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32篇
  免费   2801篇
  国内免费   2685篇
耳鼻咽喉   145篇
儿科学   275篇
妇产科学   1125篇
基础医学   2547篇
口腔科学   414篇
临床医学   8833篇
内科学   6264篇
皮肤病学   134篇
神经病学   2136篇
特种医学   16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6307篇
综合类   21576篇
预防医学   4288篇
眼科学   445篇
药学   8401篇
  68篇
中国医学   6305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156篇
  2022年   999篇
  2021年   1203篇
  2020年   1114篇
  2019年   1411篇
  2018年   686篇
  2017年   1231篇
  2016年   1479篇
  2015年   1769篇
  2014年   2836篇
  2013年   2983篇
  2012年   3970篇
  2011年   4610篇
  2010年   4348篇
  2009年   4415篇
  2008年   4577篇
  2007年   4269篇
  2006年   4009篇
  2005年   4215篇
  2004年   3446篇
  2003年   2886篇
  2002年   2515篇
  2001年   2213篇
  2000年   1633篇
  1999年   1363篇
  1998年   1217篇
  1997年   995篇
  1996年   906篇
  1995年   666篇
  1994年   560篇
  1993年   427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c-fos原癌基因属瞬息基因,是病毒癌基因v-fos的细胞同源物,其编码的产物位于核内并且有转录因子的特异结构,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目前,因局部或全心缺血再灌注可诱发心肌细胞c-fos基因的一过性表达,其表达对于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和缺血区血管生长的基因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使c-fos原癌基因与心肌缺血再灌之间的关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3.
项红军  赵佐庆  李纪鹏  张志培 《医学争鸣》2002,23(21):1974-1977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后血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变化以及肺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肺组织的损伤,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对照 ,再灌注后0,30min,1,2h,1,3,7d共8组,于各时点检测血中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NO浓度0min明显升高,2h时降低,随后升高,7d时达高峰,SOD浓度0min明显下降,2h 时升高,随后下降,7d时达最低,Bax,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再灌注0min,Bax,Bcl-2阳性细胞率增多,30min时Bax,Bcl-2阳性细胞率均升高分别为17.1%和78.1%,Bcl-2表达高于Bax,两者差别显著(P<0.01),2h时降低,其后升高,7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分别为94.1%和83.4%,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血中NO,SOD的浓度变化和Bax及Bcl-2阳性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并可能引起肺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74.
75.
输卵管积水造口术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 ET)之前输卵管积水患者行输卵管造口术对IVF E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因女性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 ET治疗的 90 8个周期的资料。按输卵管积水患者在IVF ET前是否治疗分 3组 ,A组 :输卵管积水未手术治疗行IVF ET 2 3个周期 ,B组 :在IVF ET之前行输卵管积水造口术 (腹腔镜下或开腹 ) 2 2个周期 ,C组 :对照组 (输卵管阻塞 ,未发现输卵管积水 ) 86 3个周期。【结果】A组、B组、C组的IVF ET的种植率分别为 9 7%、17 9%、16 7% ,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2 1 7%、4 0 9%、39 2 %。A组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其它组低 ,经 χ2 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卵管积水未治疗行IVF 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低 ,但在IVF ET之前行输卵管造口术可改善IVF 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6.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孙立江  李玉军  石景森 《医学争鸣》2002,23(18):1683-1685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方法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干预下 ,大鼠肾脏缺血 6 0 min,再灌注 2 4h后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醇 (MDA)、内皮素 - 1(ET- 1)变化 ,及其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 SOD分别是 (10 3± 18) KNU· L- 1和 (88± 14) KNU· L- 1 ,MDA分别是 (9.0± 0 .8)μmol· L- 1和 (10 .7± 0 .9) μmol· L- 1 ,ET- 1分别是 (131± 43) ng· L- 1和 (175± 47) ng· L- 1 ,川芎嗪治疗组 SOD水平显著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 MDA和 ET- 1水平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川芎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肾脏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 (5 .75± 3.0 2 ) %和 (8.97± 3.41) %,川芎嗪组显著性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结论 川芎嗪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低肾脏细胞凋亡指数 .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细胞粘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粘附到冠脉内皮细胞,继之白细胞激活,释放活性物质,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损伤,进而导致冠心病进展恶化。  相似文献   
78.
脑血管造影术中动脉瘤再破裂临床上罕见 ,是脑血管造影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于 2 0 0 1年 6~ 9月诊治3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女 ,5 0岁 ,因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6h于 2 0 0 1年 6月 12日入院。入院神经系统查体 :神志清楚 ,躁动不安 ;右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颈部抵抗感明显 ,双侧克氏征阳性 ,余未见异常。颅脑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急行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术 (DSA)。术中患者突然昏迷 ,并出现呼吸障碍。脑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复查CT ,发现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0.5%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家猪20只,体重(23.0±2.5)kg,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Ⅰ组)、生理盐水组(Ⅱ组).静注10mg.kg-1硫喷妥钠后,气管插管,静点琥珀胆碱和芬太尼控制呼吸,维持麻醉.T3~4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按分组分别硬膜外注射0.5%布比卡因和生理盐水各2ml,15min后结扎左冠脉前降支40min.分别在给药前和结扎40min时、开放后1h、3h、5h抽取右心房血,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的浓度.给药前所测定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作为基础值.结果Ⅱ组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Ⅰ组HR、MAP和CVP分别下降22%、25%和28%.两组再灌注后1h、3h及5h 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给药前和结扎40min.Ⅰ组升高程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而6-keto-PGF1α组内组间比较,变化趋势与TXB2恰相反.Ⅰ组有1只因室颤而死亡,Ⅱ组有4只(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TXB2和6-keto-PGF1α有一定关系,高位硬膜外阻滞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后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0.
目前一般认为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 ,对孕酮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 ,能有效地取代内源性激素的位置 ,抑制孕酮的活性。孕酮受体存在于下丘脑 ,垂体 ,子宫内膜和卵巢等处 ,米非司酮与之结合 ,特异地阻断孕酮作用 ,引起蜕膜退变而终止妊娠。综合米非司酮的有关报道 ,不仅用于早期妊娠 ,在生殖健康等其他方面也广泛使用 ,综述如下。1 终止 16~ 2 4周妊娠吴氏比较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 16~ 2 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将来自上海市 13所医院的 82 9例孕 16~ 2 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