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6篇
  免费   1065篇
  国内免费   585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374篇
妇产科学   253篇
基础医学   908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2809篇
内科学   2677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492篇
特种医学   2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08篇
综合类   2343篇
预防医学   950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1321篇
  12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63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681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1217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936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658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18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24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上调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旨在探讨Smad7的高表达对大鼠腹膜炎模型的炎症反应和腹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Ⅱ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入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空载体和Smad7质粒转染,72 h后腹腔内注射大肠杆菌(E.Coli, ATCC 25922) 109 CFU/kg体重诱导腹膜炎,在48 h后做腹膜功能试验并杀检大鼠。检测腹水及血白细胞计数、腹水细菌菌落计数。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mad7和CD45在腹膜组织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腹膜组织Smad7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腹膜功能与腹水白细胞数和细菌菌落数进行Pearson多元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与空载体组比较,Smad7转基因组大鼠腹膜组织Smad7的表达、腹水白细胞计数和腹膜组织浸润的白细胞数均显著增加,但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显著降低、腹膜功能显著恶化。相关分析显示腹膜功能的恶化与腹水白细胞计数相关而与腹水细菌菌落计数无相关。结论 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高表达增强了腹膜局部的炎症反应,而过强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膜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脑钠素(BNP)与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203例CKD非透析患者与16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全血BNP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心脏彩超结果及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关系。 结果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M(范围):54.40(15.10~ 173.00) ng/L比9.35(7.35~15.00) ng/L,P <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KD患者BN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等呈正相关。存在颈动脉斑块、左室肥厚或既往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BNP水平显著增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既往心血管事件均是影响BNP水平的独立因素。 结论 CKD非透析患者BN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相关,提示BNP水平可作为一项评价CKD非透析患者心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①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9年63例SAP合并ARF临床资料,用多元直线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RF发生率的相关因素;②63例病人均行肠内营养支持(62.4±20.6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15.6±8.7 d),51例行机械通气(21.7±12.4 d),54例早期腹腔穿刺,34例置鼻胆管或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18例行腹膜后脓肿穿刺引流,50例手术治疗.结果 SAP合并ARF的死亡率为31.7%,发生率为10.6%,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SIRS持续时间、病情严重程度、ARDS、MODS、腹腔间室综合征等是SAP合并ARF的重要影响因素;早期液体复苏、CRRT、有效维护脏器功能和局部引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4.
连续浅缝法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连续浅缝法修补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VSD)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体重10kg以内(≤10kg)50例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均采用自体心包连续浅缝法修补。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32±21min(14-52min),体外循环时间56±35min(29-69min)。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9例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结性心律。2例膜周偏流出道型VSD患者因前上缘残余分流分别为0.4cm和0.3cm,再次手术修补;1例后下缘残留细束样分流,直径0.15cm,随访6个月后自愈;10例膜周偏流出道型VSD患者剪开三尖瓣,8例垂直瓣环,2例平行瓣环;1例三尖瓣中度反流,随访无加重;5例轻度反流,4例轻微反流,随访均无加重;1例心包积液;1例再次进入手术室止血。结论连续浅缝法是修补单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有效外科纠治方法。  相似文献   
45.
毕四锐 《心脏杂志》2006,18(2):228-230
目的评价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148例老年DCM心力衰竭患者作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为依那普利,加上基础用药(地高辛、双氢克尿噻);观察组为对照组用药加上螺内酯。治疗6周后复查两组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有减少,24 h室性早搏(VA)数也均有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显著增加。两组均未发现高血钾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在老年DCM心力衰竭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常规加用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的治疗有效、安全,可显著改善左室重构和防治猝死。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CPM在髌骨骨折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早期应用CPM治疗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病人156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8%。结论 在髌骨骨折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CMP,可显著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7.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腹膜炎40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和方法 :本组患者共透析 1 1 94个病人月 ,2 5例发生腹膜炎 4 0例次 ,平均 2 9.95个病人月发生 1次。男 1 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为 (5 6 .4 8± 1 6 .5 )岁。细菌培养阳性 2 1例 ,真菌 5例。病原菌检出率 6 5 %。其中革兰阳性球菌 1 1例次 ,革兰阴性杆菌 1 0例次。结果与结论 :普通细菌感染 35例次 ,死亡 3例 ,治愈 32例次 ,治愈率为 91 %。真菌感染 5例 ,死亡 3例 ,放弃治疗 1例 ,拔管改做血液透析 1例。腹膜炎总发生率在逐步下降 ,但发病率仍较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机率升高。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 ,应尽早拔管  相似文献   
48.
Distributional Issues in the Analysis of Preventable Hospitaliz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20只眼进行常规检眼镜眼底及Goldmann三面镜联合巩膜压陷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激光光凝,或巩膜冷凝外加压手术治疗,并随访1~5年。结果:共lO例,年龄17~32岁,8例为双眼患病,病变位于颞下,双侧对称。11眼同时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3眼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及锯齿缘断离,1眼仅有前部视网膜劈裂,3眼仅有锯齿缘断离其中2眼合并视网膜脱离。13眼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采用巩膜冷凝外加压术,全部一次治愈,5眼行激光封闭锯齿缘断离及劈裂区。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0.
BACKGROUND: Sodium removal (NaR) may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survival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The dialysate/plasma sodium concentration ratio (D/P(Na)) is an indirect index of transcellular water transport by aquaporin channels, and thus of ultrafiltration. Sodium concentration can be assessed by means of flame photometry (F), and direct (D-ISE) or indirect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I-ISE), but these methods have different properties. I-ISE is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NaR and D/P(Na) using the three different measurement methods. METHODS: We performed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s (PETs) in 44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and calculated the NaR. We also calculated D/P(Na) during the test; plasma and dialysate sodium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F, D-ISE and I-ISE. RESULTS: NaR was lower (P<0.001) with D-ISE (69+/-29 mmol) than with F (81+/-29 mmol) or I-ISE (79+/-28 mmol). D/P(Na) was also lower at baseline (0.92+/-0.02 vs 0.95+/-0.02 and 0.95+/-0.02; P<0.001), after 60 min (0.87+/-0.03 vs 0.90+/-0.03 and 0.90+/-0.03; P<0.001) and at the end of PET (0.88+/-0.04 vs 0.92+/-0.04 and 0.92+/-0.04; P<0.001) when measured by D-ISE in comparison with F and I-IS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NaR and D/P(Na) were lower when measured by the D-ISE method compared with the F and I-ISE methods. NaR and D/P(Na) were similar when measured by F or I-ISE. I-ISE can be used reliably in the evaluation of NaR and D/P(Na) in everyday clinical practic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