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25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579篇
预防医学   25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756篇
  6篇
中国医学   707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静  杨睿  张磊  康华  范志娟  刘树业 《天津医药》2018,46(10):1033-1038
摘要:目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方法 收集100例乳腺癌患者和50例 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轨道离子阱质谱联用(HPLC-LTQ Orbitrap XL 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分 析乳腺癌未转移患者、乳腺癌转移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的代谢轮廓,并通过模式识别方法结合非参数检验对数 据进行分析。结果 由乳腺癌未转移组、乳腺癌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代谢轮廓构建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OPLS-DA)模型具有很好的判别能力(R2=95.2%,Q2=86.7%),可以鉴别出用于区分乳腺癌转移与否的8个代谢标志 物,包括溶血磷脂酸[18∶1(9Z)/0∶0]、溶血磷脂酰胆碱(18∶0)、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8Z,11Z)]、胆碱、磷酸二羟 丙酮(18∶0e)、2R,3S-番石榴酸、芥酸、L-氢化乳清酸。结论 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获得的血清代谢轮廓可以用来构建 区分模型和寻找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治、预后评估和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支持和 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药房》2018,(3):374-377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经济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全年诊疗的56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用药方案分成A组(185例)、B组(191例)和C组(188例)。A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2~4片,每天1次,视病情逐渐减量至0.5~2片;B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用法用量同A组)+抑亢丸6 g,每天2次;C组患者口服甲巯咪唑片(用法用量同A组)+夏枯草片6片,每天2次。3组患者疗程均为10个月。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A、B、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95.29%、95.7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36%、10.48%、10.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3组患者人均成本分别为633.80、3 548.89、3 596.00元,A组成本最低。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亦为A组成本最低。结论:3种用药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其中甲巯咪唑单用方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药房》2018,(8):1044-1048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声光可调-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定量模型:根据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结果,采集35份药材样品,以一阶导数法联合平滑滤波系数法预处理光谱,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最佳波段范围为1 250~2 150 nm。结果:药材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测定方法学经验证符合要求。隐丹参酮定量模型的校正均方根偏差为0.014 6,预测均方根偏差为0.022 3,相关系数为0.976 6。内部验证偏差为2.41%,外部验证偏差为4.0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无污染,可用于丹参药材中隐丹参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4.
刘双环  李斌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8):2231-2234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第4位。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是宫颈癌患者早期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治疗观点的革新,以宫颈癌手术Querleu-Morrow分型引领的多项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向着精准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的术式精准选择与实施进行详细分析,以协助读者掌握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相关规范并进行临床应用,实施更为精准及个体化的手术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5.
支气管扩张症(BE)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随着患者报告结局(PRO)在BE临床应用中的增多,研究者不再只关注其统计学差异(P<0.05),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当前对BE-PRO测评工具的MCID研究还缺乏相关数据,本文概述了MCID在BE-PRO测评工具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BE相关临床疗效评价提供量化标准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基于紫外(UV)和高效液相(HPLC)全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整合评价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49批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样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阐明夏枯草由草到药的演变过程,解释夏枯草"夏枯质优"的科学内涵。方法建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49批夏枯草样品的UV和HPLC全息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其进行评价,筛选出影响夏枯草分类的特异性吸收波段,并对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建立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49批夏枯草样品的UV和HPLC指纹图谱,PCA和PLS-DA分析可直观显示夏枯草样品中总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时动态的变化趋势,其中夏枯草枯萎期可以明显的和其他4个时期区分开来,且其他4个时期有向枯萎期动态渐变的趋势。UV指纹图谱通过PLS-DA筛选出特异性吸收波段为261 nm,HPLC指纹图谱利用PLS-DA的变量因子(VIP)分布图,筛选出VIP值大于1.3的2个色谱峰,经指认为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确定为主要差异性化学成分。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夏枯草差异性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020%~0.344%;异迷迭香酸苷的含量为0.0016%~0.0988%。多成分定量结果说明,果穗枯萎期中异迷迭香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含量测定结果与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结果一致,两者可相互验证。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与多成分定量,多种分析方法并用,全方位整合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夏枯草从草到药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整体化学信息的动态监测。该方法分析全面、操作简便,为阐明"夏枯质优",规范夏枯草药材采收及全面评价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廖宇娇  敖明月  彭颖  胡昌江  陈志敏  许润春 《中草药》2021,52(11):3224-3233
目的建立不同炮制品组方五子衍宗丸(Wuzi Yanzong Pills,WYP)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盐制对WYP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炮制品组方WYP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WYP全生品组、药典组、盐制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了18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出绿原酸(5号峰)、鞣花酸(10号峰)、金丝桃苷(11号峰)、异槲皮苷(12号峰)、毛蕊花糖苷(13号峰)、紫云英苷(14号峰)、槲皮素(15号峰)、山柰酚(17号峰)、五味子醇甲(18号峰)9个成分,归属性分析表明峰2来源于枸杞子,峰3、5、7、9、11、12、14、15、17来源于菟丝子,峰6、8、10、16来源于覆盆子,峰13来源于车前子,峰18来源于五味子,峰1是覆盆子和五味子共有成分,峰4是枸杞子和覆盆子共有成分。药物炮制后组方WYP未出现色谱峰的增加,但峰面积发生变化。通过CA将WYP全生品组、药典组、盐制组聚为3类,PCA筛选出4个主成分,PLS-DA标记出峰1、13(毛蕊花糖苷)、10(鞣花酸)、7、4、11(金丝桃苷)、12(异槲皮苷)、3、5(绿原酸)共9个差异性成分;绿原酸、鞣花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山柰酚、五味子醇甲及峰1、3、4、7、8共11个成分可能是不同炮制品组方WYP的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稳定、可靠,炮制后组方WYP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结果可为WYP中如何选用药物炮制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建立茵芪肝复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oroshell 120 EC-C18 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1,进样量: 20 μL,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 ℃。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年版)软件对 12 批茵芪肝复颗粒HPLC 色谱图进行相似度分析,通过对照品及单味药材色谱图对部分共有峰进行指认与归 属。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研究不同批次的茵芪肝复颗粒质量差异的关键 成分。结果12 批茵芪肝复颗粒样品的HPLC 指纹图谱有17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0,指认了其中 4 个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分别是腺苷、栀子苷、东莨菪内酯和芒柄花苷。PCA 将12 批样品分为3 类, 其中Ⅰ类为S1、S2、S5 和S6,Ⅱ类为S3、S4,Ⅲ类为S7~S12。结合PLS-DA 分析,1 号(腺苷)、8 号、5 号(栀 子苷)、10 号(芒柄花苷)、13 号和12 号色谱峰对分类贡献较大,所代表的成分可能是引起不同批次间茵芪肝 复颗粒质量差异的关键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茵芪肝复颗粒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Neo Sensitab纸片法检测酵母菌对酮康唑的敏感性及与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的微量稀释法的符合率。方法 采用Rosco酵母真菌药敏纸片对 4 2株常见临床分离的酵母菌作了检测 ,同时根据NCCLS的M 2 7A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对酮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并对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Neo 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法与微量稀释法检测的 4 2株致病酶母菌对酮康唑的敏感性符合率为 95 .2 4 %。结论 Neo Sensitab抗真菌药敏纸片法具有操作简便、观察时间短、成本低廉等优点 ,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能及时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碘络醚与磺胺嘧啶银最小抑菌浓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比较,碘络醚体外最小抑菌浓度高于磺胺嘧啶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