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69篇
  免费   236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728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5365篇
内科学   417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3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53篇
综合类   7985篇
预防医学   15488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2430篇
  94篇
中国医学   922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894篇
  2022年   671篇
  2021年   804篇
  2020年   791篇
  2019年   788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589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927篇
  2014年   1960篇
  2013年   1963篇
  2012年   2533篇
  2011年   2721篇
  2010年   2598篇
  2009年   2399篇
  2008年   2484篇
  2007年   1939篇
  2006年   1677篇
  2005年   1465篇
  2004年   1214篇
  2003年   993篇
  2002年   702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420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354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罗晓  何茜  李海冰  涂丽  张海玲  穆琼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5):3184-3190
背景 我国基层全科医生的离职意愿较高,调查其离职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减少基层卫生人才流失提供思路。目前,完成"5+3"模式(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的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逐步履约进入基层工作,而针对该部分全科医生离职意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调查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回归基层工作后的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吸引卫生人才留任、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贵州省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5+3"模式培养并履约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2015—2017级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于2021-01-20至2021-02-10对其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毕业生的一般情况、职业满意度、离职意愿、服务期满后职业方向。共回收问卷347份,其中有效问卷31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全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贵州省"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整体离职意愿得分为(3.98±0.98)分,具有离职倾向者229例(73.6%)。不同性别、单位地理位置、每日工作量者的离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单位负责人对待下属的方式、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当前收入满意程度、家人对工作的支持程度、当地激励政策执行程度是"5+3"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服务期满后,计划留任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12例(3.9%),计划去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者21例(6.7%),计划离开基层去上级医院工作者196例(63.0%),计划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者60例(19.3%)。 结论 贵州省"5+3"模式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的离职意愿较高,预计服务期满后基层全科人才流失较多,需从提高收入、重视全科医生心理需求、优化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全科宣传等方面着手改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护理行业的新宠,男护士以其独特的优势给护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在目前男护士职业发展中,也存在社会知晓率低、离职率高,待遇水平低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男护士目前的职业发展现状,并从社会、医院以及男护士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增加社会对男护士职业的了解与尊重,使男护士更深层次地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价值,促进我国护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视屏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联。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市某中学初一至高三1062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象年龄为(15. 38±1. 74)岁,其中男生576名,女生486名。采用自制问卷、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CAIHLQ)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和评定人口统计学信息、健康素养水平、学习日视屏时间及抑郁症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包括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和精神成长三个维度)及其不同组合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6. 1%(277/1062)。相对初中生、自评家庭经济一般/良好和视屏时间正常,高中生、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和视屏时间过长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χ~2值分别为15. 090、10. 510和4. 832,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健康素养、视屏时间过长和低精神成长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正向关联(P<0. 05)。相同健康素养水平情况下,视屏时间越长抑郁症状检出率越高。视屏时间过长且低健康素养水平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51. 7%(30/58),OR=5. 741(95%CI 2. 999~10. 999)。结论视屏时间和健康素养是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低健康素养且视屏时间过长的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劳务派遣"成了医疗机构终末消毒、保洁、垃圾回收等工作新的用工形式。由于多数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不清楚对劳务派遣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至于劳务派遣工在劳动过程中应享有的劳动保护权益未获得切实保障。本文就某医疗机构核医学工作场所劳务派遣保洁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监督案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江苏省内某石化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测定,确定噪声危害程度分级,并对作业人员纯音气导听阈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180个噪声暴露点中有51个噪声声级>85 dB(A),其中炼油部门汽油加氢岗位危害程度为Ⅲ级(重度);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结果基本与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相一致,危害程度Ⅱ级(中度)的热电部燃料工区和公用工程运行部供一、净化、低温热利用工区听阈异常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14.63%和10.34%、4.41%、3.51%。提示企业应关注噪声危害严重岗位,加强噪声危害的防护治理。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要始终贯穿于医学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要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习过程相结合。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专门针对低年级的医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整个本科教育的引导环节,目的是早期引导医学生认识医学和医学的责任,为培养未来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北医学教育》2015,(3):415-417
医学教师是发展医学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医学教师专业化是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从医学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出发,分析我国医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策略:建立和完善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医学教师的自主意识,加强医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传媒背景下,媒介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未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本文探讨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情况,分析医药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在医药院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