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9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186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224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683篇
内科学   529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7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44篇
综合类   619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7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4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A case of an entirely intramuscular mixed tumour occurred in an 82-year-old man, who presented with a large mass in the region of the right triceps muscle. A lobulated tumour was seen, with plump, round epithelioid cells embedded in a chondromyxoid stroma.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showed strong S100 protein and pancytokeratin positivity in most of the tumour cells. Cyt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complex clonal chromosomal changes: 47, XY, +i (2) (q10), –15, der (17)t(15;17) (q11; p12), +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gainst 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 may be problematic, particularly in an incisional biopsy. Chromosomal analysis can be very helpful in solving this problem, since EMC shows a specific reciprocal 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characterised as t (9;22) (q22–31) (q11–12). Received: 8 July 1998 / Accepted: 22 September 1998  相似文献   
72.
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实验利用小鼠可移植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LⅡ接种于近交系615小鼠右后肢爪垫皮下,按宿主荷瘤时间以及肿瘤生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期分批处死动物,每批动物均从眼房静脉窦取血,检测荷瘤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观察荷瘤动物在肿瘤发展的几个不同时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荷瘤小鼠的RBC-C3bRR明显低于正常,并且随着肿瘤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在肿瘤侵袭早期和中期RBC-C3bRR下降十分迅速,而到肿瘤转移开始至转移晚期以后,其下降速度减慢。荷瘤小鼠的RBC-ICR高于正常,在肿瘤侵袭中期急骤增高,以后稳定在较高水平。本实验结果提示,肿瘤侵袭转移可能与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关系,这些改变可作为评估肿瘤发展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而且对于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供血特点对介入治疗选择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8例盆腔肿瘤(男12例,女46例)年龄23岁~63岁,分别作双侧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盆腔肿瘤的供血,行供血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栓塞治疗.化疗药物为阿霉素类、卡铂、5-Fu、MMC,栓塞剂主要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58例盆腔肿瘤中,54例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血管主要供血,仅少数病例是髂外动脉参与供血.并对52例妇科盆腔肿瘤及4例骶(尾)部肿瘤行肿瘤主要供血血管选择性灌注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术后所有病例均有全身情况改善,症状减轻,20例宫颈癌得以二期手术切除,4例子宫大出血得以控制;4例骶(尾)部肿瘤先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栓后手术切除清楚,出血量减少。结论:盆腔血管解剖和肿瘤血管特点,是介入治疗选择基础,可作为盆腔肿瘤急诊止血症状,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CC-9724(简称H)淋巴结转移模型,研究肿瘤转移机理。方法 采用裸鼠肝脏原位移植法,接种肿瘤细胞,取其淋巴结转移灶反复肝内接种,连续传三代后,观察其转移特性,采用SABC法测定淋巴结中nm23和Ⅳ型胶原酶表达。结果 裸鼠原位接种50d,肝内长出约1.7cm×6.0cm大小的肿瘤,呈分叶状,质地较软,周围血供丰富,瘤组织与邻近脏器粘连,有明显的浸润和转移,经裸鼠三次筛选后肿瘤潜伏期短(15d),瘤体大,形成广泛的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表达呈强阳性;而nm23呈弱阳性。结论 采用裸鼠肝原位移植法,反复筛选,获得了人肝癌淋巴结高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人卵巢癌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和相应体外细胞系.方法将病理证实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SCID小鼠皮下,成瘤后行鼠间传代,取移植瘤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传代和建系,并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移植瘤和建系细胞进行一系列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历时14个月传至5代,皮下移植瘤存活率为90%,持续6个月,体外建系(OVA-319)细胞生长稳定.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符合原肿瘤组织基本特征;染色体分布在12~46条之间,多为异倍体,显示人类肿瘤异常染色体;流式细胞术和RT-PCR技术分析原代、体内移植瘤和OVA-319细胞结果一致,表现为瘤细胞生长活跃、细胞周期分布相仿,MAGE-2基因在mRNA水平异常表达.结论人卵巢癌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和OVA-319细胞系为人类肿瘤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6.
原发性肺鳞癌nm23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肺鳞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m23基因寡核酸探针,通过Northern印迹转移的方法,检测17例原发性肺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离癌灶的非癌肺组织中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nm23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生物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组织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8.17±3.41)与癌旁组织(4.05±1.90)及远离癌灶的非癌肺组织(3.21±1.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10.54±3.6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5.72±2.51)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细胞低分化者(9.83±3.27)与中高分化者(5.96±2.63)差异亦有显著性(P<0.02)。结论肺鳞癌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且与癌的淋巴转移和组织分化有关,但未显示nm23基因mRNA表达在肺鳞癌中的癌转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人大肠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7,MMP-7)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肠癌和正常黏膜、炎性息肉、腺瘤及淋巴结中MMP-7 mRNA的表达.结果:97.4%(37/38)的大肠癌和1例肝转移中MMP-7 mRNA表达阳性,而相应正常黏膜几乎不表达;大肠癌中MMP-7 mRNA的表达水平随Dukes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P<0.01),A期(0.28±0.08),B期(0.54±0.17),C期(0.55±0.09),D期(0.73±0.06).5例腺瘤MMP-7均为阳性,但表达水平低于癌组织(P<0.01);3例炎性息肉均未见MMP-7表达.传统组织学检查有癌转移的13个淋巴结MMP-7表达均为阳性;组织学检查未见转移的12个淋巴结MMP-7表达6个阴性、6个阳性,再次行组织学检查于6个MMP-7阳性者中发现3个有微转移.结论:MMP-7的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用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结中MMP-7mRNA的表达是诊断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28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2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0例,涎腺混合瘤9例,其它5例;恶性肿瘤4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颈侧切开为一较好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不同中国肝癌分期(CNLC)肝癌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单一治疗组收治的行肝癌根治术的549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462例(84.2%),女性87例(15.8%);中位年龄57岁(范围:21~84岁)。观察患者的术前变量、术中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等。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的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过程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549例HCC患者中,CNLC Ⅰa期200例(36.4%),CNLC Ⅰb 期148例(27.0%),CNLC Ⅱa期49例(8.9%),CNLC Ⅱb期32 例(5.8%),CNLC Ⅲa期101例(18.4%),CNLC Ⅲb期19例(3.5%)。患者1、3、5、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3.8%、69.0%、54.2%、37.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1.0%、44.2%、36.0%。CNLC Ⅰa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3%、90.6%、80.5%和83.9%、65.0%、54.0%;CNLC Ⅰb期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9%、71.0%、47.7%和58.4%、42.3%、33.4%;CNLC Ⅱa和Ⅱb期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Ⅱa期:37.2%,Ⅱb期:44.3%)与CNLC Ⅰb期类似。CNLC Ⅲb期患者 1、3、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5.3%、13.2%、0和23.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状、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前总蛋白水平、术前AST水平、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术中出血量、术中或术后输血、术后并发症、肿瘤最大径和数目、微血管侵犯、大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是HCC患者长期生存(≥5年)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级是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不同CNLC的HCC患者具有不同的复发模式及预后。经过严格术前评估的CNLC Ⅱa~Ⅲb期HCC患者可从外科根治切除术中获得生存获益。术前AST水平、术中出血量、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大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HC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0.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侵袭、转移和术后复发是导致HC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失调可能与各类癌症的发生和转移有关。有研究显示lncRNA SNHG12在HCC组织表达明显上调,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探讨lncRNA SNHG12在HCC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用qRT-PCR检测SNHG12以及预测到的靶miRNA及靶基因(miR-199a-5p与FZD6)在HCC细胞HepG2细胞与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IBEC中的基因表达量,观察下调SNHG12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miRanda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SNHG12和miR-199a-5p之间的关系,分析下调miR-199a-5p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以及SNHG12对miR-199a-5p作用的影响;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99a-5p和FZD6的关系;检测过表达及下调FZD6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以及SNHG12和miR-199a-5p对FZD6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HIBEC细胞比较,HepG2细胞中SNHG12表达量明显升高、miR-199a-5p表达量明显降低、FZD6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1)。下调SNHG12表达,HepG2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被明显抑制,过表达SNHG12作用则相反(均P<0.05)。SNHG12与miR-199a-5p特异性结合,下调miR-199a-5p促进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EMT,过表达miR-199a-5p则起到抑制作用(均P<0.05)。过表达miR-199a-5p对HepG2细胞的作用,能部分被同时过表达SNHG12所逆转(均P<0.05)。miR-199a-5p靶向FZD6,下调FZD6后HepG2细胞增殖、侵袭与EMT明显抑制,过表达FZD6则相反(均P<0.05)。下调SNHG12抑制FZD6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而下调miR-199a-5p则促进FZD6的表达(均P<0.01);与单独下调miR-199a-5p比较,同时下调SNHG12和miR-199a-5p,FZD6的表达被抑制(P<0.01)。 结论:HCC细胞中lncRNA SNHG12的上调可能通过影响miR-199a-5p/FZD6轴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EMT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