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3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572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373篇
内科学   745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221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487篇
预防医学   356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80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43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30篇
  1975年   28篇
  1974年   41篇
  1973年   48篇
  1972年   35篇
  1971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检测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elomerase-PCR-ELISA法检测了30例癌性胸腔积液及21例良性胸腔积液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与细胞学检查比较结果: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6.6%,结核性胸腔积液20%(3/15),其他病因胸腔积液0%(0/6),癌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高于细胞学检查率36.6%(P<0.005),两者平行试验阳性率83.3%。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能成为诊断癌性胸腔积液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简便、快速及无放射性污染的银染粒重复序列扩增法(silver staining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SS-TRAP)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方法:运用SS-TRAP法检测了293细胞、经加热处理的293细胞、空白对照及典型乳腺癌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其结果予以定量。结果:该法有检测出10个以上293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热处理及空白对照均为阴性;乳癌组织标本中银染条带清晰可见,而良性病变中未见端粒酶阳性条带。结论:非核素银染TRAP法可用于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与TRAP法相比,同样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更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与其增殖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以及细胞分化后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免疫荧光细胞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P-ELISA法测定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细胞分化前后的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结果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体外培养12周内,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未见变化,细胞的增殖速率亦未见明显不同;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端粒酶活性丧失,端粒酶逆转录酶的mRNA和蛋白质也均未见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速率未见变化;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端粒酶活性丧失,可能是由于端粒酶逆转录酶停止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6例,伴肠化生者15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4例,胃癌19例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采用S-P法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0%、46.67%、64.29%和78.95%,呈递增趋势。Hp阳性患者hTERT蛋白表达率为77.4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3.33%,P<0.01)。(2)Hp阳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细胞凋亡指数为9.57±5.01,显著高于Hp阴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6.01±5.31,P<0.05)。结论(1)端粒酶激活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全过程。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机制之一。(2)Hp感染既可激活端粒酶,引发细胞永生化,又可以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增加了胃黏膜的不稳定性和癌变的危险性,这可能是Hp致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调节相关基因TRAP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TRAP基因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作用相关性,探讨其在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原核表达TRAP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TRAP及hTERT在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通过构建TRAP真核表达载体、基因转染,观察TRAP对细胞hTERT转录、端粒酶活性和癌细胞生长及成瘤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的TRAP蛋白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经Westem blot鉴定与TRAP具有特异结合性;免疫组化显示247例恶性肿瘤中有213例TRAP阳性,表达率为86.2%,而在所有癌旁组织中TRAP为阴性。另外,交界性及癌前病变与良性病变组织中TRAP表达差异也有显著性:进一步检测卵巢生发上皮肿瘤、乳腺癌、肝癌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hTERT表达,显示hTERT与TRAP表达的结果相一致。TRAP正义转染使hTERT及端粒酶活性升高,细胞增殖加快;而反义转染时,两者均下降,细胞增殖受抑。裸鼠成瘤性实验表明:正义TRAP使癌细胞成瘤性增强,而反义则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结论:TRAP表达存在于人癌组织及部分癌前病变,与癌细胞恶性表型相关,并与hTERT表达一致。TRAP基因参与对端粒酶的调节作用,可能与人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动脉平滑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检测 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2 0例血压正常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端粒酶活性。结果 :高血压患者端粒酶阳性表达 2 8例 (93.3% )。血压正常者端粒酶阳性表达 3例 (15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动脉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升高 ,可能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城区四~六年级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学生体力活动模式,为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体力活动、制定相关政策和健康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城区4所小学四~六年小学生453名,采用问卷调查和Caltrac体力活动测量仪收集其上周参加体力活动的情况。结果 男女生经常参加的业余活动依次为上下楼梯、劳动、步行、跑步等,男女生平均每天参加业余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别为1.30、1.1lh,每天业余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27.89、23.65kJ/kg,每天总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分别为42.17、35.53kJ/kg,每天静坐时间分别为2.00、1.79h,男女生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无显性。结论 男女生经常参加的活动类型大致相同,活动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妇女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雌激素治疗的影响。方法:已接受降压治疗的78例老年高血压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均继续服用降压药,A组加服尼尔雌醇,B组加服安慰剂,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P-selectin)和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变化。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高血压vWF,P-selectin和Fbg显著高于对照组,NO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组vWF和P-selectin显著降低,NO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已接受降压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妇女仍存在内皮损害和血小板活化,尼尔雌醇治疗具有明确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及其与bcl-2、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9例却Hp性患者根除治疗及21例却阴性患者对症治疗前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hTERT、bcl-2、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却阳性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6.2%,显著高于却阴性者(P〈0.05);却阳性者hTERT、c—myc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却阴性者(53.8%比23.8%;53.8%比28.6%,P〈0.05)。邯根除者治疗后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hTERT及bcl-2、c—myc蛋白表达与根除前相比均显著下降(16.9%比9.0%;59.3%比22.2%;59.3%比25.9%;59.3%比14.8%,P〈0.01),且与却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邯未根治组及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前bcl-2、c—myc蛋白与hTERT呈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9、0.474(P〈0.05)。结论却感染诱导细胞凋亡及hTERT过度表达,使胃黏膜不稳定性增加。根除却可纠正细胞凋亡失调,使hTERT表达下降或消失,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的可能性。bcl-2及c—myc蛋白对hTERT表达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探讨检测自排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 (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基础上PCR -ELISA)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 5 8例膀胱癌患者、 2 5例良性血尿患者及 30例健康体检者尿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1) 5 8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 81 0 % (4 7/ 5 8) ,2 5例良性血尿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 (2 )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常规尿细胞形态学镜检间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法对膀胱癌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较常规尿细胞形态学方法高 ,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