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63篇
  免费   1418篇
  国内免费   665篇
耳鼻咽喉   51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49篇
基础医学   474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6174篇
内科学   768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41篇
特种医学   6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3584篇
综合类   14460篇
预防医学   2643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8145篇
  88篇
中国医学   4766篇
肿瘤学   430篇
  2024年   210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995篇
  2020年   987篇
  2019年   999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896篇
  2015年   1093篇
  2014年   1985篇
  2013年   1989篇
  2012年   2591篇
  2011年   2790篇
  2010年   2581篇
  2009年   2388篇
  2008年   2578篇
  2007年   2415篇
  2006年   2288篇
  2005年   2345篇
  2004年   2108篇
  2003年   1943篇
  2002年   1643篇
  2001年   1339篇
  2000年   952篇
  1999年   717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381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目的 观察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8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组(CCEA组)和对照组(M组)。CCEA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采用负荷量+连续恒量法镇痛,给子负荷量后采用艾克孚镇痛泵2 ml/h持续输注低浓度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混合液镇痛。M组术毕拔出导管返病房,疼痛时肌注哌替啶1mg/kg。比较两组镇痛效果、术毕及术后生命体征和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两组产妇术后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后用CCEA法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的局麻药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全部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A组(n=20)注入0.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25ml;B组(n=20)注入A组用药加地塞米松10mg(2ml);C组(n=20)注入A组用药加吗啡2mg(0.2ml);D组(n=20)注入A组用药加地塞米松10mg(2ml)、吗啡2mg(0.2ml)。结果 B、C、D组与A组相比起效时间显著缩短、镇痛时间显著延长,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D组和B、C组相比镇痛时间又明显延长,差异非常显著(P<0.01);C组中有1例(5%)因发生恶心呕吐,其余多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的局麻药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吗啡用于术后镇痛镇痛时间长,效果可靠,副作用少,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93.
氢化小檗碱镇痛和消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氢化小檗碱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使小鼠致炎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氢化小檗碱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对小鼠热致痛和醋酸致痛具有 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氢化小檗碱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4.
利多卡因结合安定在产科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  孙雪珍 《中原医刊》2002,29(5):17-17
本文介绍我院自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选择性应用利多卡因宫颈封闭结合安定静脉注射用于分娩期镇痛效果良好,并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不影响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是一种简便,安全,有铲的产科镇痛方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技术(PCA)在泌尿外科手术后应用中的护理。方法:观察112例患使用SHI型持续注入器进入硬膜外或静脉持续注药的效果。结果:镇痛有效率达80%以上,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PCA是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可大大提高术后病人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配伍地塞米松、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将5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于硬膜外分别注入0.75%布比卡因2ml加生理盐水3ml(A组)和0.75%布比卡因2ml、地塞米松5mg和维生素B650mg、维生素B120.5mg(B组),拔除硬膜外导管,送回病房.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切口痛觉恢复时间为11.21±2.68h,较A组4.6±1.51h显著延长,P<0.01.结论布比卡因配伍地塞米松、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单纯布比卡因相比具有镇痛时间延长的特点,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脊髓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针刺镇痛的机理,本文以完全福氏佐剂足踝关节注射造成大鼠关节炎动物模型,电针“足三里”和“昆仑”穴,以大鼠脊髓腰膨大段脊髓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作为观察指标,并设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加纳洛酮注射组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正常组FOS样免疫反应性(FLI)阳性细胞数极少,而模型组有大量的FLI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正常组,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FLI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加纳洛酮注射组与模型组比,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电针组相比,其FLI阳性细胞数高,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电针缓解佐剂关节炎病理性疼痛的作用与抑制伤害性传入冲动诱发脊髓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同时本实验还显示,电针抑制AA大鼠诱发脊髓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电针引起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鼻部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止痛效果.方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静脉留置针持续接镇痛泵止痛,另一组使用传统止痛.结果使用镇痛泵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止痛效果,减轻了鼻部手术后病人的痛苦.结论镇痛泵止痛不仅适用于普外科、妇产科,而且对五官科手术后病人的止痛效果亦明显,且较为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9.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R组(n=20):采用PCRA法,镇痛药0.3%罗哌卡因(Rop),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按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 持续量(2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B组(n=20),镇痛药0.3%布比卡因(Bup),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C组(n=20,对照):术后不使用PCRA,仅中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C组100%患者需肌注2-3次盐酸哌替啶,每次50-10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0.3%罗哌卡因或0.3%布比卡因均有效;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且并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及其不同配伍镇痛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行UAE介入治疗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四组,RD0组(n=20):采用PCEA法,镇痛药0.2%罗哌卡因(Rop)+0.004%吗啡(Mor),RD1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05%氟哌利多(Dro);RD2组(n=20):RD0组镇痛药中加入0.01%Dro,RD0~RD2组硬膜外腔穿刺(T11~12)置管后接PCA泵按LCP模式镇痛,即负荷量(6ml)+待续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C组(n=20,对照):口服尼美舒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UAE导丝导管操作及栓塞时C组病人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而RD0~RD2组无此现象;介入治疗后VAS评分、BCS评级、术后恢复时间RD0~RD2组明显优于C组(P<0.05)。PCEA各组病人围介入治疗期均安静合作,精神状态良好,C组病人烦躁不安发生率较多;恶心、呕吐发生率RD0组及C组高于RD1组及RD2组(P<0.05)。结论 UAE围介入治疗期PCEA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用药法,且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PCEA配方中适量加入Dro(0.005%)可减少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