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350篇
  免费   15034篇
  国内免费   7984篇
耳鼻咽喉   552篇
儿科学   5517篇
妇产科学   980篇
基础医学   9338篇
口腔科学   364篇
临床医学   60882篇
内科学   35841篇
皮肤病学   869篇
神经病学   17062篇
特种医学   115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4篇
外科学   14135篇
综合类   119816篇
预防医学   25454篇
眼科学   1519篇
药学   56142篇
  644篇
中国医学   40064篇
肿瘤学   5296篇
  2024年   2321篇
  2023年   7672篇
  2022年   7097篇
  2021年   9812篇
  2020年   9651篇
  2019年   10272篇
  2018年   4482篇
  2017年   9262篇
  2016年   9763篇
  2015年   11064篇
  2014年   19972篇
  2013年   19051篇
  2012年   22984篇
  2011年   24745篇
  2010年   22371篇
  2009年   21385篇
  2008年   23108篇
  2007年   21779篇
  2006年   19872篇
  2005年   20934篇
  2004年   19021篇
  2003年   19209篇
  2002年   14358篇
  2001年   12474篇
  2000年   9359篇
  1999年   6933篇
  1998年   6019篇
  1997年   5174篇
  1996年   4096篇
  1995年   3257篇
  1994年   2359篇
  1993年   1483篇
  1992年   1285篇
  1991年   1162篇
  1990年   799篇
  1989年   815篇
  1988年   273篇
  1987年   197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135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究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ALL患儿,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VDLD方案治疗,联合组(37例)实施甲磺酸伊马替尼+VDLD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P<0.05);联合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AFF、APR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RFS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VDLD化疗方案治疗ALL,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清BAFF、APR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之一,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良好评估可为医患沟通、治疗方案调整等方面提供依据。因此,如何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一直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已得到共识,脑电图(EEG)可反映脑神经功能损伤的有无及程度。EEG及其衍生指标(如诱发电位、脑电非线性分析)近年来备受关注,具有无创、准确、客观及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在临床上已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4.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气道炎症反应的复杂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1]。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第一次提出“表型”这一概念,并提出基于表型分类有助于哮喘治疗及判断预后[2]。中医药治疗哮喘有其独特优势,但辨证分型缺乏明确统一的客观化、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措施。方法选取3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人员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的超声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验组超声检查纵径以及横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超声诊断,可以提高患者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6.
汤文平  张银兰 《安徽医药》2016,37(4):474-476
目的 分析并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6例在全麻唤醒状态下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有效的心理护理及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手术后进行仔细的对比观察和功能锻炼,并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结果 6例患者中,术后有1例出现癫痫发作和幻觉症状,经用药治疗后控制;1例出现运动性失语症状;有2例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肌力较术前下降,经积极的康复锻炼,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语言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良好,顺利出院。6例患者均在出院半年后随访,效果较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评估、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指令性语言训练及培训指导有助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MR对PRE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0 T MR对30例PRES患者进行常规扫描,其中19例同时行MRA检查,13例行MRV检查。结果 PRES病变主要累及顶枕叶,双侧基本对称;病变主要位于脑白质内,也可累及其它部位。PRES病变的特点是呈长T 1长T 2信号,边缘不清,无明显占位效应。MRA及MRV均无异常发现。结论 MR对PRES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接收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清晨血压回升与缺血性ST段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予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动态心动图检查,将获得的血压变化及ST段压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清晨血压回升值以及对应时域的ST段压低值呈正相关,清晨时血压波动幅度较大,和心电图ST段显示心肌缺血性改变越加显著。结论患者在清晨清醒前后血压升高和发生心肌缺血情况呈正相关,并且大部分为无痛性心肌缺血,特别在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