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2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耳鼻咽喉   125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921篇
内科学   307篇
皮肤病学   41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1743篇
预防医学   909篇
眼科学   140篇
药学   1144篇
  6篇
中国医学   853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云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芝多糖(PSK)是从常见真菌云芝中提取的一种蛋白结合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抗损伤、促进受损肝细胞恢复和改善某些老年性疾病症状等多种药理作用。作为一种免疫促进剂,临床已广泛用于消化道肿瘤、肺癌及乳腺癌等各类肿瘤患的辅助治疗。近年PSK对肿瘤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综述PSK的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随着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真菌性鼻窦炎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将本科1992至 1998年住院资料完整 ,诊断为该病的 2 1例患者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患者中 ,男 12例 ,女 9例。年龄19~ 6 5岁 ,病程 1~ 15a。其中上颌窦 14例 ,单侧 12例 ,双侧 2例 ;筛窦、上颌窦同时受累 6例 ,筛窦、蝶窦受累 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疼或隐疼、鼻塞等症状。其中擤血性涕 14例 ,眼痛 3例 ,颜面部肿胀、有麻木感 4例。检查见中鼻甲水肿 16例 ,中鼻道可见胶冻样灰褐色分泌物 9例。 1…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桦褐孔菌Fuscoporia obliqua Fr,Te.LaT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 (MS、^1H,^13CNMR,IR)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析鉴定卫9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桦褐孔菌素(fuscoporine,1),lanosterol(II),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l(III),3β,21-dihydroxy-lanosta-8,24-diene(IV),3β-hydroxy-lanosta-8,24-diene-21-acid(V),3β,22R-dihydroxy-lanosta-8,24-diene(VI),ergosterol peroxide(VII),analog of sphingin(VIII) 和mannitol(IX),结论:化合物I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桦褐孔菌素。  相似文献   
94.
曾德兴  梁宏洁 《广西医学》2001,23(1):136-137
我院检验科细菌室自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酵母样真菌 2 2 3株 ,用念珠菌鉴定试条 ID32 C进行鉴定 ,并用 ATB FUN-GUS药敏试条对 6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菌株来源 :临床送检培养标本 ,2 2 3株酵母样菌中来自痰标本 1 86株 (包括咽拭子 7株 ) ,尿标本 1 8株 ,粪便标本 8株 ,血标本 4株 ,其他标本 7株。1 .1 .2  ID32 C念珠菌鉴定试条 ,ATB FUNGUS药敏试条 ,ATB expression全自动药敏分析仪均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1 .2 方法 :标本接种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性病患者顽固性真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A组采用一次伊曲康唑200mg三日疗法,紧随11w采用每周200mg一日疗法;B组采用连续3个月一次伊曲康唑200mg三日疗法,结果:两种方法均有效,但前者近、远期疗效好于后者。结论:C地性病患者顽固性真菌外阴阴道炎,适当加大伊曲康唑总剂量,均匀分布给药时间,对治疗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Irpex laceratus A878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H-和13C-NMR、UV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和Griess法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从广藿香内生真菌撕裂耙齿菌A878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新化合物和10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撕裂耙齿菌内酯A(1)、撕裂耙齿菌内酯B(2)、细胞松弛素H(3)、细胞松弛素J(4)、18-甲氧基细胞松弛素J(5)、去乙酰基细胞松弛素H(6)、细胞松弛素J3(7)、拟茎点霉(口山)酮A(8)、狄瑟酚A(9)、桔青霉三酚A(10)、(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1)和1S,2R,4S-三羟基-对-薄荷烷(12)。结论 化合物1、2为新的吡喃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4、5和9对人神经癌SF-268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肝癌H...  相似文献   
97.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pathogenic fungi in China: 1986 and 1996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 1986年 - 1996年 ,我国致病真菌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1986年 1月 1日 - 12月 31日和 1996年 1月 1日 - 12月 31日在全国 2 5个省、市、自治区 4 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菌进行了动态研究 ,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详细分析。结果 发现 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 ,而较难治疗的酵母菌和霉菌比例升高。结论  10年间致病真菌菌群的变化较大 ,我们应根据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及制定出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申克孢子丝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探索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分型标准。方法:用光镜对2株标准株,4株环境分离株和24株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再用随机扩增DNA指纹方法(RAPD)对DNA进行PCR扩增,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来分析DNA多态性。结果:30株菌株镜下可见2种形态结构;30株申克孢子丝菌的DNA指纹带型不同;多引物聚类分析表明,3条引物可将30株不同地区来源申克孢子丝菌分作11个型。结论:(1)在我国申克孢子丝菌中存在2种不同的形态结构。(2)申克孢子丝菌中存在不同的基因型。(3)RAPD法用于申克孢子丝菌菌株鉴定是一种快速、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呼吸道念珠菌感染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而在真菌感染中尤以念珠菌感染为多。但是 ,由于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特点 ,故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病情。现就泸洲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近 2年收治的呼吸道念珠菌感染2 8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8例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45~ 80岁 ,平均 56.4岁。所有病例均伴有明显的基础疾病 ,其中恶性肿瘤 1 0例 ,占 35.7% ,慢性阻塞性肺病 1 0例 ,占 35.7% ,支气管扩张 7例 ,占 2 5.0 % ,糖尿病 1例 ,占 3.6%。合并细菌性肺炎 2 0例 ,占 71 .4% ,合并消化道念珠菌感染 …  相似文献   
100.
肺结核病人长期应用抗结核药 ,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 ,同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导管、插管等的广泛应用 ,常引起真菌感染。我科于 1997年 1月~1999年 7月共收治肺结核合并霉菌感染 32例。确诊方法是通过用痰、粪便、分泌物、脓液等的涂片和培养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 ,找到霉菌。现将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于 1997年 1月~ 1999年 7月共收治肺结核病人 382例 ,其中并发霉菌感染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89岁 ,最小 16岁 ;霉菌感染中 12例为口腔感染 ,14例为肺部感染 ,6例为肠道感染。从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