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43篇
  免费   3786篇
  国内免费   1109篇
耳鼻咽喉   236篇
儿科学   561篇
妇产科学   216篇
基础医学   2293篇
口腔科学   276篇
临床医学   6088篇
内科学   4160篇
皮肤病学   406篇
神经病学   1271篇
特种医学   11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6篇
外科学   1399篇
综合类   12608篇
预防医学   10049篇
眼科学   377篇
药学   4780篇
  66篇
中国医学   2857篇
肿瘤学   1756篇
  2024年   662篇
  2023年   2315篇
  2022年   1871篇
  2021年   2289篇
  2020年   2146篇
  2019年   1856篇
  2018年   948篇
  2017年   1257篇
  2016年   1589篇
  2015年   1671篇
  2014年   2505篇
  2013年   2465篇
  2012年   2902篇
  2011年   2775篇
  2010年   2429篇
  2009年   2121篇
  2008年   3277篇
  2007年   2500篇
  2006年   1945篇
  2005年   2317篇
  2004年   1895篇
  2003年   1751篇
  2002年   1284篇
  2001年   1205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52-55
目的 分析老年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特征和反流特点。方法 以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rGERD 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 岁)42 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0 岁)58 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特征、食管动力学特征、反流特点。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性别、BMI 指数、吸烟及饮酒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胸痛、上腹部不适及慢性咳嗽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LESP 及LEPP 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酸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rGERD 患者存在明显的食管动力学异常,且该类患者的反流主要是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Ki-67蛋白的表达与超声声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1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毛刺征、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和血流显像分级等。取11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超声声像特征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中,43例既存在Ki-67蛋白阳性表达又存在HIF-1α蛋白阳性表达,35例仅存在Ki-67蛋白阳性表达,13例仅存在HIF-1α蛋白阳性表达,Ki-67、HIF-1α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共1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0.91%(78/110),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91%(56/110)。不同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流显像分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可能与血流显像分级有关,Ki-67的表达可能与肿块形态、钙化灶形态及血流显像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聚集性,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选取6个县(区),于2015—2017年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分析不同特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特征及聚集性。结果共筛查83 530人,检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21 362例,检出率为25.57%,其中男性、年龄较大者、农村、高中以下文化者、农民、家庭年收入<5万者检出率较高(P值均<0.001)。从不同类型看,血压高型检出率最高(19.24%),其他依次为患病风险≥20%型(5.77%)、血脂异常型(5.32%)和心血管病史型(3.29%);1、2、3、4种高危类型构成比分别为72.19%、24.31%、3.31%、0.19%,不同特征人群高危类型检出率和高危类型聚集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且高危类型呈聚集性,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5.
56.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肖敏  蒋利萍 《免疫学杂志》2020,36(7):606-611
目的本研究纳入1例8月龄时发生播散性卡介苗病的女性患儿,旨在探讨IFNGR1缺陷病的临床及分子特征。方法总结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NGR1部分缺陷病患儿临床资料,Q-RT-PCR检测IL-12-IFN-γ轴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PHA刺激的T细胞表面IFNGR1蛋白表达,Sanger测序法分析IFNGR1基因。结果患儿常规免疫功能无异常。患儿抗凝血经BCG+rhIFN-γ同时刺激后IL-12B的表达水平比单独使用BCG刺激略有增加(P0.05),但较健康对照显著降低(P0.05);IFNGR1蛋白表达高于健康对照。基因测序发现患儿IFNGR1第6外显子存在c.819_822del4(p.N274Hfs*2)杂合突变,父母均无此突变。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FNGR1基因部分缺陷病极为罕见,易发生播散性分枝杆菌感染,应尽早检测IL-12-IFN-γ轴功能、相关蛋白表达并行基因分析确诊。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的流行特征,为全市的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黄山市2014—2018年的淋病数据、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黄山市累计报告淋病病例761例,年均发病率为11.09/10万,年均增长率为29.1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12.29,P<0.05)。淋病的人群分布中,男女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3.63: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3.18,P<0.05);15~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5.94%,职业以农民最多,占44.81%;以屯溪区、歙县报告病例数较多,分别占37.45%、23.26%。结论2014—2018年黄山市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淋病防控形势严峻,需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符合多原发结直肠癌诊断的患者42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20%(42/349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32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66岁,共发现73处结直肠癌灶,多位于近端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共检出淋巴结527枚,阳性10枚(1.9%),淋巴结阳性患者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37.5%(12/32);27例为双原发癌,3例为三原发癌,2例为五原发癌;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5%和74.38%。异时性多原发癌10例,年龄33~86岁,第一癌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第二癌多位于升结肠区域;共检出淋巴结276枚,阳性率12.3%(34枚),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66.67%。结论多原发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不少见,其分布有一定规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提高早期诊断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