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3年期间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停药前水平对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 115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每隔半年检测HBsAg定量,分析3年HBsAg的动态变化.有35例患者3年后陆续停药,继续随访1年,观察停药后疗效持续性.分析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定量与疗效持续性的关系.结果 115例HBeAg阴性患者随着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治疗,HBsAg定量逐年有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差异(F=3.01,P<0.05).HBsAg定量在基线为(3.13±0.79)logIU/ml,在治疗6、12、18、24、30、36个月分别为(3.11±0.86)、(3.06±0.85)、(2.98±0.92)、(2.91±0.84)、(2.83±0.82)、(2.76±0.95) logIU/ml(与基线比较,t值分别为0.18、0.65、1.33、2.05、2.83、3.21;P值分别为0.85、0.52、0.19、0.04、0.005、0.002).持续病毒学应答组(13例)与病毒学复发组(22例)在停药时HBsAg水平分别为(2.21±0.73)、(2.89±0.95)logIU/ml,两组病例的停药时HBsAg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3).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均随着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停药患者停药时HBsAg定量低水平与更好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防感煎剂对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重以及免疫器官与肺脏的影响。方法:建立H1N1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动态观测防感煎剂对感染小鼠体重、胸腺、脾与肺脏指数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防感煎剂可以减轻感染后体重下降程度,有利体重恢复,并且减轻肺部炎症病变,抑制肺炎损害,减轻病毒对机体免疫器官的损害,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防感煎剂能够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恢复。  相似文献   
33.
本文综述了近3年荔枝核提取工艺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提出虽然大量实验结果证实荔枝核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荔枝核总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且治疗肝病、糖尿病、乳腺增生、肿瘤等药理作用显著,但目前对荔枝核已知的主要药效物质研究仍停留在其粗提物上,有效部位的筛选与提纯缺乏系统及规范化,指出应尽快开展相关的如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的制订等工作。  相似文献   
34.
板蓝根中红细胞凝集效应组分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琴  马丽  李兰  胡晓燕  姜黎  肖小河 《中草药》2012,43(1):125-130
目的研究板蓝根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成分。方法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系统化学部位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探讨各化学部位的抗病毒活性;针对活性最强的部位建立1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生物测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板蓝根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家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最强;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2号、11号共有峰(保留时间分别为7.23、43.00 min)的相对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样品的凝集作用也越强。结论 2号、11号峰可能为板蓝根抗病毒作用的特征峰,所建立的板蓝根HPLC特征图谱与药效作用的关系,可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5.
忍冬属植物环烯醚萜类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我国忍冬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可供药用的品种达47种,广布于全国各省区,金银花为该属植物中的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忍冬属中环烯醚萜类成分显示出较强的生物活性,通过对忍冬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展望今后忍冬属植物此类成分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便于对忍冬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充分开发利用该属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36.
中华猕猴桃根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杰  缪浏萍  吴彤  沈龙海 《中草药》2012,43(6):1233-1240
中华猕猴桃是中国特有种,其根在民间用药广泛,含三萜类、黄酮类及其他多种成分,其中以三萜类成分为主。药理研究发现中华猕猴桃根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尤其在抗肿瘤方面疗效显著,目前临床上多以中华猕猴桃根粗提物来治疗肿瘤。研究发现其抗肿瘤药效物质基础以三萜类成分为主,现就中华猕猴桃根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近10余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抗病毒药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后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活性。方法?采用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试验,比较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后的存活天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P<0.01)。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的保护作用较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38.
植物多酚类成分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亮  李医明  陈凯先  贾琦 《中草药》2013,44(11):1501-1507
植物多酚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类次生代谢产物,随着多酚类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微生物、调血脂和血糖等多方面活性的发现和阐明,植物多酚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多酚类成分由于其结构上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目前在提取分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中药中多酚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下一步分离纯化多酚类成分提供比较系统的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39.
ARC-G(牛蒡子苷元)为中药牛蒡子中常见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众多学者的潜心钻研,使得ARC-G在药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深入,有抗炎及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抗白血病、抑制肿瘤细胞活性和调节血糖等作用。已进行初步研究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抵御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调节血压稳定以及对于心脏病的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文献,以期为更深入地研究ARC-G药理作用以及扩大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重组抗肿瘤抗病毒蛋白乐复能(novaferon)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以WST1染色法检测Daudi细胞增殖,测定乐复能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以WISH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乐复能抗病毒活性;乐复能以胰蛋白酶酶切后,用HPLC分析肽图;其余检测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05年版的规定进行。结果:3批乐复能原液和成品的抗肿瘤比活性均≥2.0×106 U/mg、抗病毒比活性均≥1.0×109 IU/mg。3批乐复原液的HPLC肽图与参考品一致,乐复原液的蛋白含量、纯度、分子质量、等电点、末端氨基酸序列等指标及成品的细菌内毒素、苯甲酸含量、乙腈残留量等指标均符合规定。根据检定结果建立了乐复能的质量标准。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以保证乐复能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可用于乐复能的常规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