模型组收缩压明显高于WKY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各给药组能降低SHR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 <0.05,P<0.01),升高SHR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降低游离脂肪酸(FFA)的趋势,低剂量组可降低SHR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高、中剂量组NO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红景天高、低剂量组SOD明显升高(P <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结论:藏药红景天可能通过调节脂代谢、升高NO含量、提高SOD活性及改善左室肥厚发挥对SHR大鼠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73.
74.
背景 眼科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是防盲治盲工作的有力保障,但目前西藏自治区的眼科医疗资源分配情况仍不能满足当地防盲治盲工作的需要.了解西藏地区眼科医疗资源现状有助于当地合理分配紧缺的医疗资源,推进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 目的 对西藏自治区的眼科医疗资源分配进行调查,为尽快建立该地区的眼科医疗保健网络和有效提供资源供给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组于2016年4-6月面向西藏藏族自治区各级医疗单位眼科科室负责人和眼科医生发放西藏自治区医疗机构眼科专业情况调查问卷.西藏地区21家医疗机构的21名眼科科室负责人和52名眼科医生就眼科专业情况参与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职人员按照统一调查方式收集整理,以确保回答问卷的真实有效性.结果 所有调查问卷发放的全区覆盖率为100%并全部收回,问卷填写符合要求,应答率及问卷有效率均为100%.截止2016年6月,西藏自治区共有21所有眼科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西藏人口状况计算,平均每15.1万人拥有1个眼科医疗机构,但无独立眼科专科医院.其中有眼科专科医生者19所,占90.5%,有独立眼科科室者13所,占61.9%,有眼科独立手术室11所,占52.4%.全区眼科共有病床数量120张,平均每10万人拥有眼科医生1.6名,其中硕士学历者3名,尚无主任医师;全区共有专业护士14人,其中全职和兼职者各7人.目前西藏藏族自治区具备了基本的诊断仪器和最基本的手术设备,2015年全区平均眼科手术量为326.2人次.结论 西藏藏族自治区的眼科医疗资源不足,尤其是基层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眼科医疗机构,制约当地眼科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调查青海藏区高原的藏族儿童泡型包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玉树州、果洛州在校小学生开展泡型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 B超共调查儿童19 629人,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为1.13%(221例);血清学调查9 888人,总阳性率为12.59%(190例)。玉树州和果洛州儿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42%(31/7454)、1.57%(19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05);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4.26%(302/7081)、18.56%(1 835/9 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7,P0.005)。儿童患病率最高的3个县为果洛州的达日县4.31%(106/2461)、班玛县1.92%(26/1 351)和玉树州的称多县1.11%(18/1 612)。男童和女童泡型包虫病总患病率分别为0.91%(91/9 954)、1.34%(130/12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P0.005);男童和女童血清学总阳性率为12.10%(1 037/8 568)、13.09%(1 100/8 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P0.05)。不同年龄组间儿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泡型包虫病患者P1a型占67.76%(145/214),P1b型占10.75%(23/214)、P2型占16.36%(35/214)。患者病灶直径5cm者占87.38%(187/214),10 cm者仅占2.80%(6/214)。结论青海南部藏区高原儿童存在泡型包虫病的严重流行,但多数患者为泡型包虫病早期,应加大儿童泡型包虫病的筛查力度,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和建立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方法。方法分离2月龄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结果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增生速度快,早期培养的细胞呈凝集性生长,而6代后的细胞则呈非凝集性生长。结论利用分离酶和Ⅳ型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得的西藏小型猪毛乳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并传代。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对导游人员进行高原病知识培训,了解培训对导游人员高原相关知识的提高效果,为通过开展高原病知识培训,减少由于高原病知识的缺乏引发的高原反应,提高导游人员对高原病发生后的处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高原病知识问卷,2011年3月7和8日,让高原旅行导游人员在培训前、培训后2次填写问卷,根据填写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65.7%的高原导游人员是首次接受高原病知识培训.培训后对高原病的知晓率从66.7%提高到82.8%(x2=6.709,P <0.01),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另外,培训后,会积极将高原病知识告知旅行人员的导游比例从77.1%提高到88.2%,对高原病症状的认识、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处理措施及旅行人员进藏后的自我监测指标的认知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通过培圳可提高高原导游人员对高原病的知晓率,加强对高原导游人员及旅行者高原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8.
符佳  杨龙飞  梁峻铭  徐玲  赵刚  付强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9):3684-3695
鼠尾草属Salvia是唇形科中最大的一属,全世界约有1 000余种。我国鼠尾草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西南为最多。该属植物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主要类型有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和酚性类化合物等。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西藏地区鼠尾草属植物,该文将对分布于西藏地区鼠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酸菌,并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今后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方法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乳酸菌;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耐酸及耐胆盐特性进行分析。结果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出两株乳酸菌LP1和LA1,初步鉴定两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并能抵抗pH 3.0的酸性环境和0.3%-0.5%的高胆盐环境。结论植物乳杆菌LP1和嗜酸乳杆菌LA1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和胆盐耐受力,具备作为益生菌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实验用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变异分化类型,比较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实验动物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 采集59头西藏小型猪血液,分别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扩增、测序并分类,同时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比较研究.结果 根据串联重复区重复片段的变化,西藏小型猪线粒体DNA控制区分为A、B两种类型,分别占57.6%和42.4%,几乎与5'端序列在305、500和691的三个主要转换位点的变化相对应.A、B两类西藏小型猪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统计结果显示,红细胞数(RBC)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碱基变异,西藏小型猪分为两个类群,两个群体之间红细胞数存在明显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D-loop region sequence variation in Tibet Mini-Pigs in relation to the blood parameters and provide the molecular genetic basis for developing new species of laboratory animals.Methods The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whole blood samples of 59 Tibet mini-pigs to amplifying the mtDNA D-loop for sequence analysis. Nine physiological and nine biochemical blood parameters of Tibet mini-pigs were measured .Results Based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tandem repeat motif, the mtDNA D-loop region of Tibet mini-pigs wa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type A and B with the percentage of 57.6% and 42.4%, respectively, roughly matching the 3 transform sites (305, 500, 691) at the 5' end. In the 18 blood parameters, only red blood cell cou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ypes A and (P<0.01).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sequence variation of the mtDNA D-loop region, Tibet mini-pig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ha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d blood cell cou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