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98篇
  免费   5403篇
  国内免费   6713篇
耳鼻咽喉   655篇
儿科学   965篇
妇产科学   1005篇
基础医学   6332篇
口腔科学   3964篇
临床医学   9527篇
内科学   8714篇
皮肤病学   1030篇
神经病学   1665篇
特种医学   21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7510篇
综合类   22914篇
预防医学   3353篇
眼科学   2539篇
药学   7437篇
  107篇
中国医学   4752篇
肿瘤学   5863篇
  2024年   631篇
  2023年   2222篇
  2022年   1974篇
  2021年   2380篇
  2020年   2035篇
  2019年   2221篇
  2018年   1312篇
  2017年   2003篇
  2016年   2409篇
  2015年   2532篇
  2014年   3568篇
  2013年   3616篇
  2012年   5036篇
  2011年   5846篇
  2010年   5280篇
  2009年   5420篇
  2008年   5671篇
  2007年   5195篇
  2006年   4954篇
  2005年   5028篇
  2004年   4348篇
  2003年   3610篇
  2002年   3020篇
  2001年   2691篇
  2000年   1868篇
  1999年   1457篇
  1998年   1066篇
  1997年   877篇
  1996年   681篇
  1995年   516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转染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体外浸润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含有全长nm23-H1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腩体法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结果:转染成功的QBC939细胞,其nm23-Hl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转染nm23-H1基因的胆管癌细胞体外浸润能力下降,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明显低于亲本QBC939细胞,代表浸润能力的IV型胶原酶(MMP-9)分泌量下降。结论:nm23-Hl基因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体外浸润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慢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慢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在豚鼠慢性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动物模型上 ,观察应用bFGF 磷酸缓冲液 (2 5 0mg/L)治疗的鼓膜愈合率 ,用组织学检查鼓膜中层厚度 ,并与仅用磷酸缓冲液 (PBS)处理的作对照。结果 :bFGF治疗组鼓膜愈合率明显高于PBS组 (89.3%vs 37.5 % ,P <0 .0 1) ;鼓膜中层厚度bFGF组显著高于PBS组 [(30 5± 37) μmvs (10 2± 2 1) μm ,P <0 .0 1]。结论 :局部应用bFGF有明显促进慢性鼓膜穿孔鼓膜中层厚度及上皮细胞增生 ,促进鼓膜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许多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在胎儿、胎盘的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可能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有关,并有可能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对IUGR进行预防治疗。本文综述近年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IUGR间关系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转移生长因子 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测定 12只STZ模型鼠 (糖尿病组 )及 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的基因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 β生成增加 ,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5.
殷平 《中华综合医学》2002,3(2):128-130
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细胞中新生血管网络系统形成,其决定于在行定微环境中某些血管生成诱导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本主要对血管生成诱导因子,抑制因子及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对BTCC新生血管形成调控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6.
肝细胞癌SCT表现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细胞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和其与SCT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 3 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的肝细胞癌病例 ,观察其SCT表现特征 ,如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和强化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细胞中 ,nm2 3 H1阳性 2 1例 ,阳性率为 5 8.3 % ,转移高危组 (子灶、门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 )nm2 3 H1基因的表达低于转移低危组 (P <0 .0 5 ) ;C erbB 2基因阳性 2 2例 ,阳性率为 71.1% ,C erbB 2基因的表达在中等大小肝癌组表达高于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的SCT表现与nm2 3 H1和C erbB 2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增生瘢痕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转录因子Smad 2,Smad 3三种基因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和胎儿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调节机制.方法 32份被检测标本中包括增生性瘢痕8份,其对应的正常皮肤组织8份,胎儿和成人皮肤组织各8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这3种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TGF-β1、Smad 2 和Smad 3三种基因在增生性瘢痕、胎儿和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细胞内都有表达.在所检测8对增生性瘢痕和其对应正常皮肤细胞中,这3种不同基因在增生性瘢痕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皮肤细胞的组数分别为TGF-β1基因有5对,Smad 2基因有8对,而Smad 3基因有5对.在胎儿皮肤细胞内,TGF-β1的mRNA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2.2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Smad 3基因表达也呈相似的变化规律,mRNA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皮肤细胞(t=4.269,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而Smad 2基因的mRNA含量却明显高于成人皮肤细胞(t=6.685,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TGF-β1和它的下游信号分子Smad 2,Smad 3可能与增生性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增生性瘢痕细胞内,这3种基因高表达可诱导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组织纤维化.TGF-β1和Smad 3基因在胎儿皮肤组织细胞内低表达可能是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沙立度胺对ECV304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体外探讨沙立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反应停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检测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反应停对NF-κB活化的影响.结果反应停对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999,P<0.001),当50μg/ml反应停处理72小时,其抑制率为34%;25μg/ml反应停处理24小时,ECV304细胞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8±0.14vs0.98±0.18,P=0.005);与对照组相比,IL-8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减少(5.77±0.44vs 5.99±0.52,P>0.05);αv整合素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13vs0.82±0.18,P=0.029),而β5整合素亚基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1.5±0.52vs 1.37±0.81,P>0.05).当药物浓度为50μg/ml时,NF-κB转录因子活性明显降低,且其对NF-κB活化的抑制与药物浓度有关.结论反应停抑制血管新生可能与其通过直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下调VEGF和αv整合素亚基表达以及抑制NF-κB的活化等多个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从1kg牛长骨中提取出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160mg.电泳显示其主要区带分子量在33.7~13.4ku(34.0~13.5kd)之间,包括bBMP的生物活性成份18.1ku(18.2kd)蛋白质。将bBMP植入NIH小鼠肌肉内,5天诱导出软骨细胞,10天形成骨组织,14天出现骨髓。软骨或骨的诱发率87.5%。作者观察到bBMP诱导成骨的方式是软骨内成骨,其过程可分为间质细胞增生期、软骨细胞演变期和骨形成期。  相似文献   
110.
汪建  熊敏 《耳鼻咽喉》2002,9(6):362-36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方法:将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鼻粘膜呈弱阳性,在鼻息肉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