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0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326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991篇
口腔科学   203篇
临床医学   661篇
内科学   1114篇
皮肤病学   128篇
神经病学   224篇
特种医学   1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801篇
综合类   125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327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971篇
  3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8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目的观察EphB4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探讨EphB4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人工合成EphB4 ASODN,脂质体转染U87细胞。分别应用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phB4 mRNA和蛋白质,评估阻抑效应;并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采用Boyden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力。结果(1)由脂质体转染的EphB4 ASODN对U87细胞EphB4 mRNA和蛋白质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600nmol/LASODN作用于U87细胞72h,EphB4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0±0.05,EphB4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减弱。(2)各实验组EphB4 ASODN对U87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呈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性;以600nmol/LASODN作用72h,U87细胞生长抑制率达到68.70%,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抑制作用。(3)EphB4 ASODN诱导U87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4)EphB4 ASODN组U87细胞的跨膜数为17.82±2.35,与空白对照组及NSOD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hB4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力尔凡对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治疗价值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采用力尔凡联合顺铂腹腔内注入,对照组(20例)单用顺铂腹腔内注入。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3周,观察腹腔积液消失情况,评定疗效,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9.3%,对照组为60.0%(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结论力尔凡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具有协同作用,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参与了以上机制,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其疗效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4.
端粒酶活性在人膀胱肿瘤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改良TRAP法测定91例膀胱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78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4%,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也有14%的检出率,8例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中4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0%,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检出率为12%,端粒酶活性在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张林  于文彬  马越云  苏明权  丁振若 《医学争鸣》2002,23(12):1085-1089
目的:为研究TLR2胞外域在肽聚糖诱导的信号转导中的功能,构建TLR2胞外域及其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提取HL-60细胞总RNA,以RT-PCR方法获取了TLR2胞外域cDNA片段,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转化E.coli JM109,建立了TLR2胞外域的cDNA克隆;籍此,又相继克隆了胞外域的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然后将这三个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中的人TLR2全长cDNA序列比较,仅4个碱基不同,同源性为0.998。结论:成功获得了HL-60细胞TLR2胞外域及其氨基端和羧基端片段的克隆。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检测直肠癌肠系膜静脉血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mRNA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直肠癌术中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结果  4 2例中 2 2例CK2 0mRNA阳性 ,阳性率 5 2 .4 %。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阳性率升高 :DukesC +D期CK2 0mRNA阳性率高于DukesA +B期(P <0 .0 1)。随访发现 ,肠系膜静脉血阳性者远处转移率增高 (18.2 % )。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的检测可提高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CK2 0mRNA阳性者 ,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端粒酶突变体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 利用质脂体转染法在培养的肝癌细胞中导入端粒酶突变体,并与维甲酸和人参皂甙对照,利用TRAP-银染方法对不同时期肝癌细胞进行了端粒酶活性的测定,并观察各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在加入端粒酶突变体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现象,其作用效果与维甲酸基本相同。结论 端粒酶突变体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elomerase-PCR-ELISA法检测了30例癌性胸腔积液及21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与细胞学检查比较结果: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6.6%,结核性胸腔积液20%(3/15),其他病因胸腔积液0%(0/6),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高于细胞学检查率36.6%(P<0.005),两者平行试验阳性率83.3%。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成为诊断癌性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9.
40.
在RPHI试验中,将VitK1或VitK3预先与HBsAg阳性血清作用后,再加抗HBs单克隆抗体诊断红细胞,可见红细胞呈圆点状沉淀,提示HBSAg与抗HBs的结合受到抑制,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RPHI试验后的抗HBs单克隆抗体诊断红细胞,经洗涤后再与HBsAg阳性血清作用,仍出现明显凝集,表明VitK对HBsAg与抗HBs结合的抑制作用不是通过影响抗HBs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