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0篇
  免费   2557篇
  国内免费   667篇
耳鼻咽喉   150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2434篇
基础医学   2260篇
口腔科学   329篇
临床医学   2020篇
内科学   600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771篇
特种医学   5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266篇
综合类   4075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1323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984篇
  21篇
中国医学   1069篇
肿瘤学   403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843篇
  2020年   771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864篇
  2016年   1005篇
  2015年   951篇
  2014年   1740篇
  2013年   1459篇
  2012年   1447篇
  2011年   1611篇
  2010年   1309篇
  2009年   1116篇
  2008年   1022篇
  2007年   1081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596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9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下颈椎再手术的原因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23例下颈椎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方法]患者23例,其中前路手术12例,后路9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均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评估了病史、影像学、神经功能(Nurick分级)等.[结果]平均随访2.6 a,Nurick分级,除2例仍为V级外,余21例均提高了Ⅰ~Ⅱ级.14例颈前路融合患者均骨性愈合.5例患者术后残留有取骨区不适.[结论]本组再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减压不彻底或未减压、忽视影像学检查、假关节、内植物并发症、后凸畸形及手术相邻节段的退变性疾病.再手术目的仍为充分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 通过对25例前路手术治疗非连续节段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回顾,探讨非连续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5例非连续节段颈椎病人进行前路减压和重建.应用Cage加Cage重建14例;Cage加前路钢板固定7例;Cage加钛网和前路钢板重建4例.并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神经学检查随访20例病人的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时间18个月-6年3个月.平均37个月.应用JOA评分(17分法)评价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术前平均评分6.2分(3-8分),术后平均评分11.4分(4-15分).有19例见到影象学融合.6例临床融合.未有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间融合器下沉等.结论 对于非连续节段颈椎病,如果交界节段无退变不稳的表现,保留交界节段分别对受累节段进行减压和固定融合,是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月接受该术式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临床表现、JOA评分、MRI影像变化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未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获得1年以上随访者2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9.2个月,术后3个月、12个月时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66%;16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1%。结论: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巨大椎间盘突出可缩短治疗周期,相对节省治疗费用,同时解除了硬膜囊前、后方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核医学显像在诊断不明性质颈痛中的价值.方法 70例不明性质颈痛患者,X线、CT或MRI结果提示骨质破坏或占位性病变,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拟手术治疗入院.为明确诊断,行99m Tc-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像后1周内行手术或病灶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结果.10例骨显像多发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了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FDG)肿瘤代谢显像.结果 骨显像阳性62例.33例颈部单发病灶,其中原发恶性肿瘤4例,转移瘤6例,良性病变23例.29例为多发病灶,其中转移瘤24例.25例患者骨显像后改变了治疗方案.10例转移瘤患者中的7例18F-FDG肿瘤代谢显像找到了原发病灶.结论 全身骨显像应作为诊断不明性质颈痛的重要辅助手段.18F-FDG肿瘤代谢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联合应用对于不明性质颈痛的明确诊断,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Axonal damage is a majo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permanent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the brai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 In this study, MR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egree of neuronal damage in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 MS. Spectra were acquired from spinal cord and brain in 11 patients with MS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ore [EDSS], range 2.5-7.0) and 11 controls. Brain lesion volume and spinal cord cross-sectional area were measured. Concentration of the neuronal metabolite N-acetyl-aspartate ([NAA]) was reduced in the spinal cord in MS patients relative to controls (reduced by 32%, P < 0.05), indicating significant neuronal damage. Additionally, the spinal cord was significantly atrophied in MS patients (15%, P < 0.001). No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rain [NAA] was seen in the MS group. There were no cor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measures and cord atrophy or brain lesion volume on MRI; however, spinal cord [NAA] correlated with the cerebellar subscore of the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P < 0.005), while brain [NAA] correlated with disease duration (P < 0.05). MRS demonstrated cellular damage within the cord over and above the tissue atrophy seen by MRI. Combining MRI and MRS may therefore give a more complete picture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spinal cord.  相似文献   
107.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Ⅰ期行后路复位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定期X线摄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以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27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颈椎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融合率为100%,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4级,无一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Ⅰ期前后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彻底的减压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8.
颈椎病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病术中脊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279例颈椎病,对术中出现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9例患者中5例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为1.79%。颈前路颈椎病手术中发生4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发生1例。经过清除血肿,甲基强的松龙等药物的及时治疗,5例患者逐渐恢复。结论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均可能发生脊髓损伤,如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治疗颈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7月至2004年12月对21例颈段食管癌患者行不开胸食管剥脱术并Ⅰ期行胃咽吻合或胃食管端侧吻合术。结果本组病人的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裂开1例,气胸1例。1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胃液反流。1例住院期间因胃大出血死亡。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获得随访27个月~12年,13例存活超过1年,6例存活超过3年,3例存活超过5年。结论不开胸食管剥脱术手术简单,效果满意,适用于颈段食管癌。食管剥脱术后行胃代食管者胃液反流严重,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10.
应用流式细胞计对30例宫颈腺癌和混合癌细胞的DNA指数和细胞增殖周期各时相细胞分布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整倍体肿瘤29例,占96.7%.流式细胞计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是有价值的。细胞增殖周期比DNA指数对预后的估价更有意义.乳头型腺癌、分化I级的肿瘤,S+G2M比率最低,5年生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